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農田變花田 農房改民宿

2018-04-04 09:58:31|來源:湖北日報|編輯:楊坤林|責編:孟慧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湖北日報訊 圖為:老鋪村玫瑰園風光。(圖片由黃梅縣委宣傳部提供)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利華 通訊員 柳霞 吳慕楓

  “沒想到這麼多踏青客,一個中午接待8撥客人就餐。”4月1日,湖北省黃岡市黃梅縣柳林鄉老鋪村如意農莊,47歲的王麗珠一直張羅著接待遊客,自從2014年回村辦起農家樂,每到週末,她都忙得像陀螺。

  地處鄂東大別山余脈的老鋪村,自建起玫瑰觀光園、玫瑰谷漂流、龍池河大峽谷、丹桐拓展基地後,農田變花田、鄉村成景區、農房改民宿,遊客慕名而至,小山村火了。

  2017年,老鋪村接待遊客12萬人次,集體經濟收入從2001年的負債30萬元到2017年贏利200萬元,被評為全國文明村鎮、湖北綠色示範村、湖北新農村建設示範村、湖北經濟發展百強村……榮譽紛至遝來。

  農田變花田,村民富了

  老鋪村“六山三水一分田”,數條飛流瀑布匯聚而成的柳林河穿村而過,有1.5萬畝山林。

  俗話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可多年前,這裡的山荒蕪著,水也靜靜流淌。全村共有750戶,2000多人,守著人均0.5畝的耕地過窮日子。

  如何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在旅遊産業上做文章,讓農民‘生財有道’。”全國人大代表、老鋪村黨支部書記陳燎原給出答案。

  2007年的一個夏夜,正在看電視的陳燎原眼前一亮,那是一則某地漂流旅遊項目廣告。第二天的群眾代表大會上,陳燎原提出要開發旅遊項目。黨員陳樹良回憶:“大家當時都還不知道漂流是什麼,覺得在窮山溝裏搞旅遊是‘做白日夢’。”

  2011年,經過多年跟蹤招商,終於引來金鳳凰。湖北瑞坤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投資1.4億元,建成柳林玫瑰谷生態旅遊風景區,包含玫瑰谷漂流、龍池河大峽谷、伊甸園玫瑰觀光三大景區。玫瑰谷漂流河道擁有最長漂流水滑道1904.7米和最大垂直落差215米兩項世界紀錄,被譽為“天下第一漂”。

  思路一變天地寬。低産的坡田和嘩嘩流淌的柳林河變成了“聚寶盤”。站在2000畝的玫瑰觀光園,村委會副主任王小旭説,旅遊公司付給村民土地租賃費每年每畝400元,除草管理費每年每畝700元,僅此兩項農民每畝每年收入1100元,加上在景區打工收入,戶平每年增收近1.3萬元。

  “一年在家門口純賺十幾萬元,真的要感謝陳書記發展旅遊。”2016年,老鋪村八組村民陳林回家過年,發現家鄉大變樣,便放棄外出打工的念頭。他買了輛卡車,跑景區運輸;妻子開了一家副食店,夏季漂流高峰期一天光礦泉水就賣10來箱;60多歲的父親陳慶余在玫瑰園當園丁,每月工資2000多元。

  鄉村成景區,村容美了

  2015年,村裏提出了更高目標:創建中國美麗鄉村精品示範村。“硬體花錢就能辦,老百姓的觀念卻不是花錢就能改的。”王小旭坦言,美麗鄉村建設中,“垃圾清運”最難辦,難在調動群眾的積極性。

  3年前,老鋪村啟動村莊環境整治長效機制,實行“戶集中、組收集、村運輸”的垃圾清運模式,結果在“戶集中”環節卡了殼。“過去,村裏村外垃圾遍地,大夥習以為常。現在門前院後要保潔,不少村民認為幹部沒事找事。”王小旭説,村裏換個思路,每週評比衛生家庭,這招挺管用,大家都要臉面,不到兩年時間,村民們保潔漸成習慣。

  “過去,一進村莊,路邊到處是茅廁,蒼蠅亂飛,臭氣熏天。”2016年,老鋪村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推動旱廁改造,這一次阻力小多了。“灣裏變得這麼美,不拆掉,感覺對不住這裡的環境!”村民向帶娣第一個拆掉自家路邊旱廁。在五組上陳灣,13處旱廁拆掉後的空地上,建起一座文化小廣場,不遠處是兩座水衝式公廁。

  “開門就是花園,全村都是景區,覺得生活更有奔頭了。”村民劉衛全對眼前的變化很感慨。在老鋪村黨員群眾服務中心,有一道獨特的風景——“村民笑臉譜”,上面有精神矍鑠的老人,有充滿自信的青年,有活潑可愛的孩子……“笑臉譜”洋溢著老鋪村農民的幸福生活。

  農房改民宿,人氣旺了

  老鋪村一天一個樣,村民實實在在嘗到了甜頭。

  如今,300多村民在景區就業。陳文標正在改建自家客房,2017年旺季4個月的銷售收入過了10萬元。據陳文標介紹,村裏的農家樂已發展到26戶,這兩年大多選擇在淡季擴建或裝修,檔次向民宿看齊。

  在旅遊産業的帶動下,老鋪村在外的很多村民回來了,村裏人氣又旺起來。4月1日,在玫瑰谷漂流河道末端,31歲的村民陳志堅正在修繕遊船。“比在外面打工不知強了多少!”3年前,在廣東做木工的陳志堅,回家投資開發了這座小型水上樂園和摸魚池景點。

  陳志堅説,眼下村裏有兩大發展瓶頸:一是交通,從鄉政府通往村裏的道路只有4.5米寬,旅遊大巴進村不好錯車;二是村裏還有一些山水資源沒有開發,希望早日開發出來,讓遊客能看到老鋪村更多的美景。

  村民們的願望,也是鄉、村幹部的所思所為。“2018年,我們計劃開發峽谷玻璃橋,爭取國慶節前正式營運。2019年和2020年,努力把我們村打造成國家4A級景區。”對於老鋪村的未來,陳燎原充滿自信:“年輕人腦子活,眼界寬,點子多,有了他們,還愁村裏發展不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