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朋友登市民大講堂講述武漢故事
原標題:外國朋友登市民大講堂講述武漢故事 在武漢的生活 每一秒都值得珍惜
《長江週刊》記者鄒岩(左二)與在武漢工作的愛爾蘭專家蔡德寧講述照片背後的故事 記者許魏巍 攝
記者余坦坦 實習生於瑩 通訊員盧錦鋒
在市民之家舉辦的《外國人在武漢2007-2017》影像展吸引眾多中外觀眾觀看,80幅照片均為《長江週刊》(英文)記者鄒岩所攝。鄒岩自2007年起,採用紀實手法,選取外國人在漢生活、學習、工作場景拍攝,至今已拍攝照片3萬張。
武漢生活怎樣?在漢學習、生活、工作愉快嗎?自己是如何被拍進照片的?照片背後又有哪些故事?23日下午,幾位照片中的外國朋友登上由長江日報與市民之家聯合主辦的第193期市民大講堂,講述照片背後的故事,分享他們在武漢的幸福生活、與武漢人的深情厚誼。來自武漢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的數十名留學生,以及武漢生物工程學院、湖北大學知行學院、武漢市育才行知小學師生200多人,饒有興致地與主講人互動分享。
愛爾蘭專家蔡德寧:
在漢生活16年見證武漢巨變
《做手工》拍攝于2016年12月,地點在武昌花園山。畫面上,一對年輕男女正在聚精會神做手工,左邊站著一位白髮蒼蒼的外國老人。這位老人中文名叫蔡德寧,是一位來漢從事文化工作的愛爾蘭專家。23日,他首先登上市民大講堂,用一口流利的漢語講述照片背後的故事和自己與武漢的情緣。
蔡德寧説,當時自己正在和這對來自北京的年輕夫婦一起做手工,年輕夫婦中男的是美國人,女的是中國人,都是他的朋友。當時現場人多,他全神貫注于手工,被拍進照片自己並不知道。兩周前和一位意大利朋友微信時,才得知自己的照片參加了展覽,於是專程趕來觀看。“看來,在武漢,我生活中的每一秒都是很珍貴的,值得去珍惜!”他一邊打量大螢幕上的照片,一邊感嘆。
蔡德寧説,自己其實是個“老武漢”,在漢已經生活16年,見證了武漢的滄桑巨變。“剛來的時候,武漢沒有地鐵,沒有高鐵,也沒有小黃車,如今什麼都有了!”他用“每天不一樣”來感慨武漢發展之快。
主持人問他喜歡武漢哪一款美食,蔡德寧不假思索就回答“排骨藕湯”。聊到喜歡的武漢景點,他脫口而出“高山流水遇知音”,説自己特別喜歡古琴臺。“人與人之間,友情最重要,就像子期與伯牙一樣。武漢人重情誼,這點和我一樣。”他再次打趣説。
烏干達體育經紀人羅傑:
武漢讓我實現人生夢想
《愛護備至》拍攝于2016年首屆武漢馬拉松。畫面上,半馬終點,一男一女兩名記者攙扶著一位疲憊的非洲選手走出終點。這位非洲選手叫羅傑,當時是一名來自烏干達的武漢大學留學生。如今他已經畢業,留在中國創辦了自己的體育經紀公司,從事馬拉松運動經紀業務,經常組織世界各地的馬拉松愛好者來中國參加比賽。
羅傑原本要來市民大講堂現場講述,不巧當天南京有一場馬拉松,所以只好通過電話連線“登臺”講述。約定時間一到,主持人撥通了電話。
“嗨,市民大講堂的聽眾們,你們好!”電話那頭傳來一句道地的中文問候。
“你是?”主持人似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我是羅傑啊!”幾乎沒有異國腔調的回答引來滿場聽眾一片讚嘆。
羅傑説,他在武漢學習生活5年,深深愛上這座有性格的城市,“就和我跑馬拉松一樣,武漢也是一座跑在前面的城市”。
照片中的那個場景,讓羅傑感觸頗深:“當我疲憊的時候,是兩位武漢朋友攙扶了我。其實在5年的學習生活中,許多武漢老師同學都‘攙扶’過我,甚至許多素不相識的武漢市民也‘攙扶’過我,使我順利完成學業,在異國他鄉度過人生中美好的5年。在這裡,我要真情地説一聲:謝謝你們多年來對我的幫助和支持,幫助我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夢想!”
新加坡培訓師許弘:
在一切場合推介武漢
《共同愛好》拍攝于2014年夏,當時鄒岩帶領10名外國留學生參加神農架大九湖全國大學生自行車邀請賽。候車時,鄒岩發現翻譯許弘的兒子和一位巴基斯坦小夥坐在臺階上,同時沉迷于手機裏的內容,兩人看起來很“鐵”,於是將這有趣的一幕記錄下來。如今,照片中那個巴基斯坦小夥已回國,成為一所大學教師,而許弘和兒子還在武漢。講堂上,許弘父子講述了作為新加坡華人心中的“武漢情結”。
許弘説,自己2012年6月從新加坡來到武漢後,參加了長江日報舉辦的一個英語角活動,讓他感受到外國人了解武漢的迫切願望,從那以後,推介武漢就成為他們父子倆的一項業餘工作,“自己在一切場合都盡力向國際友人推廣武漢、介紹武漢”。
講堂上,許弘和聽眾分享了一個故事:一位美國朋友告訴他,過節時人們通常都會給孩子貴重的禮物,但他卻給了自己孩子一把“鑰匙”,這把“鑰匙”就是一門中文課程。這把“鑰匙”可以幫助自己的孩子打開另一扇大門,一扇通往中國的大門。許弘説,現在自己從事的雙語培訓工作,正是給孩子們一把這樣的“鑰匙”。
嘉賓點評>>>世界正在走向武漢
著名文化學者、市民大講堂特約點評嘉賓任蒙聽了幾位主講人的講述後,禁不住感慨:“世界正在走向武漢!”
任蒙説,這些年,武漢人都能感覺到自己城市的外國人越來越多了。這是武漢基礎設施建設明顯加快、經濟實力迅速壯大和文化輻射力越來越強的必然結果,也是武漢城市國際化程度不斷提升的標誌。
他説,復興大武漢,讓我們的城市融入全球發展,就要吸引更多的外國專家和國際友人來漢創業發展或讀書學習,參與我們的城市建設。也需要更多的人以文字或影像記錄,為武漢邁向國際化大都市的歷史進程留下更多重要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