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驅動基礎教育高品質發展
2022-03-02 09:31:29來源: 中國教育報

  3月1日,教育部舉行第四場教育新春系列發佈會,宣佈“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臺”升級為“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正式上線試運行。

  新升級的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匯聚更多資源,開發更多功能,將成為“助推基礎教育現代化的重要驅動和有力支撐”。

  新平臺——

  資源總量大幅增長

  升級後的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資源總量大幅增長。

  平臺進一步豐富原有的專題教育和課程教學資源,新增課後服務、教師研修、家庭教育、教改實踐經驗等4類資源,共6個板塊。現有資源達到21334條,其中新上線10335條,還外部連結60個專業網站共享有關資源。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介紹,這次升級建設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重點聚焦“三個提高”,即提高作業的設計水準、課後服務水準和課堂教學水準,凸顯服務“雙減”工作的需要。

  為提高作業設計水準,平臺在“教師研修”板塊專門開設了作業設計專欄,提供分學科的作業設計指南以及國家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獲得者關於作業設計的專題輔導報告。在“課程教學”板塊中,也提供了精品課後練習作業,特別是早期錄製的人教版教材課程都精心設計了課後練習作業。

  為提高課後服務水準,“課後服務”作為6個板塊之一獨立設置。平臺廣泛匯聚遴選了各方面優質課後服務資源,目前已經上線1166條課後服務資源,涉及科普教育、體育鍛鍊、文化藝術、經典閱讀、研學實踐、影視教育等6類資源,還連結了國家博物館、數字科技館、“數字敦煌”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部分高校的線上博物館。

  “這將進一步豐富學校的課後服務資源,特別是對一些存在課後服務資源不足的學校將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呂玉剛希望,廣大學校和師生充分利用這些資源,進一步提高學校的課後服務水準,開展更多的課後服務的項目。

  為提高課堂教學水準,平臺提供了豐富的課程教學資源,原來只有國家統編教材和人教版的教材,這次新增加了7個出版社116冊教材的課程教學資源。下一步,教育部將把所有國家審定教材的課程教育資源全部上線,促進教師學習借鑒優質教學案例、農村地區共享優質教學資源。

  在“教改實踐經驗”板塊,平臺設立“雙減”工作欄目,推薦了一批地方和學校落實“雙減”工作的典型經驗。

  新應用——

  以信息化助力教育現代化

  “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臺”升級為“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正當其時。

  兩年前,面對突發疫情,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臺緊急上線,為支撐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和學生平時自主學習、教師改進課堂教學發揮了重要作用,至今累計瀏覽次數達64億,特別是去年7月“雙減”政策實施以來,日均瀏覽數量顯著增加,受到師生、家長和社會廣泛好評。

  “隨著‘雙減’深入實施和推進基礎教育高品質發展,對共享優質教育資源,以信息化助力教育現代化提出了迫切需求,亟須進一步加強建設與應用,拓展平臺功能、豐富平台資源,更好地服務學生自主學習、服務教師改進教學、服務農村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服務家校協同育人、服務應急‘停課不停學’等。”呂玉剛説。

  雲平臺對推進基礎教育高品質發展的積極作用,從河南的應用實踐可見一斑。

  “我們把雲平臺的優質資源,作為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重要補充,引導學生利用平臺開展預習、復習,有效降低了參加校外教育培訓的衝動,減輕了學生的校外培訓負擔。”河南省教育廳副廳長毛傑説。

  除了賦能學生自主學習,對河南1.25萬個教學點薄弱學校來説,雲平臺更是不可或缺的教學資源。通過雲平臺,河南指導各地各校把國家優質資源融入日常課程教學體系,針對薄弱地區、薄弱學校師資結構性短缺問題,充分利用雲平臺開足開齊開好國家規定課程,豐富學生學習生活。目前,河南基於雲平臺建立“雙師課堂”模式的學校已達1700多所。

  本次升級的新平臺,教育部將面向戰線,全面部署,指導各地各校將充分應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資源作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品質的重要途徑和有力抓手。

  呂玉剛介紹,教育部將加強使用培訓指導,將“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資源的有效使用納入各級教師培訓,同時加強學生使用平台資源的指導,並將平台資源常態化應用納入學校教學管理基本要求和教育督導評價重要內容。

  新功能——

  功能全面優化升級

  “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臺”升級為“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從技術保障和功能使用上,也是一次全新的優化。

  在2020年2月17日上線運行的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臺,選擇了功能簡單、穩定可靠的技術路線。“在當時全國教育系統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億萬中小學生‘停課不停學’的背景下,要求必須做到平臺操作簡單、介面簡潔、視頻播放流暢。”中央電化教育館副館長楊非説。

  在疫情防控轉入常態化之後,結合服務落實“雙減”工作的需求和用戶的建議等情況,雲平臺的“升艙”改造勢在必行。

  據介紹,新平臺的用戶服務更加精準,匯聚功能更加完善,場景支撐更加豐富,協同運行更加規範。

  “新平臺可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為用戶提供資源的個性化訂閱、智慧推送推薦、精準檢索等功能。拓展不同應用場景下資源使用模式的支持功能,優先滿足專題活動、課堂教學、自主學習、備課研修、課後服務等重點場景。”楊非進一步闡釋。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興慶區回民第二小學教育集團是寧夏“互聯網+教育”示範省(區)建設的首批示範學校,同時也是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臺的資深用戶。集團黨委書記黃莉在今天的發佈會上特意展示了學校對平台資源的“深度使用”。

  該校與企業、機構共同研發數字化終端“數字課桌”,並把自主開發的教師備課手冊、學生學習手冊、教師課件等校本資源,以及雲平臺上的精品課程資源進行數字化嵌入,讓教學內容精準觸達每個學生。

  雲資源變成可用的數字化資源,適配到每一名學生的終端。“這極大方便了教師和學生。我們以技術變革為手段,走上高品質發展之路。”黃莉説。

  隨著平臺運營保障機制的完善,未來,將有更多的用戶和該校一樣,深度開發平臺內容,獲得平臺功能支持。

  呂玉剛表示,下一步,各地各校要堅持從實際出發,把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資源的充分應用與整體推進智慧教育緊密結合起來,統籌加強智慧課堂、智慧作業以及線上答疑、網絡教研等多場景的應用,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學品質。(中國教育報記者 歐媚 高毅哲)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