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旅遊 有哪些新看頭?
遊客在瀋陽鐵路陳列館參觀舊機車。
人民視覺
來自河北張家口的遊客在北京首鋼老廠區遊覽。
人民視覺
遊客在廣西合山國家礦山公園“觸摸”百年礦業舊址。
人民視覺
礦渣庫成了旅遊區
“我父親原來是礦山職工,現在帶孩子們來看看,想讓他們感受老一輩人工作、生活的情景,很有意義”
“開春了,天氣轉暖,一家人開車來到大冶鐵礦露採遺址,既能感受到春天的氣息,又能領略工業老礦的雄偉。”上週末,湖北省黃石的管姍帶領全家來到黃石國家礦山公園,度過了愉快的一天。
被譽為“亞洲第一天坑”的黃石國家礦山公園大冶鐵礦露採遺址,至今已有1700餘年的歷史。經過長時間開採,坑口面積達108萬平方米,最高落差444米,為世界露天礦坑邊坡之最。遊客從山上俯瞰,非常壯觀。“我父親原來是礦山職工,現在帶孩子們來看看,想讓他們感受老一輩人工作、生活的情景。”管姍説。
黃石市大冶鐵礦露採遺址是目前我國唯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單”的中國工業遺産。在城市轉型發展過程中,黃石將工業旅遊作為突破口,目前已經形成礦博園、黃石國家礦山公園、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博物館、大冶鐵礦博物館等一批工業旅遊點。
“工業旅遊是旅遊行業中的小眾門類,目前遊客主要是考察訪問者、學生、研究者、存在‘懷舊’情感的老工人等群體。應將工業旅遊與黃石的山水旅遊、農家休閒遊、宗教旅遊等産品有機融合,增強對遊客的吸引力。”湖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旅遊係教授朱移德説,“黃石工業歷史悠久,文化獨特,要提升旅遊産品開發水準,豐富旅遊産品形式。”
湖北師範大學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與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劉金林建議,在黃石重點工業遺址內,利用先前的火車軌道,開發獨具特色的小火車旅遊線路。
據黃石國家礦山公園管理處主任閻紅勇介紹,黃石已著手推進“旅遊小火車”線路的開發,將漢冶萍遺址、黃石國家礦山公園、華新水泥遺址等串接起來,“大人孩子來了,可以到井下親手挖挖礦。”他指著山體中一處老炸藥庫説,“這裡面其實冬暖夏涼,適合改造成酒吧,爭取把遊客留下來。”
在華新水泥遺址,巨大的礦渣庫現已改造成湖北水泥遺址博物館,去年11月正式對外開放。“我們後續改造還將投入3億元,把目前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的回轉窯設備等歷史遺跡展現給遊客。” 閻紅勇説。
老廠區變身文創園
“首鋼是我們老北京人的記憶。遊客通過參觀工廠博物館可以親身體會‘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整個流程,還能了解北京乃至全國的工業發展史”
“登高爐、坐小火車,體驗到頗具懷舊特色的首鋼汽水、食堂托盤餐。首鋼集團是我們老北京人的記憶,是我們尋找‘鄉愁’的地方,到首鋼集團老廠區旅遊,很有意義。”北京海淀區居民周晨對記者説。
據介紹,首鋼集團將於2019年迎來百歲生日,屆時改造完成的三號高爐博物館、工業遺址公園等項目將正式亮相,讓遊客親身體驗到這個“鋼鐵巨人”向“文創巨人”的轉身。
規劃人員介紹,三號高爐有效容積達2500立方米,改造項目保留了主體高爐部分、熱風爐、重力除塵器和幹法除塵器等核心工業舊址,最大限度保留了高爐原有結構和外部風貌,並對內部空間進行重新梳理,最終形成展示、展覽、觀景平臺、玻璃觀景臺等不同功能區域。
“聽説,三號高爐改造設計完成以後,遊客通過參觀博物館可以親身體會‘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整個流程,還可以深入了解北京乃至全國的工業發展史,很讓人期待。”周晨説。
結合2022年北京冬奧會,首鋼集團老廠區內正在建設面積達44.82萬平方米的冬奧廣場,這裡規劃為文化體育及“互聯網+”企業聚集地,既是北京2022冬奧會組委會駐地,也是短道速滑、花樣滑冰、冰壺、冰球、攀岩、滑板等項目的國家級訓練場地。“首鋼工業遺址公園將以工業流程的主要遺存和綠化空間為主題,實現1.9公里長的綠軸景觀。”在冬奧廣場“四塊冰”施工現場,一位工作人員對記者説。
“四塊冰”是首鋼集團正在建設的“冰雪新世界”,由4座精煤車間等工業遺存進行改造,將建成速滑、花滑及冰壺3座冬奧訓練館,同時在精煤車間北側新建1座冰球訓練館。既能保障近期國家隊的備冬奧訓練,未來還將轉為社會設施,向公眾開放。
據介紹,冬奧廣場只是首鋼轉型開發工業旅遊的一部分,按照新規劃,未來的首鋼園區北區將建成冬奧廣場、首鋼工業遺址公園、石景山景觀公園、城市織補創新工場和公共服務配套五大功能區,構建文化體育創意基地,為遊客休閒娛樂提供新選擇。
舊瓷廠煥發“第二春”
“發展工業旅遊,眼裏不能只盯著門票,不能讓遊客有‘一錘子買賣’印象。遊客人氣上來了,入駐園區的商戶多了,我們的收益也就增長了”
“在窯爐裏烤比薩還是第一次見。”最近,在山東省淄博1954陶瓷文化創意園的魔法餐廳,來自濟南的劉慧君顯得有些驚奇。她眼前的烤爐原先是一條長46米、寬0.9米的陶瓷烤花窯,“聽餐廳服務員介紹,這個烤爐曾經烤出過88米長的比薩,這應該是世界上最大的比薩了吧?”
1954陶瓷文化創意園的魔法餐廳是由陶瓷烤花車間改造而成,色彩斑斕的落地窗,龐大的蒸汽機車,擺放著餐具和燭臺的木質長桌,曾經的燒制長檯上放著自助餐點,還有部分遊客體驗區……流淌著瓷廠歷史,也流淌著現代元素。外面還是原來的青磚外墻,進出之間,讓劉慧君有種穿越時空的感覺。飯後,劉慧君還帶著孩子去體驗了一把制陶親子活動。
陶瓷文化創意園前身是淄博瓷廠,其生産的魯青瓷刻瓷文具榮獲德國慕尼黑第三十四屆手工藝品博覽會金獎。然而上世紀末,全國陶瓷業不景氣,淄博瓷廠也未能倖免。面對一片由陳舊方磚砌成的老廠房、銹跡斑斑的老舊設備、刻著歲月印記的陶瓷碎片,人們在思考:這些承載著當地陶瓷業發展歷史的工業遺存何去何從?
“變廢為寶,發展工業旅遊!在‘修舊如舊,新舊結合’的理念之下,老物件有了新活力,舊瓷廠煥發‘第二春’。”據淄博市淄川區文化旅遊和新聞出版局局長唐加福介紹,經過對工業遺存保護、重塑、飾新、高效利用,1954年建廠的淄博瓷廠變成了陶瓷文化創意園。記者在園區看到,一邊是轉型升級後的現代化陶瓷生産車間,一邊是利用老廠房改造成的酒吧、陶瓷博物館、閻先公藝術館等,讓人們懷舊的同時,也能感受到現代藝術設計的魅力。
陶瓷文化創意園是一個開放式園區,不收取門票,收益與後期運營費用哪來?“發展工業旅遊,眼裏不能只盯著門票,更不能讓遊客有‘一錘子買賣’的印象。”陶瓷文化創意園負責人任峰認為,想讓人産生重復旅遊的想法,就要在充分整合陶瓷文化的基礎上,進行産業延伸,打造旅遊觀光、購物體驗、休閒娛樂為一體的陶瓷特色小鎮。“人氣上來了,入駐園區的商戶數量多了,我們的收益也就增長了。”任峰説。
“文化與旅遊有機結合,才能讓工業旅遊走得更遠。”任峰説, 陶瓷文化創意園已引進國家級及省級陶瓷藝術大師42人,並建立大師工作室、陶瓷學院、陶瓷孵化器、現代陶瓷生産工廠、陶瓷歷史博物館等。
陶創園內設立了陶瓷體驗區,以老建築為依託,劃分陶吧、休閒吧、琉璃坊,給遊客搭建一個與陶瓷大師交流互動的平臺。遊客可以現場拉坯,親身體驗陶瓷製作的樂趣,製作的産品能在專門設立的燒成吧中燒制完成;琉璃坊購入先進的琉璃窯爐設備,在這裡,遊客可以欣賞陶瓷大師的藝術創作、現場表演。
把遊客“引進來”,還要“留得下”。園區內設有美食城,讓遊客在旅遊之餘品嘗美食;利用老建築建設酒店和驢友之家,讓遊客停留下來品味陶瓷藝術;還有環幕影院、演藝吧、博物館,不久之後,這裡會將淄川文化名人蒲松齡的故事搬上舞臺,為文化創意園增添新看點。
■連結
到2020年,工業旅遊將新增遊客1億人次
工業旅遊邁向大眾化
國家旅遊主管部門新近發佈的《全國工業旅遊創新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顯示,我國工業旅遊年接待遊客超過1.4億人次,旅遊收入超過200億元,成為中國旅遊産業發展的新亮點。
《方案》計劃到2020年,全國工業旅遊新增遊客1億人次,新增旅遊收入100億元,培育100家工業旅遊示範基地、工業遺産旅遊基地等示範品牌單位。初步構建“景區、全域協同發展,生産、遺産並行發展,觀光、體驗互補發展,東中西全面發展”的基本格局,實現消費大眾化、産品特色化、服務規範化、效益多元化的發展目標。
《方案》提出了具體行動目標,計劃從2018年到2020年,分別實現工業旅遊年接待達1.7億人次、2億人次、2.4億人次。到2020年,工業旅遊發展將實現體系建設較為完備,産品品質得到全面提升,工業旅遊併入大眾旅遊發展軌道,其社會、生態功能得到突出展現。
《方案》提出實施四大任務工程,一是實施工業旅遊規劃引導工程;二是實施工業旅遊資源開發和標準提升工程;三是實施工業旅遊産品提質和示範工程;四是實施工業旅遊行銷推廣和培訓工程。《方案》強調要通過強化組織保障、加強政策資金支持、營造發展環境、強化宣傳引導,切實推動工業旅遊三年行動方案落實。
(人民日報記者 王珂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