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江漢:挖潛地下空間 建設21所“集約化校園”

2018-05-23 09:22:03|來源:長江日報|編輯:楊坤林|責編:孟慧

(暫不簽)江漢:挖潛地下空間建設21所“集約化校園”

校園地下空間綜合利用(效果圖)

(暫不簽)江漢:挖潛地下空間建設21所“集約化校園”

校園屋頂綠化開放共享(效果圖)

(暫不簽)江漢:挖潛地下空間建設21所“集約化校園”

現代化集約校園——紅領巾國際學校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隨著二孩全面放開和武漢“百萬大學生留漢”工程,江漢區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落實中央精神,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將教育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之一,把辦好教育當作江漢區委區政府的職責所繫,以前瞻眼光建設21所“集約化校園”,推動新時代教育工作高品質發展。

  嶄新的校園,尚美的世界,優雅的少年。5月2日,江漢區紅領巾國際學校建成啟用,正式迎來首批29個班、1200名“小主人”。小學生們在高端大氣的校舍裏學習生活,樂開了花。

  “上天入地”的立體空間,現代化的智慧教學設施,綠意盎然的公共空間……看到這樣一所集約化的校園,學生們上課興致盎然,家長們也逢人便説:“新校舍正是我們心心唸唸地有溫度的學校,現代感無處不在,簡直就是智慧城市的縮影,新時代的孩子太幸福了!”

  地下校園“別有洞天”

  構築“立體多維”的個性化教學空間

  江漢區中小學地處城市高密度核心區。一方面,校園無法通過土地擴張拓展利用空間。另一方面,新時代的校園需要承載更多素質教育功能,讓校園容納舞蹈、雕塑、足球、棋類等越來越多的特色課程,構築更安全、更健康、更適應個性化發展的校園公共空間。

  破解教學空間的瓶頸,江漢區選擇向地下空間要“鑰匙”。

  江漢區將校園地下盡可能地大開挖,形成地下室或半地下室,校園地上地下功能整合佈局——

  建築彼此間,通過連廊或過廳聯繫成不可分割的整體,佈局更合理,建築間聯繫更緊密;

  校園佔地面積大的體育場、廊道等被放入地下,增加了校園的利用面積;

  心理諮詢室、科學探索室、美術教室、舞蹈教室等功能室被放入地下,注重新能源、新材料的使用,同時借助現代化手段對學校實施智慧化管理;

  建築群提供了豐富的“非正式的學習空間”,以廊道、架空層以及下沉庭院體系為基本,營造出無處不在的學習空間,充滿陽關、綠意及流動的空氣……

  地下空間的集約利用,全面提高校園地面空間使用率。讓校園成為緊湊而多元的校園建築綜合體。

  據統計,目前江漢區建成、在建、擬建的10所校園新增總建築面積240249平方米,其中地下建築面積100603平方米。地下空間佔10所校園總建面的41.9%。

  地下交通“開放共享”

  新增2000余停車位實現“功能拓展”

  日新月異的新江漢,停車問題成為中小學建設面臨的又一“癥結”。《武漢市建設工程規劃管理技術規定248號令》對城市一環線以內的中小學機動車、非機動車停車位設定標準。

  江漢區不滿足於現行規範標準,中小學在新改擴建時,提標建設地下停車場。目前已建、在建、擬建的10所中小學共設置了地下車位2089個,相較于規範標準增加了433個車位。

  同時,地下停車場內考慮設置一部分家長車位,並將車行出入口遠離人行出入口,確保人車分流。部分停車位還將分時段向社會開放,緩解“停車難”的“城市病”。

  “這樣一來,既避免了車輛進出校園造成安全隱患,緩解高峰時間校園周邊交通擁堵,又避免了車輛進出校園佔用體育用地、破壞校園環境。”華中科技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劉剴評價。

  “在一些發達國家,校園也是‘社區生活’的一部分。”劉剴表示,“在部分開放停車場的同時,還計劃在寒暑假期間將閒置的食堂、體育館、游泳館向周邊社區居民開放,同時用校園屋頂綠化帶給周邊高層建築賞心悅目的‘一抹綠’。無處不在的共享理念,彰顯了江漢區的前瞻眼光”。

  兼具設計感與文化內涵

  校園建築本身就是“文化地標”

  江漢區班子成員有一個共識:要把學校建設為區域內最具品質、最具文化、最具美感的建築,每所學校都要建成一張名片、一個品牌,盡可能成為江漢地區的“文化地標”。

  高水準 高標準

  在對學校方案的具體設計過程中,江漢區對每個環節進行高標準、嚴要求的把關:

  首先面向全社會公開徵集方案,聘請專家小組對方案進行多輪甄別、評審,各種規範絕不含糊。

  對校園的外形、色彩,都是與所處區域的整體形象相符,既要體現建築的設計感、藝術美感,還要體現文化的內涵。

  在建設方案確定後,還要求學校師生、校長共同參與,把校園文化、設施設備、教育理念都融入校園的建設過程中。

  高規格 高品質

  江漢區根據高密度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拓展地下空間,在空間利用、功能分區、建設施工等方面做到高規格、高品質。

  2017年9月建成的紅領巾國際學校,就在緊張的用地面積中建設出富於吸引力的教育綜合體,彰顯國際學校的風範——建築風格上採用歐式設計,端莊典雅,經典且富有學術氛圍;教學區與運動區相對獨立又有機聯繫,形成良好的互動關係;以廊道、架空層以及下沉庭院體系為基礎,提供了豐富“非正式的學習空間”,營造出無處不在的學習空間;形成圍合和開敞的兩個空間體系,最大限度地將自然光引向教學區域;充分利用地下空間,將需要大空間的多功能活動中心置於地下二層,設置自然通風的地下空間。建成後的校舍,儼然一隻展翅欲飛的“雛鷹”,體現了江漢區對國際化辦學的願景和信心,成為北部地區靚麗的“文化地標”。

  數讀新成績·新征程

  2017年

  ——推選10名江漢教育“最美黨員教師”、12名“最美黨員教師”提名獎。

  ——民辦幼兒園新組4個黨支部,公辦、民辦園結為黨建“微共同體”。

  ——實現高考大豐收。理科600分以上人數居武漢市第三;文理科一本上線人數高達735人;一中一本升學率創新高,達95%。

  ——局屬學校中考普高上線率51.8%,武漢市第二。

  ——認定21所普惠性民辦幼兒園,順利完成“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幼兒佔比達到80%以上”目標。

  ——與華中師範大學簽訂協議,啟動“特色課程遊戲化研究”,組建6大子項目研究共同體,助推幼兒園個性化課程建構。

  ——以“均衡發展、整體提高”為目的,構建和完善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6項工作機制。出臺小班化教學規程。

  ——修改完善《江漢區教育系統績效目標管理考評方案(2017版)》,科學考核教育教學全過程,保障高位均衡發展。

  ——報送市級優課420節、武漢市教育局送湖北省教育廳參評196節,共有98節優課被湖北省教育廳推送參加部級優課評選,名列前茅。

  ——全國第一套校園足球通用教材發佈,填補了我國校園足球課教材的空白。

  ——江漢區教育局榮獲第四屆湖北省環境保護政府獎。

  2018年

  ——實施德育工作等級評價和學校德育工作星級評價,推動有效德育“五大體系”落實。開發“江漢誦習練”APP。

  ——堅持開展“陽光體育活動”,運作“十二星空青少年足球俱樂部”與意大利裏皮足球學校的深度合作。

  ——有序安排推進第三批13所中小學校的現代化學校建設及考評驗收工作。

  ——推動教育城域網業務專網建設,承載網絡課堂和同步課堂應用,學校無線網絡全覆蓋50%。打造“星級智慧校園”。

  ——提升公益普惠性幼兒園規模與品質,確保公益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幼兒達80%以上。塑造一批個性鮮明、特色彰顯的品牌園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