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精準資助萬餘貧困生
湖北日報訊(湖北日報記者戴勁松、通訊員張繼果、范先機)6月8日獲悉,為確保每名建檔立卡的寒門學子都能享受到資助政策,鄂州市探索出一套特別的“包保”機制,讓老師進行長期跟蹤。
鄂州市梁子湖高中一年級學生小柯,來自太和鎮謝埠村一個貧困家庭。謝埠村小學老師謝模壽,還常常到他家走訪,或電話聯繫他的中學老師,跟蹤關注他的學習和受資助情況。“將來小柯考上大學,我還要幫他申請助學貸款。”謝模壽説。
在中學,班主任柯祥除了關心小柯的學業狀態,也要查核他的各項資助是否落實到位。
一名老師“管長期”,一名老師“管階段”——鄂州市創建的這套教育精準扶貧“雙線包保制”,自2017年9月起推行。
“貧困生升學、轉學,信息不斷變化,由於學校間缺乏動態管理,遺漏資助對象很難避免。”鄂州市教育局局長丁永輝解釋。
為此,鄂州市改變以往從學校入手查貧困生信息的做法,而是從村切入。鄂州市每所小學對口一個村,摸清貧困生信息後,再分配給老師包保負責。對於區外就讀的貧困生,最先包保的老師要向其所在學校發《告知函》,和班主任一起督促這名學生在校期間享受資助。學校既和村簽訂責任狀,又和老師簽訂承諾書。
6月8日,在梁子湖區太和鎮子壇小學,湖北日報記者遇到貧困生小陳的“包保老師”陳海安。小陳是鎮子壇小學四年級學生,前些年父親打工意外身亡,母親改嫁。她和弟弟由年過六旬的奶奶撫養,靠爺爺打零工的微薄收入維持生活。作為包保人,陳海安經常到小陳家,幫助解決實際困難,讓她安心學習。
“兩年後,小陳考上中學,我還要和她的新班主任聯繫,共同幫助她直至畢業。”陳海安説。
目前,像小柯和小陳一樣受到資助的貧困生,鄂州市共計1032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