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湖北過得越來越好了
湖北日報訊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陳鵬 通訊員 譚兵 孔元元
3月12日下午,武漢市六角亭街民意社區。“你好”“你從哪兒來”“我愛武漢”……一陣陣朗讀聲從社區服務中心會議室傳出來,12個少數民族群眾正在這裡學習普通話。
越來越多的少數民族群眾到湖北創業就業,但語言問題成為他們融入社會的最大阻礙。湖北省在多地設置了36家語言文化政策服務點,為在鄂務工的少數民族同胞提供語言培訓和政策解讀服務。
語言不通鬧了不少笑話
21歲的小夥子阿裏木來自新疆喀什,説到語言不通帶來的困難,他笑著説:“鬧了不少笑話。”
2012年,阿裏木剛來武漢,完全不懂漢語,與人交流只能靠手勢。有一次,阿裏木去街上買衣服,看中一件後,用手勢詢問多少錢,老闆做出7的手勢。阿裏木爽快地掏出700元遞給老闆。“結果把老闆嚇了一跳,他找給我630元,我才知道是70元。”
今年45歲的阿卜來提因為語言問題,煩惱了很久。
阿卜來提有一對雙胞胎兒子,到了入學年紀。他找到硚口區教育部門詢問如何入學,但因語言不通,多次交流都沒有解決問題,“當時我挺生氣的,覺得他們是故意不辦事。”所幸,硚口區民宗局得知此事,主動介入幫忙做工作,讓阿卜來提的孩子順利入學。“根據我們的初步調查,在武漢的新疆同胞們最盼望的事情之一,就是儘早學會普通話。”湖北省新疆商會會長庫爾班江説,不少人和他聊天的時候,都後悔讀書時沒有好好學習普通話,“他們都覺得武漢很好,希望能夠長期留在武漢工作、生活。”
專業教材涵蓋20種應用場景
畢業于武漢工商學院的再丁江,考上選調生後,成為六角亭街道工作人員。最近,他有了一個新身份——民意社區語言文化政策服務點的志願者教師。
再丁江説,服務點從3月初開始授課,初步定在每週一、三、五的下午,每次上課一個半小時左右,“主要是學習一些簡單的交流用語,讓同胞們交流的障礙更低。”
湖北省民宗委有關負責人介紹,相關部門專門編寫了教材,包括問候、問地址、看病、在商店等20種語言應用場景,組織志願者擔任教師。“再丁江這樣的老師就很好,漢語沒問題,還能用維語交流,有助於更好地教學。”
努爾麥麥提·庫宛是在服務點上學習的新疆同胞中唯一黨員。他在武漢已待8年,語言交流關已經過了,之所以來學習,是想解決寫的問題。“開了個餐飲店,希望能夠學會寫漢字,做生意更便利。”
過得很開心在老家蓋了新房子
語言的作用有多大?阿裏木給出了答案:“過得很開心,工作更順利。”
認識到語言是個大問題後,阿裏木交了一位回族朋友,學會了簡單的普通話。他在武漢的朋友越來越多,過得很開心。
阿裏木是庫爾班江開辦的店裏的燒烤師傅,“這幾年給家裏匯了幾萬元,在老家蓋起了新房子。上次回去,鄰居們都對我豎起大拇指,説我有出息了!”“聽説湖北省設了36家語言文化政策服務點,只要想學的就能來學。我覺得特別好,解決了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