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垃圾變廢為寶“卡”在哪
原標題:一年産生8000多萬噸,資源化利用率很低 建築垃圾變廢為寶“卡”在哪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彭一葦
城市建設難免産生建築垃圾。據湖北省住建廳初步統計,湖北省每年産生各類建築垃圾8283.3萬噸。截至去年底,湖北省已建成建築垃圾消納場40座,實際年處理量僅1600多萬噸,其中資源化利用被轉化為再生建材的數量很少。
在發達國家,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率可達95%。鄰省河南,轉化利用率也超過60%。建築垃圾有很高的回收利用價值,這是業界的共識。是什麼卡住了這一變廢為寶之路?面對困局,我省又該如何發力?
運輸距離限制
成本是道坎
6月26日,記者來到漢陽泓錦工業園內武漢鑫美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作業場看到,裝載機將大塊廢混凝土、磚頭等建築垃圾送進破碎機進料口,破碎分選後,建築垃圾變成了石子、砂粒和粉末。
去年,漢陽區進行海綿城市改造,鑫美潔公司負責處理了2.6萬噸建築垃圾。公司總經理季亞輝告訴記者,填埋這些垃圾會佔用30畝土地,而資源化處理後,不僅節約土地,“垃圾”還可回收製作成地磚等産品,可節省大量資源。
不過,受到運輸距離的限制,轉化成本是道坎。季亞輝透露,原本公司在漢口有一座制磚廠,可以將建築垃圾轉化為建材出售,但去年為市政工程讓道關停了。現在公司有兩台移動式破碎機,如果把50多噸的機器拉到建築工地上去處理垃圾,來回運費就得6000多元。而每處理1噸建築垃圾才收26元,扣掉工人工資、機器損耗,處理1噸垃圾就賺幾元錢。如果將破碎機安置在工業園裏,生産出來的砂石、粉末可以每噸20元至30元不等的價格賣給攪拌站或預製構件廠,但是每年場地租金又得30多萬元。
即使是規模更大、技術更先進、産業鏈更齊全的企業,對成本也很敏感。“一車建築垃圾運送20公里,運費就得600元。距離再遠,成本會更高。”武漢車都環保再生資源有限公司總經理涂敏介紹,用建築垃圾生産出的普通地磚,每平方米售價30元左右,這種産品想賺錢全靠走量。好在公司背靠武漢車都集團有限公司,集團承擔漢南區的舊城改造、道路改造等項目,所以原料和産品基本“自産自銷”,成本、風險都可控。公司還研發了倣石面磚、倣大理石面磚等高附加值産品,力爭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
原料供應不暢
企業吃不飽
業內人士透露,事實上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門檻不高,投入100多萬元即可購得一台破碎機,每小時可破碎150噸建築垃圾。不過,這一行業競爭日益激烈,不乏有人快速入場,賺一筆就走。
“只是,這種低水準競爭並不利於行業發展。要把建築垃圾吃幹榨凈,效益最大化,還是要依靠規範的企業做大做強。”涂敏説,目前業內清運1萬噸建築垃圾,耗資約20萬元,但很多施工方都將這筆錢付給運輸單位,讓他們代找消納場所。
“如此一來,造成的現狀是,一邊到處找地方消納;另一邊資源化利用企業不能順暢地拿到原料。”季亞輝透露,為保障原料供應,公司只得派人去聯繫運輸企業或個體司機,只要建築垃圾拉過來就給錢,小車每車50元,大車每車可以給到180元,即使這樣也不能保證穩定供應。
襄陽市市政新材料有限公司現在也面臨“吃不飽”。這家公司可年處理建築垃圾100萬噸,産出建築砌塊、步道磚等産品50萬立方米,是省內規模排前列的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基地。“今年上半年,總共才處理建築垃圾6萬多噸,與公司産能相比,實在太少。”公司副經理馬龍説,原料來得斷斷續續,有時一個月只能開工15天到20天。
助力綠色發展
盼政策助跑
對此,馬龍表示,如果政府出臺特許經營政策,規定建築垃圾必須資源化處理,或是將建築垃圾再生産品列入綠色建材目錄、政府採購目錄,在工程建設中優先推廣使用,那公司的狀況將完全不一樣。
採訪中,不少企業認為,讓建築垃圾進入資源化利用的軌道,産出的再生建材也有銷路,企業才會放開手腳發展,這需要政府出臺政策予以引導、扶持。
這一方面,鄰省河南的經驗值得借鑒——
2006年到2013年,河南省基礎設施和房屋建設加快,建築垃圾日益增多,部分平原城市出現了“圍城”“堆山”“填河”的現象。2015年,河南省出臺措施加強城市建築垃圾管理,促進資源化利用,選取20個市(縣)作為試點,鼓勵採用招投標方式授予企業特許經營權,對試點市縣和企業、項目給予扶持補貼,吸引社會資本進入。
一系列政策效果明顯。2016年,河南全省建築垃圾總産生量約1億噸,其中4818萬噸資源化再利用,節約天然原材料1800多萬噸,減排二氧化碳60多萬噸,新增産值40多億元,拉動社會就業5000余人。2017年,河南省資源化處置建築垃圾超過6000萬噸。
事實上,省也在作相應努力。截至去年底,我省共出臺建築垃圾監管法規和規範性文件49個,其中特別下發文件,要求各地將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納入特許經營管理,優先使用建築垃圾再生産品等。《湖北省城市建設綠色發展三年行動方案》中也明確提出,各市、州、直管市都要建成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處理設施。
不過,正如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坦承,我省出臺的法規和規範性文件不少,但多側重於運輸管理和消納管理,對我省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仍存在底數不清、規劃缺失、法規不全、措施有限等問題。針對資源化利用方面的政策法規不足,企業難以得到鼓勵和支持。
“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仍需要提高認識,拿出具體政策大力推進,才能做到有部署、有措施、有項目、有結果。”該負責人如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