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第三産業在廈門的海洋經濟中佔據了絕對的主導地位,圖為五緣灣蓬勃發展的海洋休閒業。(資料圖/本報記者王火炎)
2015年11月7日,廈門南方海洋研究中心海洋科技成果轉化洽談會在廈門希爾頓逸林酒店舉行。圖為參會嘉賓參觀成果展。(資料圖/姚凡)
越來越多海洋科技創業團隊在南方海洋創業創新基地發展成長。 (本報記者黃曉珍攝)
海洽會上集中展示最新、最先進的海洋科技成果。 (廈門南方海洋中心秘書處供圖)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林 雯通訊員 洪寶珍)這5年,廈門城市建設日新月異,海洋經濟發展也不斷刷新紀錄。
這5年,廈門改革創新步履鏗鏘。廈門南方海洋研究中心秘書處(以下簡稱“南方中心秘書處”)充分發揮“藍色經濟助推器”的作用,以科技發展帶動經濟騰飛,堅持技術引領、創新服務舉措,著力打造科技創新孵化平臺,強效推動海洋科技成果轉化對接,高效促進海洋科技對外合作與交流,聚集培養海洋科技人才。
到2017年,廈門海洋經濟總産值達到2281.59億元,增加值從2011年的284.35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600.16億元,年遞增13.3%,高於同期全市GDP增速,佔全市GDP比重逐年上升,2017年達到14.5%。廈門海洋經濟結構全面優化。
2019年是承前啟後的一年,廈門“海洋人”走在新征程的路上,向著更高、更快、更強的目標加速前行。
創新機制:推動技術研發
作為2018廈門國際海洋周的重要配套活動之一的海洋科技成果轉化洽談會(以下簡稱“海洽會”)在2018年實現了升級——來自全國各地的100余家涵蓋海洋生物與醫藥、海洋高端裝備、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海洋高技術服務等專業領域的涉海企事業單位和團體在會上集中展示了最新、最先進的海洋科技成果,展會規模創下了歷屆之最。
作為海洽會承辦方,在南方中心秘書處看來,辦會的目的不僅在於展示,能否真正為一批極具發展潛力的海洋創新型科技項目的投資與合作找到機會,才是衡量海洽會辦得成不成功的重要指標——在海洽會上,16個廈門市海洋與漁業發展專項資金項目宣告落地生成,計劃總投資約2.5億元。
近年來,南方中心秘書處積極響應創新型國家建設,推動我市海洋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圍繞區域海洋産業發展需求,南方中心秘書處策劃並實施了一批産業化重點項目,進行産業化關鍵技術攻關和可轉化應用技術研發,並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項目管理模式,有效推動了項目實施。目前,南方中心積累的海洋經濟項目共立項163項,完成驗收113項,項目總投資49.71億元,截至2018年已完成投資40.36億元,完成總投資比81.19%。
南方中心秘書處順應時代潮流,加速提升廈門整體科技創新能力,跑出海洋科技創新加速度。為支持海洋科技人才和海洋科技企業創業創新,由南方中心秘書處牽頭打造的廈門首個海洋眾創空間不僅免費為入駐創業團隊提供配套服務,還通過建立人才、技術、財政、投融資等扶持政策與機制,為海洋産業創新企業提供法律、諮詢、技術評估、技術轉移等海洋科技仲介服務,目前已有26個項目成功入駐,其中孵化企業12家,服務眾創空間團隊14個,累計産值1600萬元。向著更高、更遠、更強的目標邁進,集科技創新、中試試驗、産業孵化、創業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廈門南方海洋研究中心基地已經展開規劃建設。可以預見的是,不遠的將來,這個坐落于廈門對臺漁業基地內的國家級海洋産業專業孵化器將成為廈門建設海洋強市的重要助推器。南方中心秘書處相關負責人昨日表示,為了進一步優化廈門海洋優勢創新資源,推動産學研協同創新,去年南方中心秘書處還牽頭組建了廈門海洋新興産業創新聯盟,目前加入聯盟的成員單位有105家,涵蓋海洋生物醫藥與製品、海洋船舶與高端裝備製造、現代漁業、濱海高端旅遊、智慧海洋等海洋新興産業領域,聯盟將在提升科技研發能力、産業創新能力和企業核心競爭力方面下功夫,從而推動廈門海洋新興産業實現高品質發展。今年,南方中心秘書處還將進一步擴大開放,深化對外交流與合作,借助PNLG秘書處、廈門國際海洋周等平臺,以及南方中心部分成員單位的廈門國際海洋合作資源,如福建海洋研究所國際培訓中心、海洋三所APEC海洋可持續發展中心、廈門大學東盟海洋學院等,進一步增強對外合作與交流。尤其是充分發揮廈門海洽會的作用,推動廈門海洋漁業企業同“海絲”沿線國家産業對接,力爭實現産業合作。同時完成中國—東盟海洋産業技術服務平臺建設,全方位、多方式做好項目的服務工作。
創新服務:實現資源共享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推動海洋經濟健康發展,海洋産業快速增長,同樣也要給非公有制企業留夠成長空間,鼓勵行業百花齊放。南方中心秘書處強化服務理念,想企業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解企業之所困,為廈門海洋科技企業的創新發展、做大做強創造了更好的條件。
融資難是中小微企業在初創階段面臨的最大障礙。廈門通過創新金融産品,多渠道引入資金加強對海洋經濟的信貸支持,為中小微企業做大做強保駕護航。福建省和廈門市政府共同出資設立廈門海洋産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南方中心秘書處作為引導基金的名義出資代表,通過參股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共同發起設立創業人投資基金,重點培育和扶持海洋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成長性海洋中小企業。2018年,海洋創投引導基金獲得新突破,引導基金完成對子基金——建達海洋(廈門)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的首期出資,出資金額1500萬元,帶動社會資本出資1655萬元。同時子基金完成對具體項目的首筆投資,投資金額1500萬元。不僅如此,2016年,廈門市海洋與漁業局、廈門市財政局會同建設銀行廈門分行等金融機構共同發起的“海洋助保貸”正式簽約,由市財政提供1000萬元作為風險補償金,銀行承諾提供不低於1億元人民幣的貸款額度,從而降低企業貸款成本,緩解企業融資難。截至2018年底,“海洋助保貸”已向有需求的涉海企業提供貸款3970萬元。南方中心秘書處還在進一步優化“海洋助保貸”方案,計劃在風險補償限額、風險分擔模式、合作機構、審批流程等方面進行創新升級,進一步提升“海洋助保貸”的扶持力度。
企業想進行創新性研發,卻苦於科研設備不足,而公共服務平臺正好能完美地解決這個問題。南方中心秘書處創新性地統一整合廈門一批海洋公共服務平臺,出臺共享機制,實現了平臺的高效共享,有效解決了企業科研設備不足以及高校、研究機構重復建設的問題。經過不斷擴充,“廈門南方海洋研究中心海洋産業公共服務平臺”網站截至2018年底共納入省內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事業單位21家,共享儀器設備508台(套),提供科技服務188項。2018年前三季度,對外開放共享服務18537次,應收共享費用金額1601.5萬元,成功服務174家涉海單位,既有效盤活了高校院所閒置的儀器資源,又彌補了企業研發設備及研發力量的不足,為海洋技術創新貢獻了新力量。
展望
加快南方中心基地建設
海洋創新,東風正勁。南方中心秘書處相關負責人昨日透露,今年南方中心秘書處將繼續扮演好藍色經濟推進器的角色,進一步加強海洋經濟項目的監管及策劃生成,開展18個項目的中期考核,做好“十三五”國家海洋經濟創新示範市項目後續工作,力爭獲得後續國家資金補助;加快2019年度廈門市海洋與漁業項目策劃生成工作,尤其是要圍繞海洋戰略新興産業,鼓勵涉海企業申報産業化項目,鼓勵涉海軍工企業技術轉化民用市場。與此同時,南方中心秘書處也在積極思考,要如何進一步提升海洋創業創新服務能力,目前已經確定的目標是南方海洋創業創新基地將爭取在2019年底前新增8個孵化項目。同時進一步做好項目儲備,通過與科研院校聯合舉辦大學生創業比賽等形式,選拔優秀的創業項目入駐基地。在舉辦政策解讀等常規輔導服務的同時,更多地舉辦“小而精”的專項對接會、交流會,為入駐項目“量身打造”創業服務。更重要的是要加快南方中心基地建設,推動海洋産業孵化區,中試實驗室,眾創空間及公共實驗室,包括投融資、市場推廣等其他公共服務在內的功能區開放運營。在“海洋助保貸”方面,通過簡化助保貸申請程式、降低申報門檻等方式,吸引更多涉海企業參與,進一步提高政策覆蓋率,讓更多涉海中小企業能夠積極申請,爭取2019年新增“海洋助保貸”1000萬元。
亮點
項目
海洋來源新藥
研發創佳績
廈門大學牽頭建設的南方海洋創新藥物研發平臺聯合艾凱奇生物科技公司、特萊科生物醫藥公司等創新型企業,開發海洋來源YXY-211抗三陰性乳腺癌靶點新藥、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新藥、海洋來源抗肥胖藥物、Nur77小肽納米製劑廣譜抗腫瘤藥物、源於DHA抗結腸癌靶點新藥K-80003等一系列創新藥物,其中K-80003已獲得美國FDA臨床試驗許可批件。
海洋工具酶
多項産品量産上市
廈門致善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擔的項目已獲得授權發明專利7項,實用新型專利6項,10項産品獲得CFDA III類醫療器械註冊證書,10項醫療器械産品技術要求獲批頒發,2項工具酶國家標準獲准頒發,建設完成工具酶應用研發中心及産業化産品質控平臺,Taq 01酶、Taq 05酶、B8酶3條生産線已投入使用,産品均已實現量産和上市銷售,取得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藥品級DHA藻油
生産工藝達國際標準
廈門匯盛生物有限公司承擔的項目採用微膠囊技術和過瘤胃技術創新解決富含DHA的海洋裂壺藻過奶牛瘤胃問題,牛奶乳脂含量穩定,提高原生牛奶中DHA含量,目前已獲伊利、蒙牛和聖牧高科的年度訂單;開發出符合國際標準的藥品級DHA藻油生産工藝;項目産品DHA藻油申報美國FDA的GRAS認證得到受理。
數據
廈門海洋經濟成績亮眼
(數據截至2018年3月)
建成改造涉海生産線49條
新增研發投入11.39億元
新建企業研發中心4個
新增平臺15個
形成標誌性成果54項
實現成果轉化47項
新增新産品47種
新增品牌9個
制定了標準32項
發表論文、專著383篇
申請及授權專利276項
增加就業人數2654人
實現新增産值155.21億元
新增稅收7128.48萬元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