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佈局儲氣調峰設施 應急用氣至少撐3天
原標題:我省佈局儲氣調峰設施 應急用氣至少撐3天 告別“上氣不接下氣”
湖北日報訊 全媒記者 劉天縱 通訊員 方昭賢
“冬病夏治”,湖北省眼下正在未雨綢繆,著手整治能源保供冬季病——氣荒。
5月7日從湖北省能源局獲悉,按照國家發改委“加快儲氣設施建設,完善儲氣調峰輔助服務市場機制”的要求,湖北省將推進天然氣産供儲銷體系建設工作落實,確保民生用氣需求得到保障。
湖北省設定了地方儲氣目標,推進儲氣調峰設施建設:到2020年,城鎮燃氣企業儲氣能力不低於年用氣量的5%;縣級以上地方政府至少擁有不低於日均3天需求量的儲氣能力。
補短板 加快建設應急儲氣設施
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一場始料未及的“氣荒”席捲多省,湖北也在其中。在武漢,居民生活用氣也一度受限。
這場“氣荒”暴露出我國儲氣能力不足的短板。據國家發改委統計,截至目前,我國天然氣儲備能力僅為消費量的3%,而國際平均水準為12%至15%;液化天然氣儲備能力僅佔消費量的2.2%,日韓則為15%左右。更令人憂心的是,地方基本不具備日均3天用氣量的儲氣能力。
湖北省的應急儲氣缺口有多大?
據湖北省能源局分析,湖北省天然氣對外依存度超過96%,主要通過中石油西氣東輸二線、淮武線、忠武線,中石化川氣東送線等管道保障湖北省天然氣市場供應。目前,武漢、襄陽、宜昌等地建有應急儲氣設施,湖北省總儲氣能力為1307萬立方米,按照國家發改委的標準所要求的2020年儲氣能力目標,湖北省儲氣能力須超過3億立方米。
面對缺口,湖北省將按照“堅持市場主導、加強統籌規劃”的原則,加快提升應急儲氣能力。湖北省計劃在武漢、潛江、孝感、荊州、襄陽、十堰、天門、神農架等地建設儲氣項目。其中,潛江黃場儲氣庫已列入2018年湖北省政府工作報告重點推進項目,計劃年內開工建設。
在天然氣管網基礎設施建設上,湖北省將支持川氣東送增壓擴能改造二期、川氣東送二線、新疆煤制氣外輸通道湖北段、西氣東輸三線中段等國家骨幹管網建設;加快省內支線聯絡線建設,提升天然氣通達能力。
保民生 用氣合同需“全覆蓋”
民生無小事。3月,湖北省政府與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簽訂了《民生用氣保障責任書》。湖北省政府表示,湖北省將加快建設天然氣儲氣調峰設施,逐步解決天然氣季節性供需矛盾;高峰期,實施有序用氣,確保滿足民生用氣需求(包括居民用氣以及學校、醫院、公交等公共服務類設施用氣),切實辦好民生實事。
根據《責任書》,保障民生用氣是地方各級政府的重要責任,各地將成立本區域天然氣産供儲銷體系建設及供應保障協調工作組,落實天然氣産供儲銷體系建設和供應保障各項工作。
此外,將督促所轄區域用氣企業和供氣企業全面簽訂2018年及2018-2019冬季天然氣供用氣合同,做到供用氣合同“全覆蓋”,按照“先規劃、先合同、後發展”的原則,把供氣合同作為發展用戶與保障供需平衡的首要條件。
湖北省能源局表示,各地政府必須承擔起民生用氣的保供主體責任,分層級制定“壓非保民”應急預案,在執行“壓非保民”措施、壓減工業用戶用氣時,要按照“確保安全、提前告知、充分溝通、穩妥推進”原則,綜合考慮不同工業用戶生産裝置運行需求,對須連續運行的生産設備維持最低負荷用氣,避免造成設備損壞。
對落實天然氣供應保障工作不到位的單位和個人,湖北省發改委、省能源局將責令其限期改正、予以通報或建議有關部門給予行政處分乃至追究法律責任。
調結構 穩步推進“煤改氣”“電代氣”
“煤改氣”是治理霧霾、建設美麗中國的必然要求。湖北省能源局介紹,湖北省已累計淘汰或改造20蒸噸/小時(鍋爐供熱單位,鍋爐每小時産生的蒸汽量)以下燃煤小鍋爐超過7100台。下一步,湖北省將按照國家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部署要求,穩步推進燃煤鍋爐天然氣替代工作。
業內人士指出,實施“煤改氣”,天然氣供應季節性短缺是我們當前必須克服的難題,推進“以電代氣”,探索形成“氣電聯調”機制,是湖北省提高能源供應保障水準的重要選擇。
2017年冬天,由於武漢市大部分計程車加氣站停止售氣,大量的士司機重新回到加油站加油。而城市快速充電站的生意並未受到“寒潮”影響,依舊“穩定輸出”,保障純電動計程車充電上路。“如今湖北已初步建成‘三橫一縱一圈’為骨幹的城際互聯快充網絡通道,89個高速快充站覆蓋了京港澳、福銀、滬蓉、滬渝等重要的高速通道。”國網省電力公司電力行銷部工程師王雪介紹,2017年湖北電網共提供充電服務45.66萬次,電量826.28萬千瓦時,同比增長269.06%。“到2020年,公司將建成覆蓋全省城鄉的快充服務網絡。‘以電代氣’,可以先從汽車上破題。”王雪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