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視力健康管理“武漢經驗”是什麼?
教室環境監測
主題班會宣教
進校宣講
家長聽宣講
進校監測
監測反饋單
6月5日,全國青少年學生視力健康管理暨2018年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集中調研將在武漢舉行。
6日是第23屆全國“愛眼日”,2018年的主題是“科學防控近視,關注孩子眼健康”。
此時此刻,教育部的這一安排,讓作為主場武漢的學生視力健康管理再次成為全國焦點。
武漢是教育部學生近視眼防控實驗區。2017年,全國“愛眼日”的主會場也選在武漢。這充分證明了武漢的這項工作走在了全國的最前列,是當之無愧的排頭兵。
教育部體衛藝司司長王登峰介紹,此次調研是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黨中央和國務院領導批示精神,不斷推進青少年學生視力健康管理、近視眼防控、學校衛生和健康教育工作。總結和推廣好‘武漢經驗’是調研的重要目的。”
那麼,學生視力健康管理,武漢到底有麼經驗?
“概括起來説,武漢經驗就是‘15421’,這裡面也充分體現了我們武漢‘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武漢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徐定斌説。
“5大保障機制是後衛和守門員,4個體系是中場,2個規範是前鋒。運用大健康理念通過智慧監測與數字化管理,讓學生‘不近視,遲近視,慢近視,低近視’,降低學生近視發生率就是我們的主攻方向。”武漢市教育局體衛藝處處長曹文偉形象地用一個足球隊來比喻學生近視防控“武漢經驗”。
敢為人先 “創新五大保障機制”破解世紀難題
“長期以來,學生近視防控普遍存在‘缺乏統一領導體系、缺乏全面系統資料數據、缺乏資金投入、缺乏有效監管’及‘衛生、教育條塊脫節,臨床與預防學科脫節’等世紀難題。”教育部預防醫學專業指導委員會主任李立明教授認為,武漢創新的“五大保障機制”很好地解決了這個世紀難題。
五大保障機制
(一)政府主導的部門聯動機制。成立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長牽頭,市政府辦公廳、教育、衛生、財政、科技、質監、團市委及市視防中心等融合多部門參與的市學生視力健康管理工作指導委員會,明確各部門責任,以教育為主體,衛生作為業務主管,市視防中心承擔具體技術指導與服務。
(二)專家指導的科學決策機制。學生近視的影響因素複雜,必須堅持綜合治理,堅持多學科融合、多技術整合應用。武漢市組織教育管理、衛生管理、眼科、眼視光、流行病、婦幼衛生、營養、心理等多學科專家設立了市專家委員會,致力於科學研究與技術指導。
(三)創新社會公益事業服務機制。市政府為預防控制青少年視力低下創新機制專門成立非營利性專業技術服務機構,配合政府各部門承擔學生視力健康管理服務的技術指導與服務,完成全市學生視力健康管理公益服務項目,採取“養事不養人”的公共事業項目管理模式,保障學生近視防控公益事業可持續發展。
(四)以教育部門為主的責任機制。建立由市、區教育局分管局長和學校校長牽頭的區、校學生視力健康管理領導小組。形成以教育部門為主,學校為陣地的市、區、校三級管理責任機制,將學生視力保護工作納入教育部門與學校管理責任。市視防中心負責技術指導與提供公益性服務,在市視防中心的技術指導下,共建學校、家庭、市視防中心“三方共管”協同推進中小學生視力健康管理服務的工作網絡。
(五)監督評估與公益性保障機制。沒有監督就沒有落實。建立多部門聯動的監督管理與考核評估機制,促進學生視力健康管理服務良性發展。市教育局組織相關單位人員與市視防中心專業人員對區、校學生視力健康管理工作進行定期檢查、考核、評估,實行通報,以目標為導向進行績效考核評估,形成監督評估機制,推動工作落到實處。
保障學生視力健康管理的基本公共服務經費。團市委在未成年人社會教育活動陣地提供工作場地,公益服務經費納入市教育每年專項經費預算,市財政局每年按專項經費預算撥付與管理,確保學校學生視力健康管理服務的公益性與市視防中心公益事業的持續發展。
追求卓越 構築堅固的“421”學生視力防護網
近視一旦産生很難逆轉,近視防控工作必須從源頭控制,要以“疾病”為中心轉向以“健康”為中心,建立融合多方位(預防、保健、康復)、多層次(生理、心理、社會)、多環節(學校、家長、學生)、多階段(視力正常、假性近視、真性近視),可複製、可推廣的學生視力健康管理基本公共服務與專項服務體系與規範。
武漢市學生視力健康管理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文歷陽教授告訴記者,武漢經驗與近期國務院防治重大疾病工作部際聯席會議要求的“青少年近視的防治,要建立干預體系,推進教醫協同,突出學校主體責任,抓好眼保健操、戶外活動、普及健康知識等措施落地落實,堅決遏制青少年視力低下勢頭”高度契合。
經過十餘年探索,武漢已構建完善“421”(即四個體系,兩個規範,一個系統)學生“視力防護網”:構建立體宣傳教育體系,提升視力健康素養水準;建立“三項監測”體系,實施視力健康風險預警;完善綜合干預體系,加強早期預防控制;建立數字化動態管理體系,落實三方共管;制訂了群體學生和個體學生視力健康管理公益服務工作規範;研發智慧監測與數字化管理系統,為全面高效推進學生視力健康管理提供支撐。
“421”學生“視力防護網”的科學、高效運行,武漢學生近視防控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實現了防控成本降低,科學性增強,工作效率提升,“一降、一增、一升”的三重效應。學校工作形成常態,學生視力健康素養較大提升,92所重點監測學校監測數據顯示:學生標準化視力低下率從2014年至2017年由50.83%下降至45.45%,其中小學階段分別下降0.20%,2.45%,3.31%,實現“三連降”,92所重點監測學校有72所學校學生視力低下新增率得到控制。
“實踐證明,視力健康管理落實越好,學生近視防控的效果就越好。對此,國家、省、市衛計委經過實地調研,給予了我們高度的專業認可。在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和國家衛計委聯合主辦的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上,《武漢市學生視力健康促進與健康管理實踐》作為教育部唯一的優秀實踐典型案例交流。”武漢市視防中心主任楊莉華自豪地説。
久久為功 學生近視防控正走在“大健康”路上
維護學生視力健康是一項長期、持續的系統工程,不是立竿見影能顯現成效的,但是功在當代、利在韆鞦。學生近視問題關係民族健康、國防建設,國家未來,影響學生的終身幸福,沒有健康一切為零。需要社會各界承擔起責任、持之以恒,從政策、技術、服務、方式等多方面發力,融合多層次、整合多學科,開拓創新。
十餘年來,武漢學生近視防控歷經“查病-治病”“綜合防治”至“健康管理”3個階段,在全國率先建立學生視力健康管理服務模式。
“這一路走來,感謝政府各部門持續的大力支持,教育和衛生等部門全力配合,專家和工作團隊的默默奉獻,學校、老師理解支持,家長的配合。是他們共築學生視力健康的教育“底線”、預警“防線”、責任“前線”、專項服務“保障線”——“四道線”,努力實現學生視力健康管理全覆蓋,全面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楊莉華主任深有感觸説。
水滴石穿,久久為功。
“工作剛開展時,部分學校對我們的工作推諉、敷衍,認為我們干擾了學校的正常教學,不願意支持;有家長更是質疑我們的動機,認為我們是打著幌子營利,不配合我們的工作。打破這個局面,我們視防隊靠巨大的毅力和決心,一個學校一個學校做工作,給家長一場一場做宣講,終於迎來了今天的大好局面。”作為親歷者,武漢視防中心學校工作部部長徐婷深感驕傲。
要改變大家觀念,就要大力普及視力健康教育。
通過全方位的培訓,武漢建立了一支中小學分管校長、保健老師(健康教育輔導員)、班主任、學生視保員組成的“視防大軍”,形成群防群控、聯防聯控的大健康體系。目前,累計開展了校長培訓145場,保健老師培訓165場,班主任培訓820場,視保員培訓1841場,建立了一支6000多人的學生視保員隊伍。開展家長培訓1313場,開展學生視力健康教育課5680場,聽課人數49萬多人次。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武漢學生近視防護在“大健康”理論指引下也再次踏上新征程。
最近,武漢市學生視力健康管理指導委員會各成員單位負責人調研協調會訂下新目標。
下一步武漢將在4個方面持續發力:一是要加強學生視力健康標準學校建設,進一步改善學生視力健康環境,減少學生高強度近距離用眼,加強陽光體育運動,營造學生視力健康支持性環境,推進學生視力健康管理公益服務全覆蓋;二是加快智慧監測數字化學生視力健康管理系統的建設與應用,高效實施學生視力健康全過程管理;三是加快學生視力健康管理服務規範化、標準化體系的建立與推廣應用,加快學生視力健康管理服務標準化建設,為學生個體深度服務提供保障;四是加大先進模式和工作經驗的交流和宣傳,大力推廣可複製的服務體系。
“我們要讓科學的學生近視防控理念和做法覆蓋每一所學校,服務更多學生、家庭,為有效控制學生近視,促進學生視力健康發展,為提高民族健康水準,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武漢市教育局局長孟暉説。
記者周銳 鄧小龍
中國教育報記者李小偉
通訊員鄒永寧 鄭衛國 尹又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