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漢陽區弘橋小學校長劉筱青分享《讀書與旅行》

2018-04-23 11:14:25|來源:長江日報|編輯:楊坤林|責編:孟慧

  原標題:漢陽區弘橋小學校長劉筱青分享《讀書與旅行》 親子遊該去哪兒請讓孩子做主

漢陽區弘橋小學校長劉筱青分享《讀書與旅行》

校長在讀書會現場

  大小長假、逢年過節,不少家長會帶著孩子出門旅行,領略各地風土人情。每次旅行,如何挑選目的地?由誰決定去哪兒?4月20日,漢陽區弘橋小學校長劉筱青做客長江日報校長讀書會,分享她讀《讀書與旅行》一書的感悟,告訴家長親子遊究竟應該怎樣遊。

  孩子的旅行讓孩子做主

  “每次旅行,你們的目的地由誰決定的?”讀書會開場,劉筱青拋出一個問題。

  “爸爸決定去哪兒”“媽媽告訴我香港迪士尼很好玩”“他們有時候會和我一起商量”……通過互動,劉筱青發現,孩子們的出行通常都是由家長決定的。“《讀書與旅行》這本書告訴我們,旅行應該是乘興而行。那麼是誰的興趣呢?是孩子。孩子的旅行要讓孩子做主。” 

  但是孩子怎麼樣才能做主呢?要告訴爸爸媽媽自己的意見,去那個地方的理由。這就必須通過書本、電視、網絡等多渠道來了解,獲取信息,做出行功課。

  這本書作者詹志宏的旅行線路大部分是來自各種閱讀經驗。比如讀到一本講地方民俗的書,就想去巴厘島看看,讀到小説裏一段關於阿拉斯加的描繪,就決定去探個究竟。

  “對目的地有初步的認知,萌生出想去看一看的願望,這趟旅行才會記憶深刻。不然很可能只是到此一遊。”劉筱青建議,選擇出遊目的地,以及安排行程時,要遵循孩子的天性和興趣,並找些與之相關的書籍,讓他們在旅途中尋找樂趣。

  將讀書和旅行結合起來

  著名學者林語堂説過,一個人讀書並不是為了增長學識的,因為他如果一想起要增長學識,那麼所有的讀書的樂趣都完全“失敗了”。

  沒有一個小孩不喜歡神怪的故事,也沒有一個小孩不喜歡玩新奇的玩具。書本有不少神秘離奇的故事,也蘊藏著不少知識,在豐富的閱讀過程中自然而然習得知識。通過閱讀滿足好奇心,能夠讓人越讀越有興趣。

  然而,不少家長喜歡干涉孩子,強迫孩子看一些他們認為有益的書。孩子在閱讀中感受不到快樂,身心得不到愉悅,從而逐漸失去對閱讀的興趣。“《紅樓夢》裏的賈寶玉並非不學無術,他偏愛《西廂記》之類追求自由、富於詩意的書,只是不愛看那些父親喜歡的‘八股文’而已”。

  劉筱青的母親曾是一名圖書管理員,她小時候經常跑去媽媽的單位看書。“媽媽從來不限制我看喜歡的書,給我充分的自由,所以我才會越發對閱讀感興趣。”劉筱青説,“如果將讀書與旅行結合起來,相信沒有哪個孩子不愛閱讀。”

  用足跡領略地域文化

  每次出遊前,讓孩子讀一本書,在旅行裏見證書中的內容,提升孩子的興趣,從而勾起他閱讀更多內容的慾望。

  旅行不是非要出遠門,大家生活的城市也有很多值得感受的地方。劉筱青説她小時候沒有條件到全國各地甚至境外,她是土生土長的漢陽人,曾隨著老師到向警予烈士墓掃墓,去歸元寺數五百羅漢,到古琴臺感受高山流水覓知音的故事。“我小時候讀書的中學有一棵非常有名的樹——漢陽樹,這棵樹有多年的歷史了。當時,我只知道這裡的景美,但是我不知道我們的家鄉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直到我長大了,讀了很多很多的書,才漸漸了解漢陽樹和家鄉的文化和歷史”。

  劉筱青説,其實武漢有很多風景名勝、歷史古跡,只要用心去閱讀、用情去感受,就能讀懂家鄉的本土文化。“可以通過地方圖書了解當地的歷史、風景和文化。如果是到外地遊覽,建議大家每到一處都能帶一本當地的書回家,讓逛書店成為旅行的一部分”。

  旅行中的閱讀如何才能發揮最大作用?劉筱青建議,有閱讀有輸出,有旅行有感受,可以寫筆記,可以做繪圖。讀思結合,用筆墨記錄大千文化。(記者楊幸慈 通訊員黎敏 記者許魏巍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