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佈了2021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新增1961個專業點、撤銷804個專業點,碳儲科學與工程、空天智慧電推進技術等31種新專業列入《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
此次專業設置和調整工作,總體是如何考慮的?通過專業設置工作,在優化調整專業結構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針對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負責人。
打破學科專業壁壘,服務國家戰略需要
記者梳理相關名單發現,此次共新增備案專業1773個、審批專業188個(含145個國家控制布點專業和43個目錄外新專業),調整學位授予門類或修業年限專業點48個,撤銷專業點804個。
值得關注的是,國際稅收、國際經濟發展合作、紀檢監察、鐵路警務、勞動教育、科學史、行星科學、光電信息材料與器件、氫能科學與工程、可持續能源智慧能源工程、智慧建造與智慧交通、智慧水利、智慧地球探測、資源環境大數據工程、碳儲科學與工程、生物質能源與材料、智慧運輸工程、智慧海洋技術、空天智慧電推進技術、木結構建築與材料、生物育種科學、濕地保護與恢復、智慧林業、海關稽查、慈善管理、曲藝、音樂劇、科技藝術、美術教育、珠寶首飾設計與工藝等31種新專業正式納入本科專業目錄。據了解,本次備案、審批和調整的專業點,將列入相關高校2022年本科招生計劃。
談及專業設置和調整工作的總體考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負責人介紹,一方面是強調服務需求,鼓勵高校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區域經濟社會和産業發展需要,設置符合辦學定位和辦學特色的專業。另一方面則是體現優化結構,引導高校用好學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劑”。
“我們支持高校打破學科專業壁壘,不斷深化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增設交叉融合的新專業;推動高校積極開展專業優化、調整、升級、換代和新建工作,在不同類型高校中培育特色優勢專業集群,升級改造傳統專業,淘汰不適應社會需求、不符合學校辦學定位的專業,加快培養緊缺人才。”該負責人表示。
撤銷不能適應社會變化需求和就業率過低的專業
據介紹,為確保專業設置品質,教育部要求,高校增設專業應滿足《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品質國家標準》基本要求。同時,加強了線上評議環節,組織4300余名專家審讀專業申報材料,對人才培養方案、師資隊伍、教學條件等提出了意見和建議。高校根據評議意見,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加強師資配備,改進教學和實習實踐條件等。
經申報、公示、審核等程式,教育部對各地各高校申請備案的專業予以備案,並根據高等學校專業設置與教學指導委員會評議結果,確定了同意設置的國家控制布點專業和尚未列入專業目錄的新專業名單。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負責人指出,在突出就業導向方面,教育部明確要求高校在申報增設專業時,要充分調研社會需求,以翔實的人才需求調研數據作為增設專業的理由和基礎,要加強與用人單位溝通,明確社會對新設專業的具體要求。該負責人告訴記者,此次共撤銷804個專業布點,主要是一些不能適應社會變化需求和就業率過低的專業。
此外,為防止部分專業設置“過熱”,教育部對藝術類等專業加大調控力度,明確要求高校申請增設藝術類專業應符合辦學定位,並已列入正式發佈的學校事業發展規劃,同時,將新增列入目錄的部分藝術類專業納入國家控制布點專業進行管理。
我國高校在優化調整專業結構方面成效顯著
眾所週知,專業是高校人才培養的基礎平臺和基本單元,專業的品質和結構,直接關係高等教育支撐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直接影響高校立德樹人的成效。多位專家表示,通過專業設置工作,我國高校在優化調整專業結構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此次專業增、撤工作共涉及2765個專業布點,佔目前本科專業布點總數的4.6%,有力地支持了高校服務國家戰略和民生急需,設置了儲能科學與工程、積體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密碼科學與技術、種子科學與工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養老服務管理、預防醫學、護理學、健康服務與管理、應急技術與管理等一批專業布點。
經統計,2012年以來,教育部聚焦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點,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變化,支持全國高校增設1.7萬個本科專業點,佔專業布點總數的28%,撤銷和停招了近1萬個專業點。
“可以説,經過不懈努力,我們推進了一場數量足夠多、力度足夠大、頻度足夠高的專業結構改革。”該負責人表示。(中國教育報記者 高眾)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