首頁 > 汽車頻道 > 正文
産銷均超3100萬輛 中國汽車“馬力十足”
2025-01-15 10:46:38來源:新華網責編:鄭思雯

  2025年開年,中國汽車工業傳捷報。

  13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佈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汽車産銷量均超3100萬輛,連續第二年産銷量均突破300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年産銷量均首次突破1000萬輛,均超1200萬輛,實現跨越式發展。

産銷均超3100萬輛 中國汽車“馬力十足”

  亮眼的數字,折射著我國汽車産業的韌性與活力。

  中國汽車品牌市場份額攀升,製造技術和産品國産化持續推進。

  全國乘用車市場自主品牌累計份額突破60%,同比增長8.6個百分點。2024年10月,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佔有率突破70%,較上年同期上升10.4個百分點。

  從70多年前在吉林長春夯下第一根基樁,到我國自主研發的第900萬輛解放牌卡車駛下生産線,見證著中國汽車工業從無到有、由弱到強。

  曾經,20萬元被視為汽車品牌“價格天花板”;如今,從在幾十萬元站穩腳跟,到撬動百萬元級別市場,中國汽車品牌持續向價值鏈高端邁進,越來越多關鍵技術和産品實現自主可控。

  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加速跑,實現多項突破。7月,我國新能源乘用車月度零售銷量首次超越傳統燃油車。此後,連續多月保持超越態勢。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認可度不斷提升。

  11月,新能源汽車年産量首次突破1000萬輛。從年産過萬輛,到年産首次突破百萬輛,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歷時6年。同樣的時間,中國新能源汽車實現了從年産百萬輛到千萬輛的跨越,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走出堅實一步。

  綠色浪潮持續涌動,“中國速度”的背後是“中國力量”。從鋰、鈷等關鍵原材料的供應,到電池、電機等核心部件的製造,再到整車的生産和銷售,我國已形成完整高效的新能源汽車産業生態系統。

  汽車日益成為“中國製造”和“中國智造”的交匯點,智慧化趨勢越發明顯。

  2024年上半年,中國乘用車L2級新車滲透率達到55.7%,其中,具備領航輔助駕駛功能的新車滲透率為11%。自動駕駛技術在中國愈發普及。

産銷均超3100萬輛 中國汽車“馬力十足”

2025年1月9日在位於重慶市渝北區的長安汽車數智工廠總裝車間拍攝的自動化生産作業現場。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模倣用戶駕駛習慣、協助完成用車過程中指令需求等……你的車,聽得懂你的話。業內人士表示,汽車已成為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關鍵領域,汽車智慧化持續提升消費者體驗。

  傳統零部件也在智慧化趨勢下轉型升級。以智慧底盤為例,2024年以來,上汽智己的靈蜥數字底盤、吉利的AI數字底盤、江汽集團的全域線控智慧底盤等紛紛亮相,助力汽車更安全、更穩定。

  越來越多雲計算服務商、軟體演算法開發商等跨領域企業參與汽車製造,人工智能大模型陸續“上車”,汽車成為集電子、計算、感知、視聽等多技術為一體的“大號終端”。

  業內專家認為,新能源汽車下半場將更多在人工智能、智慧駕駛等領域比拼,市場空間和潛力巨大。

  “充分競爭將帶來更多市場活力。”清華大學(車輛學院)汽車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顯君説,企業應持續開展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培育和提升核心能力,關注汽車功能的同時更加注重安全可靠性,共同推動中國汽車産業發展。

  期待中國汽車保持“馬力”,一路向前。(張曉潔 高亢 印朋)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