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岡大別山世界地質公園探訪
原標題:來吧,感受28億年的地老天荒 ——黃岡大別山世界地質公園探訪
湖北日報訊 圖為:大別山主峰景區。
圖為:薄刀峰景區。
圖為:龜峰山景區。
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兵 通訊員 彭向榮 李鳳
4月27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探訪了10天前剛剛獲批的黃岡大別山世界地質公園。公園管理處專家介紹,地質公園的功能首先是保護地質遺跡,其次是開展科研科普,帶動旅遊業發展排在第三位。
作為中國第37個、湖北省繼神農架之後第2個世界地質公園,黃岡大別山地質公園風景絕美,在地學科研科普上更具價值。這裡擁有4個世界級、5個國家級、21個省級和23個地方級地質遺跡點。這裡發現的最古老片麻岩年齡超過28億年,被譽為“大別山之根”。眾多具有全球意義的地質“留痕”,是黃岡大別山在世界地質公園創建中後來居上的原因之一。
巍巍大別山 年輕又古老
黃岡大別山屬於秦嶺—大別山系東脈,秦嶺—大別山是中國的中央山系,也是全球著名的造山帶之一。地質研究表明,約2億年前,中國古陸的南北兩大板塊——揚子板塊和華北板塊發生俯衝碰撞,將大別山地區逐步抬高,直到距今1億年前後,大別山主要造山過程完成。
作為中央山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別山是中國重要的地質分界線。據説李白來此遊玩時,見山之北白雪皚皚,山之南卻鮮花爛漫,不禁感嘆:此山大別於他山也!大別山由此得名。
按地質學標準,造山過程不過2億年的大別山屬於“小年輕”,但這片土地的歷史遠不止造山這麼簡單。在羅田縣黃土嶺,地質學家發現了兩塊紫蘇黑雲石榴片麻岩,經同位素測定,年齡大於28億年,屬於原始古陸核的一部分。
啥叫古陸核?地質學家介紹,地球形成于46億年前,早期是一顆熾熱星球,地表處於一種熔融狀態,沒有陸地,直到距今30億年前後,隨著地球冷卻,地表才逐漸固結,形成古陸核。黃土嶺露出的“大別山之根”,説明這裡是中國最早的古陸之一。
隨後數十億年歲月中,中國古陸曾變為一片汪洋,最早的古陸核隨板塊運動俯衝到地幔中。而黃岡大別山發現的古老片麻岩,是古陸核隨地幔運動又上升到地表,確實極為神奇。
巍巍大別山年輕而又古老,很多地方,形成于十幾億年前的“爺爺輩”岩石和形成于一兩億年前的“孫子輩”岩石並肩而立。用地質學家的話説,這裡“保留了自太古代以來地球演化所産生的多期變質變形作用和種類豐富的岩漿活動地質遺跡”,堪稱地學研究的天然實驗室。
為人類守好地質寶庫
黃岡大別山世界地質公園的創建起步較晚。2004年,中國已有45家國家地質公園,其中張家界等8家入選首批世界地質公園,而黃岡大別山地質公園到2006年才開始創建。
此後,創建工作一路奮進:2007年3月,成為省級地質公園;2012年12月,成為中國第151個國家地質公園(到目前,全國共有201個);2015年12月,被確定為中國第九批申報世界地質公園的單位之一;2018年4月17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世界地質公園。
如何用好黃岡拿到的首張世界級名片?4月底,黃岡市委定調:把保護擺在第一位。
黃岡市委主要負責人説,有人認為世界地質公園創建成功,正好大力發展旅遊,這是把方向搞偏了;相反,要以更大力度保護好生態環境和地質遺跡,為人類守好這一寶庫,在此前提下,適度發展旅遊業,抓好科普。
近期,黃岡將推進以下工作:進一步完善地質公園基礎設施,整治亂搭亂蓋、破壞自然生態等現象;理順管理體制機制,解決地質公園與部分國家森林公園、國家濕地公園、國家自然保護區以及旅遊風景區重疊交叉導致的多頭管理、職責不明問題;掀起宣傳高潮,讓大別山世界地質公園品牌叫響全省、全國。
黃岡還將啟動地方立法程式,制定大別山世界地質公園條例,為公園可持續發展打下長遠基礎。
公園管理處相關人士介紹,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世界地質公園每4年進行一次中期評估,評估結果分為通過(綠牌)、警告(黃牌)、摘牌(紅牌)三種。未來4年,黃岡大別山世界地質公園沒有“歇一歇、緩一緩”的餘地,只有繼續提升保護和管理水準,才能確保順利通過評估,把這張世界級名片拿穩、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