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茶園風光 攝影 李步泉
國際在線福建頻道報道(王禮林):“我們古田紅茶又在國內獲金獎了嘞!”當寧德古田縣茶業局局長黃昭密介紹古田茶産業發展時,一提起此事喜悅便洋溢臉上,邊説邊展示古田縣鶴塘明艷茶葉專業合作社獲得的證書,這是合作社選送“閩之艷”紅茶在第十三屆中國西安國際茶業博覽獲得的特別金獎證書。
傳承産茶大縣深厚底蘊 古田茶屢獲大獎
近日,“主流媒體走進閩東茶鄉”采風活動記者團走進古田縣。古田縣,一個銀耳産量佔據全世界80%左右的地方,被譽為“中國銀耳之鄉”“中國食用菌之都”,其水蜜桃、油奈、李子等水果也極為知名。
當記者團走進古田縣翠屏湖畔的茶山時,一陣陣茶香撲鼻而來。而讓“菇鄉”飄起“茶香”,正是黃昭密和他的同事們每天最牽掛的事。
據了解,近年,古田茶企在國內各種茶類評比大賽中“斬獲頗豐”:2018年10月27日,古田縣鶴塘明艷茶葉專業合作社選送的“閩之艷”紅茶,榮獲第六屆中國茶葉博覽會全國紅·綠茶鬥茶大賽紅茶茶王獎;2018年9月,古田縣鶴塘明艷茶葉專業合作社選送的“閩之艷”古田紅茶,榮獲第五屆“國飲杯”全國茶葉評比一等獎;2016年8月,古田縣鶴塘明艷茶葉專業合作社選送的“閩之艷”毛峰,在第十三屆“閩茶杯”綠茶評審中榮獲第一名。
目前古田茶園面積只有3.3萬畝,這一規模在閩東茶鄉諸縣中算中下水準。古田茶究竟憑藉什麼屢獲大獎?
“底氣和努力。”黃昭密簡單幾個字言簡意賅地給出了答案。
在黃昭密介紹下,有別於“菇鄉”身份的另一個“茶鄉”古田,漸漸浮出歷史的水面。
據悉,古田縣産茶歷史悠久,歷史上以産鐵、鑄鍋、造曲、制茶而出名,又因朱熹流寓而有“先賢過化之鄉”之稱。清道光年間,首創小種紅茶,而成“外山小種紅茶”著名産區。70-80年代,古田縣15個鄉鎮都有茶葉站、集體茶場,大的村都有大片茶園,茶園面積近5萬畝,出産的“鬱露”、“馨綠”等名茶享有聲譽,茶葉生産居福建全省第12位。1980年被省農業廳列為全省茶葉生産重點縣,茶葉曾經為古田縣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做出過重要貢獻。
“我們古田自古制茶的底子還是很好的,歷史上是‘外山小種紅茶’(和武夷山的正山小種以示區別)主産區。”黃昭密自豪地説,道光二十一年(西元1841年),五口通商後,福州、廈門成為福建茶葉出口口岸。“過去是航道經濟,古田縣憑藉轄區水口鎮是閩江中游交通樞紐、處於南平、三明、福州、寧德四市交界的特殊地理位置優勢,成為閩北武夷山岩茶、正山小種紅茶等省內知名茶葉向外銷售的中轉站。”
古田縣鶴塘明艷茶葉專業合作社獲第十三屆中國西安國際茶業博覽會特別金獎 攝影 王禮林
大力發展現代茶業讓“菇鄉”再飄“茶香”
但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古田茶産業開始走下坡路。茶園被荒廢,茶隊(茶場)無人承包管理,茶商開始轉行。茶園改種水蜜桃、油奈等果樹,勞動力轉移種植香菇、銀耳等菌類。據統計,1983年至1986年古田全縣荒蕪茶園3304畝,改種林2371畝,種果244畝,低谷時期全縣只剩萬畝茶園。
而這種情況,到2000年後開始逐步改善。據黃昭密介紹,近年來,在古田縣委、縣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關心扶持下,古田茶産業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大力發展新型現代茶業,初步建立起生産、加工、貿易、茶文化建設等方面協調發展的産業格局,欲在農業方面再造一支柱産業。
通過多年努力,古田茶業復蘇的成效也在慢慢顯現。2018年,全縣茶園面積達3.3萬畝,毛茶産量1680噸,産值近一億元,全縣完成8000多畝生態茶園建設;加工水準不斷提高,全縣現有茶葉加工廠30多家, 20家企業已經完成茶葉初制廠清潔化改造,引進清潔、節能設備150多臺套,逐步形成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等多茶類生産格局;安全監管不斷增強,開展“一品一碼”全程追溯體系建設,全縣17家茶企已列入省品質安全監管平臺;産業龍頭不斷壯大,一批本土企業如明艷合作社等逐步發展壯大;品牌創建不斷加強,“古田紅茶”取得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翠屏湖”取得市知名商標、福建省著名商標。
“成績取得的同時,我們也看到了問題所在。”黃昭密表示,首先是品牌宣傳打造不夠,宣傳投入不足;二是産業組織化程度不夠深,從整體上看,加工企業數量多規模小,“領軍型”企業不多,一些茶葉合作組織管理不規範,專業化、社會化服務功能未能得到有效發揮;三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夠,在廠房建設規劃、用地等方面,制約因素太多,融資發展渠道不暢,企業發展後勁不足。
古田縣茶園 攝影 李步泉攝
用“三板斧”為茶産業發展破局
古田茶産業未來如何發展?黃昭密早就有了思路,他給出了破茶産業困境的方法——“三板斧”。
第一板斧:加大品牌建設。從2005年黃昭密剛就任古田縣茶業局局長開始,他就開始籌劃商標註冊的事宜。在他帶領下,目前古田全縣的茶業類商標有“翠屏湖”、“古田紅茶”、“商農”、“五蘊”、“ 明豐”、“閩之艷”、“方圓恒達”等。其中“翠屏湖”商標作為區域公共品牌取得了福建省著名商標、寧德市知名商標稱號,“古田紅茶”在2018年取得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黃昭密表示,“翠屏湖”和“古田紅茶”兩個最具地區代表性的商標,會成為今後古田縣茶産業(品牌)發展的重點,將運用各種媒體和展銷會等加大宣傳,引導茶葉企業共同打造、共同維護公共品牌。
第二板斧:提質增效。提質方面,派人到茶葉原産地進行學習、邀請知名的制茶師傅以及茶專家來古田縣進行生産指導,通過一來一往提升古田制茶技藝。除此之外,每一年黃昭密都會抽空到各個先進産茶區考察,學習好的經驗,借鑒好的發展思路,目前全縣17家企業已列入省品質安全監管平臺,茶葉品質抽查檢測合格率達100%。增效方面,黃昭密表示,古田傳統以綠茶為主,由於以市場為導向,適時調整品種結構,所以走多品類路線:2005年,鐵觀音走紅,古田縣對原有的茶葉品種結構進行了調整,在保留梅佔、小種菜茶、福安大白等茶樹品種基礎上,引進了鐵觀音、金觀音等茶樹新品種約4500余畝;2011年開始引進閩北烏龍茶品種,全縣面積達3500余畝。至此,古田縣形成了綠茶、紅茶、閩南烏龍茶、閩北烏龍茶等多茶類共同發展的格局。
第三板斧:標準化建設。據了解,古田縣茶産業有兩大特色:茶園總面積少;散戶少。古田縣從事茶業的散戶不多,30多家茶葉加工廠裏,有15家企業小有規模。因此,黃昭密制定了“推動標準化建設,實現規模化生産”的路線。為此,古田制定了《古田縣茶産業專項資金使用方案》,“真金白銀”獎勵茶企,鼓勵企業走標準化路線:對取得無公害、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的分別獎勵5千元、1萬元和2萬元;通過SC認證並建立茶葉“一品一碼”安全品質可溯體系的企業給於獎勵5萬元;在茶葉鑒評活動中獲獎的産品給予獎勵(單項最高獎勵為2萬元);對獲得國家級、省級、市級龍頭企業的分別給予獎勵5萬元、2萬元、1萬元。
“成績的取得很不容易,這一塊塊獎牌是對我們古田茶葉最大的肯定和褒獎。”黃昭密表示,“未來我們還要讓更多的人知道古田茶、品到古田茶,讓茶葉成為古田縣鄉村振興、脫貧致富的一個‘法寶’。”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