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中科院在光谷轉移轉化科技項目163項

2018-03-30 14:42:44|來源:長江日報|編輯:楊坤林|責編:孟慧

  長江日報訊(記者陳誠 通訊員王以豪)3月29日,東湖高新區科技成果轉化與中國科學院首場光電領域的精準對接會——中科院光電信息專場活動舉辦。5個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現場簽約金額達2億元。

  此次活動的舉辦,是東湖高新區、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局在深入推進“科研成果轉化對接工程”,推動武漢市建設全國高水準科技創新中心、世界有影響力的産業創新中心方面的重要舉措,也是中科院科技創新成果在東湖高新區的落地轉化,進一步促進武漢·光谷光電子信息産業發展的實踐。

  本次活動聚焦東湖高新區光通信、鐳射、積體電路、新型顯示等重點産業領域。根據企業技術需求和市場需求,本次活動主要包括中科院光電信息成果信息發佈、成果轉化項目簽約、技術項目路演和現場對接交流。

  活動現場鐳射微加工裝備等5個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現場簽約,金額達2億元。此外,現場還發佈了全固態納秒級紫外鐳射器、光纖感測器等78項成果,人工智能無線通信系統、高性能感測器晶片、紅外熱成像系統與機器視覺産品、協同精密定位技術、高峰值功率鐳射清洗裝備等8個項目進行路演,其中包括兩名院士專家團隊的科研成果落地轉移轉化。

  來自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的千瓦級鐳射清洗裝備,是一種高效綠色的清洗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産權,處於國內領先地位,而且價格是國外同類設備的1/5,在輪胎模具、注塑模具、飛機表面蒙皮、汽車零部件焊接前清洗、艦船表面清洗等領域有近百億元規模的市場潛力。

  目前我國中高端晶片幾乎100%進口,90%晶片依賴國外,中高端晶片到2021年將達5900億元的市場規模。來自中科院微電子所的高性能感測器晶片項目填補了國內市場空白,其中溫度感測器採用團隊的專有補償技術,使感測器在-10℃—70℃範圍內具有±0.2℃的超高精度,達到業內領先水準。

  據中科院武漢分院黨組書記李海波介紹,在武漢東湖高新區的支持下,特別是2010年湖北省和中科院“院地合作”共建項目——中科院湖北産業育成中心成功落戶光谷以來,雙方合作更加緊密,中科院武漢分院的成果轉化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截至目前,中科院共有28家研究所53個團隊200余人在東湖高新區進行創新創業,轉移轉化科技項目達163項。實施了一批重大産業化項目,僅2017年就使東湖高新區企業新增銷售收入18.28億元、新增利稅3.06億元,培育和支持了35家高新技術企業武在漢發展壯大。

  據悉,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局本年度將通過社會機構承辦多場科技成果精準對接會。本次中科院光電信息專場活動由東湖高新區、中科院武漢分院、市科技成果轉化局等聯合承辦。

  連結>>>

  機器人24小時監測地下管廊設施運行

  項目成果産業化後每年産值數千萬元

  機器人“鑽”入地下管廊,巡檢監測地下設施運行狀況,保證全年無休,以此減少因綜合管廊故障造成停電等事故給人們日常生産生活造成困擾。3月29日,在東湖高新區科技成果轉化與中科院首場光電領域的精準對接會上,相關成果成功簽約。

  近年來,我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地下管廊設施,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個隧道空間,將電力、通信,燃氣、供熱、給排水等各種工程管線集于一體,設有專門的檢修口、吊裝口和監測系統,實施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和管理,是保障城市運行的重要基礎設施和“生命線”,以此避免城市建設動輒“開膛破肚”,破壞城市景觀和資源浪費。

  複雜的地下管廊設施如何保證安全運行是一大難題。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與國網電力科學研究院武漢南瑞有限責任公司簽訂協議,將在電力機器人關鍵技術研究——城市綜合管廊可控巡檢裝備研製及其監測數據處理技術上進行合作,推動保障管廊運行難題的解決。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此項目成果可通過移動式智慧裝備獲取監測管廊運行數據,進行綜合分析與故障診斷、預警,研製可控巡檢裝備,建立城市綜合管廊運行狀態診斷模型,重點解決綜合管廊運行狀態未能完全可控的迫切問題,實現可控運維和智慧巡檢技術,提升綜合管廊運行水準和運檢效率、效益,為綜合管廊可控運維提供一種全新模式,支撐“智慧城市”建設與發展。

  該項技術的應用終端設備是在管廊內安裝滑道,將裝有多維度監測、火情探測與預警、遠程控制等功能的機器人置於滑道內,全天24小時可監控巡查地下設施狀況,實時傳輸數據保障相關設施安全。“機器人如同一個全年無休的管理員,身上攜帶各種高端探測儀器,全年無休地進行預警工作”。

  機器人成果除可用於城市綜合管廊巡檢、運維外,還可在電纜通道、室內變電站、換流站、配電房等環境中應用,促進智慧城市及智慧電網建設,市場前景十分廣闊。該項目成果産業化後,預計每年可産生數千萬元産值。同時,項目的産業化將帶動我省相關電子産品製造業、機械加工製造業、軟體産業等行業進一步發展,産業價值巨大。

  負責人説,城市綜合管廊可控運維繫統大規模産業化後,能夠提高綜合管廊隱患探測、排查的時效性和準確性,提升綜合管廊運行可靠性,減少因綜合管廊故障造成停電、停水、停氣次數,為人們日常的生産、生活提供保障,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

  (記者陳誠 通訊員王以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