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外國朋友登市民大講堂講述武漢故事

2018-05-24 15:25:49|來源:長江日報|編輯:楊坤林|責編:孟慧

  原標題:外國朋友登市民大講堂講述武漢故事 在武漢的生活 每一秒都值得珍惜

(文末帶摘要)【標題摘要列表】外國朋友登市民大講堂講述武漢故事

《長江週刊》記者鄒岩(左二)與在武漢工作的愛爾蘭專家蔡德寧講述照片背後的故事    記者許魏巍 攝

  記者余坦坦 實習生於瑩 通訊員盧錦鋒 

  在市民之家舉辦的《外國人在武漢2007-2017》影像展吸引眾多中外觀眾觀看,80幅照片均為《長江週刊》(英文)記者鄒岩所攝。鄒岩自2007年起,採用紀實手法,選取外國人在漢生活、學習、工作場景拍攝,至今已拍攝照片3萬張。

  武漢生活怎樣?在漢學習、生活、工作愉快嗎?自己是如何被拍進照片的?照片背後又有哪些故事?23日下午,幾位照片中的外國朋友登上由長江日報與市民之家聯合主辦的第193期市民大講堂,講述照片背後的故事,分享他們在武漢的幸福生活、與武漢人的深情厚誼。來自武漢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的數十名留學生,以及武漢生物工程學院、湖北大學知行學院、武漢市育才行知小學師生200多人,饒有興致地與主講人互動分享。

  愛爾蘭專家蔡德寧:

  在漢生活16年見證武漢巨變

  《做手工》拍攝于2016年12月,地點在武昌花園山。畫面上,一對年輕男女正在聚精會神做手工,左邊站著一位白髮蒼蒼的外國老人。這位老人中文名叫蔡德寧,是一位來漢從事文化工作的愛爾蘭專家。23日,他首先登上市民大講堂,用一口流利的漢語講述照片背後的故事和自己與武漢的情緣。

  蔡德寧説,當時自己正在和這對來自北京的年輕夫婦一起做手工,年輕夫婦中男的是美國人,女的是中國人,都是他的朋友。當時現場人多,他全神貫注于手工,被拍進照片自己並不知道。兩周前和一位意大利朋友微信時,才得知自己的照片參加了展覽,於是專程趕來觀看。“看來,在武漢,我生活中的每一秒都是很珍貴的,值得去珍惜!”他一邊打量大螢幕上的照片,一邊感嘆。

  蔡德寧説,自己其實是個“老武漢”,在漢已經生活16年,見證了武漢的滄桑巨變。“剛來的時候,武漢沒有地鐵,沒有高鐵,也沒有小黃車,如今什麼都有了!”他用“每天不一樣”來感慨武漢發展之快。

  主持人問他喜歡武漢哪一款美食,蔡德寧不假思索就回答“排骨藕湯”。聊到喜歡的武漢景點,他脫口而出“高山流水遇知音”,説自己特別喜歡古琴臺。“人與人之間,友情最重要,就像子期與伯牙一樣。武漢人重情誼,這點和我一樣。”他再次打趣説。

  烏干達體育經紀人羅傑:

  武漢讓我實現人生夢想

  《愛護備至》拍攝于2016年首屆武漢馬拉松。畫面上,半馬終點,一男一女兩名記者攙扶著一位疲憊的非洲選手走出終點。這位非洲選手叫羅傑,當時是一名來自烏干達的武漢大學留學生。如今他已經畢業,留在中國創辦了自己的體育經紀公司,從事馬拉松運動經紀業務,經常組織世界各地的馬拉松愛好者來中國參加比賽。

  羅傑原本要來市民大講堂現場講述,不巧當天南京有一場馬拉松,所以只好通過電話連線“登臺”講述。約定時間一到,主持人撥通了電話。

  “嗨,市民大講堂的聽眾們,你們好!”電話那頭傳來一句道地的中文問候。

  “你是?”主持人似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我是羅傑啊!”幾乎沒有異國腔調的回答引來滿場聽眾一片讚嘆。

  羅傑説,他在武漢學習生活5年,深深愛上這座有性格的城市,“就和我跑馬拉松一樣,武漢也是一座跑在前面的城市”。

  照片中的那個場景,讓羅傑感觸頗深:“當我疲憊的時候,是兩位武漢朋友攙扶了我。其實在5年的學習生活中,許多武漢老師同學都‘攙扶’過我,甚至許多素不相識的武漢市民也‘攙扶’過我,使我順利完成學業,在異國他鄉度過人生中美好的5年。在這裡,我要真情地説一聲:謝謝你們多年來對我的幫助和支持,幫助我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夢想!”

  新加坡培訓師許弘:

  在一切場合推介武漢

  《共同愛好》拍攝于2014年夏,當時鄒岩帶領10名外國留學生參加神農架大九湖全國大學生自行車邀請賽。候車時,鄒岩發現翻譯許弘的兒子和一位巴基斯坦小夥坐在臺階上,同時沉迷于手機裏的內容,兩人看起來很“鐵”,於是將這有趣的一幕記錄下來。如今,照片中那個巴基斯坦小夥已回國,成為一所大學教師,而許弘和兒子還在武漢。講堂上,許弘父子講述了作為新加坡華人心中的“武漢情結”。

  許弘説,自己2012年6月從新加坡來到武漢後,參加了長江日報舉辦的一個英語角活動,讓他感受到外國人了解武漢的迫切願望,從那以後,推介武漢就成為他們父子倆的一項業餘工作,“自己在一切場合都盡力向國際友人推廣武漢、介紹武漢”。

  講堂上,許弘和聽眾分享了一個故事:一位美國朋友告訴他,過節時人們通常都會給孩子貴重的禮物,但他卻給了自己孩子一把“鑰匙”,這把“鑰匙”就是一門中文課程。這把“鑰匙”可以幫助自己的孩子打開另一扇大門,一扇通往中國的大門。許弘説,現在自己從事的雙語培訓工作,正是給孩子們一把這樣的“鑰匙”。

  嘉賓點評>>>世界正在走向武漢

  著名文化學者、市民大講堂特約點評嘉賓任蒙聽了幾位主講人的講述後,禁不住感慨:“世界正在走向武漢!”

  任蒙説,這些年,武漢人都能感覺到自己城市的外國人越來越多了。這是武漢基礎設施建設明顯加快、經濟實力迅速壯大和文化輻射力越來越強的必然結果,也是武漢城市國際化程度不斷提升的標誌。

  他説,復興大武漢,讓我們的城市融入全球發展,就要吸引更多的外國專家和國際友人來漢創業發展或讀書學習,參與我們的城市建設。也需要更多的人以文字或影像記錄,為武漢邁向國際化大都市的歷史進程留下更多重要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