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鋼鐵類企業合力越過“寒冬”
湖北日報訊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戴勁松 通訊員 黃朝暉 徐靜
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一季度,湖北鋼鐵實現利潤6億多元,同比增加5億元以上。公司2015年高達百億余元的債務償還近半,資産負債率邁向“健康區”。
此前,經6家債權銀行商定,針對鄂鋼的“債權人委員會”正式解散,像懸劍壓頂一般的債務風險警報宣告解除。
在政府部門和各大銀行支持下,鄂鋼苦練內功,成功走出鋼鐵市場“寒冬”。
緊急求援
2015年7月,一份來自鄂鋼的報告直送上級領導案頭:公司融資面臨困境,請求支援!
自2013年起,鋼鐵行業形勢惡化。2015年,國內鋼價降至20年最低,鄂鋼虧損接近10億元;同期,鄂鋼宣佈去煉鐵産能184萬噸、煉鋼産能222萬噸,均接近産能峰值的五分之二。
困難不止於此。
“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間,鄂鋼累計投入140億元用於設備大型化和生産線改良,小部分資金由原武鋼集團投入,其餘靠銀行貸款。到2015年6月末,鄂鋼負債已過百億元,每年償付利息就達數億元。
一時間,相關金融機構如臨深淵,個別銀行出現了減少授信、壓貸或抽貸的傾向。
“鄂鋼貸款佔鄂州貸款總額的五分之一,一旦資金鏈斷裂,會給銀行帶來大量不良貸款,易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鄂州銀監分局副局長李靜説。
作為新中國第一批地方鋼鐵企業,鄂鋼紮根鄂州整整60年,其對當地的影響早已超越經濟範疇。
鼎盛時,鄂鋼在冊職工2萬多人。雖經大幅減員,仍有近6000名職工。公司運營是否正常,關係眾多家庭生計。
有關領導批示:立項專題研究。
合力救急
2015年底,由鄂州市金融辦、市銀監分局主持,鄂鋼代表與地方金融機構負責人坐在了研究對策的會議桌旁。
2016年3月,中國銀行鄂州分行作為主席單位,牽頭組建“鄂鋼債權人委員會”;2016年5月,債委會召開第一次工作聯席會,與鄂鋼有貸款業務的6家銀行共同簽訂《銀行債權人合作協議》。
對於正處低谷的鄂鋼而言,即使一筆額度不大的資金“斷供”,也可能是致命的。“成立債委會後,各銀行有了與鄂鋼定期溝通的平臺,方便更深入了解企業生産經營動態,進而對風險把控更有力,步調一致,共進共退。”李靜説。
經反復協商,各大銀行對鄂鋼投放信貸確定“穩中有進”基調,支持企業提質增效。
這猶如甘霖解渴,給了企業喘息之機。
合作協議簽訂後不久,鄂州市中國銀行決定在2016年上年度18億元貸款額上追加2億元。
同時,鄂州市中國銀行發揮擅長國際業務的優勢,牽線海外渠道,累計為鄂鋼提供低成本融資10余億元;推薦各類外匯保值增值産品,總額1億多美元,規避了匯率風險。
作為鄂鋼所在地最大的債權銀行,鄂州中國銀行的系列措施帶來積極信號。跟隨其後,鄂州市建設銀行為鄂鋼新增貸款2億元,鄂州市農業銀行對鄂鋼部分貸款實施債轉股。
通過市場化債務重組,鄂鋼還獲得建行和集團共設的産業轉型發展基金增資,改善其資産負債結構。
趁勢突圍
“穩貸、增貸,是基於對行業、企業前景的研判。”鄂州中國銀行行長阮朝霞分析説,2016年初,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初見成效,我國鋼鐵市場告別長達5年的下跌,緩慢步入上升通道。
2015年,鋼價最低時每噸約1700元,折合每斤不過1元,業內叫苦“不如白菜價”。2016年四五月間,行情回暖,鋼價增幅300元以上,部分産品上調超過800元。
抓住轉機,鄂鋼加快市場化改革。
2016年下半年,鄂鋼對事業部和子公司充分放權,將債務和費用按生産線資産佔比對應下沉,使其成為市場化經營主體;將運營目標和績效掛鉤,每名中層管理人員自掏3萬至5萬元抵押承包,各項考核指標月清季結。
對內挖潛,鄂鋼“強體瘦身”,不斷優化流程;精簡組織機構,實現扁平管理。産品從接單到生産縮短13天,噸鋼物流費比計劃降低0.3元,流動資産週轉率6.19次,優於行業平均水準。
對標先進企業,收緊成本鏈條。2017年,鄂鋼全工序附加成本在2016年同比降低7億元的基礎上,再降低4.8億元,進一步緩解資金流動壓力。
“通過改革,把市場壓力傳導至企業內部每一個細胞,逼出了動力,激發了活力。”公司運營改善部部長徐東明説。
連續幾年,鄂鋼每年試製數十個新品,近150項技術獲得國家專利,近20項科技項目榮獲國家、湖北省科技進步獎。隨著行業形勢趨好,公司研發生産的多個拳頭産品暢銷海內外。橋梁鋼稱雄一線品牌,國內外40多座大型橋梁銘刻了鄂鋼人智慧,國內市場佔有率達15%。最令他們引以自豪的是全球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融入”鄂鋼7萬多噸優質産品。
如今,鄂鋼扭虧脫困。經歷陣痛的鄂鋼人正朝著可持續發展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