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海帆:“最美花海”續寫千年紫薇傳奇
武漢海帆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紫薇都市田園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袁惠文(照片由本人提供)
6月13日,武漢市新洲區倉埠鎮紫薇都市田園,個別性急的紫薇已經冒出花朵。到6月底,這裡的上百萬株紫薇將進入盛花期。很多來過多次的小朋友在期待暑假的同時,忍不住要展開想像,2018年又會有什麼好玩的新項目?
紫薇每年6月至9月花開百日,打破了人們關於“花無百日紅”的傳統認知,其綻放之日也正是夏季少花之時。而紫薇都市田園創始人、武漢海帆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袁惠文執著創新的氣質,恰與紫薇特立獨行的做派一脈相承。
工匠精神編織紫薇“百家姓”
去過漢口江灘二期的市民,一定對綠化帶中豎立的鏤空花瓶印象深刻。這些花瓶是有生命力的,6月底頂上會開出紫色的薔薇花。它們來自紫薇都市田園。
袁惠文介紹,漢口江灘二期共有100多個紫薇花瓶。花瓶高1.5米,直徑40—50釐米,每個用32條粗細一致的紫薇苗,歷時3年編織成型。
漫步紫薇都市田園,紫薇苗“凹出”的花瓶、花球、動物等造型隨處可見,一些紫薇樹的樹榦中部還“凹出”了奧運五環和更為複雜的福、祿、壽等字樣。
紫薇都市田園2013年開始用紫薇苗編織百家姓造型盆景,至今已有小成,獲得國家知識産權保護,為國內首創。依據姓氏的複雜程度,一個百家姓造型字少則需要兩年、多則需要三五年才能成型。紫薇百家姓造型盆景多被用於園林綠化和禮品饋贈,也有遊客買回去當傳家寶,希望給家人帶來好運(紫薇花語為“好運”)。
“植物編織藝術和中國傳統文化結合,把花木行業的工匠精神發揮到極致。”袁惠文説。創意勞動也讓勞動者身價倍增,編織百家姓的農民工一天能掙300—500元。
三度轉型“情定”農業休閒産業
紫薇是唐時宮廷花。相傳唐末有位進士歸隱時從長安帶回幾株植于村前,後廣為繁育,漫山成林,倉埠紫薇嶺因此得名。今天,紫薇都市田園裏那株千年“紫薇皇后”,不知是否那位進士所栽。
倉埠鎮感恩文化源遠流長。央視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第四季第53集即名為《倉埠古鎮——常懷感恩之心》。作為從倉埠走出的創業明星,袁惠文三度轉型,最終投身家鄉農業休閒産業,正是出於感恩的初心。
走出家鄉進入裝飾裝潢行業,做得風生水起之時,袁惠文又在一片詫異聲中轉入塑膠製品行業,為鄭州日産、神龍汽車做配套。這次轉型,為他日後的大手筆積累了資金和經驗。
經常到沿海出差,看到那裏的農民住小洋樓、開小轎車、雇內地農民工耕種,袁惠文被深深觸動,決心為家鄉做點事情。2006年,他再次轉型,回鄉種植苗木,帶動當地産業結構調整。現在,在海帆公司的帶動下,倉埠街已落戶42家苗木企業,種植面積達3.5萬畝。
前幾年,一位領導來倉埠考察時説:“看著花開花落,沒有人欣賞,太可惜了。”一語點醒夢中人。袁惠文2013年帶領海帆第三次轉型,2014年紫薇都市田園開園試營業。
目前,景區已發展到2000畝規模,2014年成為武漢園博會分會場,2017年被國家旅遊局認定為“優質旅遊資源”,同時獲武漢十大最美景點稱號,今年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還入選“武漢最受國內外遊客喜愛的十大賞花地”。昔日倉埠近乎荒廢的岡地,如今變成名副其實的美麗鄉村!
人們常説企業轉型“九死一生”。袁惠文何以三度轉型成功?他道出其中的玄機:“我每次轉型都是手上有豐足的資金,處於行業巔峰時的主動抉擇,而不是無可奈何的被動放棄。”
創新設計讓孩子們邊玩邊學
“‘抓魚摸蝦’‘草船借箭’太好玩了,放暑假我還要和同學一起去!”説這話的,是家住漢口的五年級學生小佳。
紫薇都市田園四季有花、月月有節,每個項目、每個細節都動足了腦筋。大人來此賞花、觀景,甚至還能辦婚禮,孩子也能找到非一般的樂趣。
紫薇都市田園是華中首個“坐上火車觀花海”的景區,在入口處坐上田園小火車,途經丹桂園、生態濕地,穿過紫薇長廊隧道、紫薇林,到達漁樂廣場。大人小孩在小河裏嬉水抓魚摸蝦,捉到的魚蝦可在燒烤區自助烹飪。
孩子們大愛的“無敵風火輪”,需要多人協作推進,不團結就到不了終點。
在“法治大闖關”長廊,兩旁數十道趣味問答依次羅列,孩子邊走邊學。
在孔子廣場,老師給孩子們上禮儀課,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在這裡找到交集。
正在建設的親子主題樂園“袋鼠王國”,預計9月底完工,將帶來全新互動體驗。
景區將學生外出旅遊實踐活動融入中小學生教育體系,2014年開園至今,已面向省內30萬中小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景區被團中央、農業部聯合授予“全國青少年農業科普示範基地”稱號。
袁惠文説,景區希望能對孩子成長有所幫助,讓孩子釋放天性,找到快樂。
紫薇都市田園去年接待遊客50萬人次,2018年有望增加到70萬人次。為著把倉埠打造成為全國田園綜合體標杆的願景,袁惠文和海帆必須一路向前。(長江日報記者文濤 通訊員劉森 商建東 陳薈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