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刺繡:飛上太空“秀”新路
湖北日報訊 圖為:彭肖肖和她帶來的大冶刺繡。
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別鳴 文俊
繡片一幅,長寬各35釐米,上面卻有多種非遺刺繡技藝交織,柳針、盤旋針、摻針等虛實相襯,極富奇幻感。深圳文博會湖北館內,一幅名為《星雲之夢》的大冶刺繡作品,吸引了眾多參觀者駐足欣賞。
大冶刺繡傳承人彭肖肖介紹,這幅《星雲之夢》原作,2016年曾經登上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進入太空。這更讓參觀者流連忘返。
2016年10月19日淩晨,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自動交會對接成功。兩名航天員景海鵬、陳冬進入天宮二號。此時,不少觀看電視的觀眾注意到,天宮二號“太空之家”的內壁上,挂有一幅色彩絢麗的刺繡作品,這幅刺繡作品就是《星雲之夢》。這也是我國刺繡作品首次登上太空。
大冶刺繡作為一種傳統的民間手工刺繡,主要分佈在鄂東南的大冶、陽新等地,有著鮮明的漢繡藝術特點。刺繡圖案工整娟秀,色彩清新高雅,針法極其豐富且變化無窮,採用不同的針法可以産生不同的表現效果。
2013年,大冶刺繡入選湖北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彭肖肖的母親劉小紅赴上海參加非遺培訓時,在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指導下設計並主繡完成了《星雲之夢》。彭肖肖介紹,當初設計《星雲之夢》時,母親劉小紅添加了許多現代感的元素,目的就是要讓年輕人也能喜歡刺繡。彭肖肖原本學聲樂專業,大學畢業後曾在武漢當音樂老師。從小就喜愛刺繡的她,看到母親獨自操持刺繡實在辛苦,毅然放棄音樂夢想,回家跟著母親研習刺繡。現今,她已經成為大冶刺繡非遺傳承人。
記者看見,展臺上除了《星雲之夢》,頗具現代藝術感的繡品《織巢鳥》、將時尚設計與傳統《百子圖》結合的安神枕等繡品,也深受參觀者喜愛。為了讓更多外國客商了解大冶刺繡,彭肖肖專門設計了中英文版宣傳冊。彭肖肖説:“這次文博會實地感受到刺繡的良好市場反響,有不少國內外客商來接洽,繡品也預訂出很多,讓我們有信心將大冶刺繡産業化、品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