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荊楚水産第一支柱 小龍蝦背後的“無影手”

2018-07-17 16:11:35|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趙佳雯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方珞 通訊員 尹恒 實習生 于曉涵

  眼下,正是小龍蝦在各地餐廳演繹爆“紅”魅力的季節,就連遙遠的莫斯科也不例外。

  6月,10萬隻中國小龍蝦從湖北出發“征戰世界盃”的消息,上了網絡熱搜。在莫斯科,邊看球邊吃小龍蝦,成了一種時髦。

  此時,湖北小龍蝦,已經創下多個第一。

  根據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等單位聯合發佈的《中國小龍蝦産業發展報告(2018)》,2017年中國小龍蝦産量112.97萬噸,其中湖北産量佔55.91%;全國小龍蝦養殖産量前30名的縣(市、區)中,我省有20個。

  來自湖北省水産局的數據稱,2017年湖北省小龍蝦産值首次超過200億元,達254.27億元,同比增加29.86%,遙遙領先另外兩個百億級水産品——河蟹、鱔鰍(黃鱔和泥鰍),為湖北省水産行業第一支柱。

  更讓食客們意外的是,自己大快朵頤的小龍蝦,已不再只來自江漢平原。大別山、鄂北崗地都在大養小龍蝦,黃岡、孝感、鄂州、黃石、襄陽、咸寧等地養殖規模持續擴大,湖北省至少有50個縣(市)加入了養殖小龍蝦的大軍中。“8年前,小龍蝦還是冷門行業。”潛江市水産局(龍蝦産業發展局)局長吳洲説。

  一片火紅,價量一路上揚

  “沒有想到小龍蝦這麼火!”潛網集團總裁田忠玲説。

  在潛江市後湖管理區西城路,該集團投資建設了“中國小龍蝦交易中心”,2017年交易額11.2億元。今年,交易額預計可達40億元,市場不得不擴建。

  兩年前,上海商人顧旭來到這個交易中心,做起小龍蝦生意。他明顯感覺到,湖北年小龍蝦“更受歡迎”,價格同比上漲約20%,前來採購的客戶,從浙江、上海、福建增加到哈爾濱、成都、重慶等地。“其他水産品,如四大家魚,只要産量上來價格就下跌,只有小龍蝦,連續幾年量價齊升。”湖北省水産技術推廣總站研究員湯亞斌説,需求還未飽和。近年來,湖北小龍蝦産量每年增長10%到30%,價格每年漲幅在5%-20%之間。

  加工業還發出供不應求的信號:2017年,潛江市13家小龍蝦加工企業形成30萬噸的産能,實際收儲小龍蝦僅15萬噸。

  火熱的市場,引來各路資本。監利的福娃集團,4年來建成4萬畝“蝦稻共作”養殖基地,為全國最大的企業自有養殖基地,該集團今年還計劃繼續流轉土地,增加産量。

  公開資料顯示,瑞豐資本、黑馬基金等幾十家投資機構,都在小龍蝦領域投資數百萬元到幾千萬元。

  賺錢效應下,全省共養小龍蝦

  江漢平原上的“小龍蝦財富效應”,很快擴展至全省大部分地區。

  2017年,襄陽組團前往潛江市學習、推廣“稻蝦共作”,該市小龍蝦養殖面積超過8萬畝。目前,湖北小龍蝦養殖面積544萬畝左右,其中稻田綜合種養面積佔比逾七成,另外一部分為池塘養蝦。

  在專家看來,正是“蝦稻綜合養殖技術”的普及與應用,放大了小龍蝦的財富效應。

  2001年,潛江積玉口鎮農民劉主權探出“蝦稻連作”模式:利用低湖撂荒稻田,開挖簡易圍溝,放養小龍蝦種蝦。其主要特點是,種一季中稻,養一季小龍蝦,畝産小龍蝦約100公斤。

  2013年,潛江試驗成功“蝦稻共作”生態種養模式。從“蝦稻連作”到“蝦稻共作”,一字之差,讓養殖收益翻倍:“一蝦一稻”變為“一稻兩蝦”,小龍蝦畝産增至200公斤左右。

  潛江市熊口鎮趙腦村、白鷺湖管理區關山分場兩個蝦稻共作示範區收入可觀——畝均純收入超4000元。而單純種水稻,畝均利潤只有600元左右。潛江農民感到,養小龍蝦致富靠譜。“原來是不願意養,現在是爭著養,搶著養。”吳洲説,2017年潛江小龍蝦養殖戶近1.8萬戶,“蝦稻共作”面積佔比超九成,達60萬畝。

  小龍蝦與兩大“神器”

  回顧小龍蝦的“走紅”,人們會發現一個巧合:它與微信這一社會工具的躥紅時空高度重合。

  2011年初微信這一社會新媒體工具面世,兩年後下載量突破3億。今天,微信已有9億活躍用戶,成為世界使用人數最多的社交媒體工具。使用微信、在朋友圈曬圖,成為一種時尚。

  朋友圈曬什麼呢?美食,不可或缺。油燜、蒜蓉、清蒸……不斷改進的烹調技藝,讓不少食客流連忘返,自豪地在微信朋友圈裏發圖點讚。在專家看來,熟人間的“口碑傳播”,因有互相信任的人際關係背書,往往具有極大的引導力。

  然而,沒有“冷鏈”,別説俄羅斯,就是北京,也許也難隨時吃上小龍蝦。

  7月3日,儘管下著雨,潛江的中國小龍蝦交易中心仍然車水馬龍。工人光著膀子,從雨棚裏把裝滿小龍蝦的白色泡沫箱,一箱箱搬上客車行李架,車身上標的終點站有寧波、廈門、北京、上海等地。

  泡沫箱裏藏著秘密。在交易市場,工作人員將冰柱放在泡沫箱中間,圍著冰柱倒入小龍蝦,活蹦亂跳的小龍蝦馬上冷靜。放滿小龍蝦後,鋪上塑膠布,撒上碎冰,然後打包運輸。

  潛網集團的王麗晴説,這是模擬小龍蝦冬眠環境,拿走冰塊,它們就會活蹦亂跳。

  據了解,氣溫35℃以上,如果用普通辦法運輸,2到3小時蝦就會死光。華中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李志平認為,電商與冷鏈成本下降,對小龍蝦從區域市場擴大到全國,功不可沒。

  2017年,與中國小龍蝦交易中心配套的電商平臺——“蝦谷360”網上銷售額3.5億元,小龍蝦爬到全國300多個城市。“烏魯木齊的客戶,上午8點在網上下單,9點就可以安排發貨。”田忠玲説,通過冷鏈物流,18小時內可到烏魯木齊、哈爾濱、上海、福建,且存活率達95%以上。

  全國吃蝦,帶紅了養殖、流通、餐飲、加工等全産業鏈。據統計測算,2017年我省小龍蝦産業綜合産值達851.82億元,同比增加17.76%,全産業鏈從業人員近60萬人。

  為誰生産?誰來生産?如何生産?細探小龍蝦走紅歷程,人們發現,從消費、養殖到産業鏈興起,一隻“看不見的手”在舞動著。“小龍蝦産業的崛起,是市場演繹其決定性作用的鮮活例證。”李志平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