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店開發區:搶佔高品質發展風口
湖北日報訊 全媒記者 戴勁松 通訊員 夏明光 張攖寧
葛店經濟技術開發區內,武漢萬噸華中冷鏈港建設工地一片繁忙。5個月後,項目一期完成,20萬噸冷藏能力一次性投入運行將開創行業先河。
2018年初以來,陸續開工的還有虹潤新能源二期、蘇寧二期、華工鐳射二期、安博物流園等15個投資億元以上項目。“隨著鄂州機場建設進程加快,葛店開發區已站在最好的歷史風口,機遇和挑戰並存。”鄂州市市長王立説,在過去20多年探路後,這裡將以高品質發展帶動二次創業再騰飛。
盤活存量,做強增量
葛店開發區是湖北省第一家省級開發區,其興建基於當時鄂州“一鋼獨大”、工業基礎較弱的現實。然而,由於種種原因沒有“長壯”,一度成了葛店人不得不面對的苦澀。“癥結在於早期整體規劃層次較低,産業佈局缺乏長遠戰略。”開發區副主任萬興平説,久而久之,導致總體投入不足,塊頭不大。
他分析,開發區1990年7月啟建,從最早的1.2平方公里拓展至現在的96平方公里。其中,工業企業用地達4萬多畝,畝均稅收3萬多元,離預定目標差得很遠。2017年,開發區GDP突破200億元,財稅佔比僅10%,和全國開發區平均水準還有較大差距。
高品質發展,當務之急是盤活存量,尤其是注重價值鏈、産業鏈和技術鏈的整合,最大限度提升土地效益。像唯森制藥,原先僅有生産環節在葛店,開發區通過政策撬動,吸納其行銷團隊跟隨落戶,不增加一寸空間,稅收當年就提升2000多萬元。
2017年10月,借長江大保護之機,開發區依法關停佔地200多畝的表面處理工業園,10家企業遷出。今年一季度,開發區整頓僵屍企業20多家,關停30多家散、亂、污企業,又騰出工業土地500多畝,然後引進優質項目。
區經濟發展局局長陳清海説,除了拉緊環保閘門,葛店為做強增量重新設置門檻:一是具有行業標杆作用的四梁八柱型企業;二是市場潛力、創新能力皆備的科技型項目。
自2017年下半年起,開發區先後出臺多個文件,重點扶持單項投資過10億元的新一代光電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等項目,推動産業佈局從中低端製造業向高端智慧製造産業轉型。
産城融合,完善功能
與産業項目引大做強同步的,是城市配套功能的全面完善。
早些年,葛店側重項目的引進和落戶,忽略了村民變市民後的城鎮化配套問題,以及人才引進後的安居問題。顯然,這些問題僅靠單一的産業園區難以解決。
經近幾年努力,葛店這個沿316國道建起來的開發區,終於有了“五縱十橫”的路網。“這遠遠不夠。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城市功能配套必須從政府主導向市場經營跨越。”開發區工委書記胡瀾説,自2017年起,又借助市場力量繼續夯實産城融合基礎。
開發區與中建三局合作,先後簽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135億元、城市功能項目109億元的合同;與武漢地鐵集團聯手,投資20億元推進地鐵11號線延伸至葛店南;與省長江産業投資集團合作,實施長江沿岸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工程。
2018年,開發區還將在葛店南站附近投資5億元,建設140萬平方米“雙創谷”,吸引高端人才創業創新。
湖北容百鋰電公司總經理張雷已在葛店工作3年多,他説:“目前開發區軟環境大為改善,特別是醫院和學校的引進,讓我們切身感受到了這裡從上到下的迫切發展願望。”
愛民制藥董事長劉享平建議,開發區要利用區位優勢,加快與武漢的融合進程,可先在交通領域深入推動,如開通葛店與武漢站、光谷之間的循環公交線,甚至採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取消高速公路出入口收費項目。
站在風口,還需送風
葛店近兩年用電量在全市整體趨降中連續逆勢增長,去年增幅達19.6%,也從側面印證了正處於“風口”的判斷。
更增信心的是,每度電的平均産值為22元,與國內位居前列的開發區相當。
2017年,葛店國內生産總值同比增長12.8%,高於全省增幅近5個百分點。這一年,葛店區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6家,超過了過去26年發展累計的25家。
然而,從全局審視指標數據,形勢並不樂觀。王立説,如何在挑戰和機遇之間尋找到最佳發展路徑,是開發區必須直面的考驗。
總部設于葛店的杜肯公司,是保溫風管行業的隱形冠軍企業。總經理雷宏偉説,這裡有緊挨武漢高校的優勢,亟須對關鍵政策集中發力,讓更多的人一下就記住葛店。比如,針對高層次人才引進,稅收給予支持是傳統做法,不如出臺股權激勵,放手讓企業幹。“二次創業,不要過於關注已成型的製造業。”瑞祥安科技公司董事長龍傑建議,要著力培育有潛質的創業型企業,扶持有創新內涵的實體經濟,才可能後起趕超。據悉,他帶領的團隊正在研發全球首臺高鐵軌道快速修復樣機,即將投放市場。
一兩年的突破性進展僅僅是起步。胡瀾説,站在風口,還需送風,然後才能更好地反哺全市發展。未來5年,葛店開發區的目標是支柱産業形成,生態環境優美,居民素質提升,城市面貌一新。
眼下,葛店開發區正加緊籌建200億元産業專項基金,以打造更優化的營商環境,激發企業家創業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