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夷陵:生態教育從娃娃抓起 綠色理念“種進”心中
“生態小公民”環保教育課堂(供圖 夷陵區委宣傳部)
國際在線湖北消息(張永良 通訊員 朱永傑): 5月25日,在湖北宜昌市夷陵區東湖初中七年級十班的教室裏,圍繞“潔凈夷陵,垃圾分類”主題,一場別開生面的“生態小公民”環保教育課展開。同學們5人一組,有的用自編自製的順口溜分享傳唱,有的進行垃圾的現場投放、你投我評,還有的用PPT展示、“你問我答”,各自使出渾身解數,讓垃圾分類小知識紮根心中。
這只是夷陵區開設《生態小公民》校本課程的一個縮影。
“生態小公民”環保教育課堂(供圖 夷陵區委宣傳部)
“在夷陵區,不僅是東湖初中,《生態小公民》教育已成為中小學和幼兒園的‘必修課’。”夷陵區教育局局長郭道林介紹,為貫徹落實各級黨委政府加強生態建設的要求,夷陵區結合自身生態環保教育現狀,出臺《夷陵區生態公民建設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要求推進生態公民教育進學校、進課堂,從學生抓起,從幼兒抓起,將生態環保意識植根于幼小心靈。為此,夷陵區委、區政府決定在夷陵區中小學和幼兒園開展生態公民教育。
為確保生態環保教育規範有效落實,2017年,夷陵區投入50萬元專項經費,編印《生態小公民》校本教材,教材分幼兒版、小學低年級版、小學高年級版和初中版。2017年9月,《生態小公民》校本教材免費發放到了夷陵區4.3萬多名初中、小學、幼兒園學生手中,循環使用。
宜昌市夷陵區東湖初中(供圖 夷陵區委宣傳部)
“生態小公民”環保教育課堂(供圖 夷陵區委宣傳部)
“教材十分注重本土性、地域性,每個學生都能在教材中找到自己家鄉,一下子就受到了同學們的喜愛。”東湖初中校長向芳介紹。幼兒和小學低年段《生態小公民》教材採用彩色繪本、插圖的方式,讓小朋友們在“讀一讀、畫一畫、講一講、做一做”的過程中,不自覺地根種生態意識。小學高年段和初中《生態小公民》教材則採用圖、文結合的方式,通過知識長廊、活動天地、踐行平臺、資料連結等版塊,普及生態知識,傳授生態技能,促進生態習慣養成。
為保證授課品質,夷陵區教育局出臺《生態公民教育實施指導意見》,各學校生態教育課統一要求、統一標準、統一考評,在教學中嚴格固定內容、固定時間、固定教師,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社會實踐活動的落實。“不僅如此,《生態小公民》課程的開展情況還與教師常規工作、業績考評掛鉤。”夷陵區教育局教育科科長汪宏軍介紹。
劉沅鷺是夷陵區“十佳環保小衛士”,更是東湖初中的“環保小明星”。在學校,劉沅鷺既是“生態小公民”環保理念的宣講者,又是“生態小工匠”的行動示範者。劉沅鷺與同學創作了“環保十指口訣”,並主講了“小手拉大手,環保一起走”生態環保課,生動活潑的環保小課堂受到師生的一致好評。
課堂外,劉沅鷺自製環保酵素。果皮切碎,調製紅糖水,紅糖、橘皮和水按照1:3:10的比例混合,放在通風陰涼的地方發酵,每個月要記得放一次氣,3個月酵素完全發酵便可使用,發酵越久效果越好,每一個步驟和各種注意事項他都爛熟於心。每週六下午,劉沅鷺還會到夷陵區首家社區環保教育站——平雲花園環保教育站去做環保知識宣講員。
“生態小公民”環保教育課堂(供圖 夷陵區委宣傳部)
環保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書本上、課堂中,只有讓孩子們走出課堂親身實踐,才能讓環保的種子生根發芽。2017年,夷陵區開展了“富美夷陵、環保先行”主題實踐活動,各學校通過上一節環保教育課、學一門環保小技能、落實一項環保硬措施,促進學生綠色環保生活習慣的養成。
如今,特色生態環保實踐活動在夷陵區20所幼兒園、49所中小學全面推進,形成了一校一品的特色。實驗初中、東湖小學等成立環保社團,每週開展生態環保社團活動;黃柏河小學、東湖小學等與夷陵區科協、環保局聯繫共建,定期邀請專家和志願者開展知識講座;九四中學的“環保金點子”徵集活動,實驗初中的酵素製作主題實踐課,東湖小學的環保科普示範學校創建,小溪塔二小、陳家衝小學的環保創意設計大賽,機關幼兒園的“環保小衛士”評選等特色活動常態化開展,已成為夷陵區生態教育的閃亮名片。
據統計,2017年開課以來,夷陵區生態教育課上課5878節,開展生態環保實踐活動1135次,展出生態環保作品9221件。夷陵區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夷陵區將不斷加大生態公民教育投入力度,建設一批生態環保教育基地,整合教育、林業、科協、環保、國土等部門生態環保教育資源,促進學校生態環保教育與社會、家庭生態環保教育相融合,不斷提升全民環保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