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企業抱團衝破煉鐵高爐技術“天花板”
原標題:打破國外壟斷,實現60%廢舊材料再利用 鄂企抱團衝破煉鐵高爐技術“天花板”
湖北日報訊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成龍 通訊員 丁仕鈞 王東
高爐系統,是煉鐵的核心環節。因部分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我國鋼鐵企業長期以來面臨發展“天花板”。
5月7日從中國一冶武漢冶金建築研究院(簡稱中冶武建院)獲悉,由中冶武建院聯合武漢科技大學等7家單位共同攻關的“高爐運行過程關鍵不定形耐火材料開發與工業應用”項目,取得重大突破。我國高爐系統在不定形耐火材料領域,徹底擺脫國外技術掣肘。
美國壟斷技術衝擊國內煉鐵市場
“高爐運行過程關鍵不定形耐火材料開發與工業應用”項目,覆蓋在線維修、壓漿料、內襯噴塗等五大領域。其中,硅溶膠結合耐火材料技術是“高爐運行過程關鍵不定形耐火材料開發與工業應用”項目核心技術之一,也是高爐煉鐵的關鍵。
硅溶膠結合耐火材料技術技術最早被一家美國公司壟斷。2003年,這家美國公司進軍我國煉鐵市場,一度提出“兩個80%”的目標——取代中國高爐系統80%的耐火材料;3年內覆蓋中國80%的高爐市場。“雖然當時國內已出現同類技術,但與美國公司相比,差距懸殊。”中冶武建院總工程師彭雲濤説,高爐系統是煉鐵的核心環節,採用美國技術後,高爐的使用壽命、運行穩定性、施工方式等關鍵環節性能大幅提升。
正是瞅準了新技術帶來的“剛需”,美國公司開出每噸2萬到3萬元高昂售價。
歷時11年突破國內技術“天花板”
在硅溶膠結合耐火材料技術中,有效控制硅溶膠的固化速度是關鍵。固化過快,材料無法按照施工需求定型;固化過慢,材料強度又無法達到施工要求。
2006年,中冶武建院聯合武科大展開科研攻關,2008年研發出專用固化劑,實現對硅溶膠固化速度的精確把控。
經測試,由中冶武建院和武科大聯合研發的硅溶膠結合耐火材料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準,部分技術指標超過美國公司。
産品性能更優,售價卻比美國同類産品低三分之一。
硅溶膠結合耐火材料技術的突破,只是“高爐運行過程關鍵不定形耐火材料開發與工業應用”項目研發的一個縮影。2017年,“高爐運行過程關鍵不定形耐火材料開發與工業應用”項目成熟,共取得14項專利,項目成果正全國推廣。這套新技術已帶來新增銷售額8.69億元。
降成本
實現60%廢舊材料再利用
相關專家認為,“高爐運行過程關鍵不定形耐火材料開發與工業應用”項目的成功研發,提升了高爐等相關煉鐵設施的使用性能,降低了噸鐵成本,能有效提升我國鋼鐵産品的國際競爭力。
如今,這套國産新技術正向海外輻射,增強中國在鋼鐵領域的國際話語權。
鋼鐵業流行一句話:“煉鋼看轉爐,煉鐵看大溝。”大溝即鐵溝,是高爐煉鐵的最薄弱環節。“1500℃的鐵水,要經過鐵溝,才能從高爐流到鐵水包,最終用於煉鋼。”彭雲濤説,高溫鐵水會對鐵溝形成強大衝擊力,極易蝕穿鐵溝。
中冶武建院聯合武科大,通過對鐵溝原材料改性和優化,成功研發出鐵溝澆鑄料技術,大幅提升鐵溝的抗衝擊性和高溫耐受,將鐵溝的通鐵量從15萬噸/次提升到20萬噸/次,達到國際先進水準。採用這項技術後,高爐的檢修週期和壽命,均大幅拉長。
鐵溝澆鑄料技術還實現60%的廢舊利用率,即生産一條新鐵溝,60%的材料來自廢舊材料再利用。
目前,鐵溝澆鑄料技術已輸出到印度等6國,深受好評。中冶武建院相關負責人表示,該企業正從智慧化監控、自動化維護、通鐵量等方面,對鐵溝澆鑄料技術進行提檔升級,不斷擴大技術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