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3.5億元護航碧水藍天 龍感湖:還長江一方“生態綠”

2018-08-02 17:46:35|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趙佳雯

  龍感湖地處長江鄂贛皖三省交界處,古稱“雷池”。黃岡市龍感湖管理區境內,有湖北省第一個濕地類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素有“水鄉濕地、候鳥天堂”美譽,是亞洲最重要的候鳥越冬地。

  2016年底,中央第三環保督察組進駐湖北,反饋指出:龍感湖管理區存在“工業園區侵佔保護區、保護區周邊企業偷排、超標排污、鳥類棲息地不適宜發展風電項目”等問題。這裡成為黃岡環保整改任務的一塊“硬骨頭”。

  一年多來,龍感湖管理區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動真碰硬:關停投資4.75億元建設的風電項目,關停所有化工企業,關停27家規模養豬場和632戶零散養豬戶,上述項目拆除後全部覆土復綠。

  壯士斷腕後的龍感湖,又將踏出怎樣一條出路?

  不越雷池一步,嚴守生態紅線

  “不越雷池一步”的典故,在龍感湖被賦予新定義,那就是:不踩生態紅線,留住碧水藍天。

  魯班藥業是三板上市企業,2017年産值1億元,稅收過千萬元,是當地納稅大戶,但由於地處龍感湖保護區緩衝區,必須關停拆除。7月初,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在這裡看到,曾經的廠區已成平地,建築拆除後覆蓋的新土上,盛放著六色的格桑花,像草原般壯美,吸引不少路人駐足觀賞拍照。

  6個月時間,位於緩衝區內的鑫宏五金、康榮管業、領盛制藥、兆龍藥業、天池藥業、新中榮藥業、魯班藥業等7家企業全部拆除,自此龍感湖再無化工企業。連片面積570畝的廠區全部覆土復綠,正在實施收集處置殘留污水和雨水等深度生態恢復工程,是湖北省2018年度土壤污染防治與修復項目。

  生豬養殖是龍感湖傳統支柱産業,高峰期一年出欄生豬48萬頭,但周邊水域污染嚴重,到了夏天臭不可聞。“兩年來,我們關停拆除保護區內的7家生豬養殖小區,涉及規模養殖場27家和零散養殖戶632戶。”龍感湖管理區畜牧局局長劉銀星説,政府拿出1300多萬元給予適度補償,引導養殖戶探尋新的致富路子。

  4月19日,龍感湖風電項目24台風機及配套設施全部拆除,並覆土復綠。為此付出的代價是:龍感湖管理區拆機投入3000多萬元,每年減少稅收1000多萬元;換來的是鳥類重歸,在寧靜的湖畔棲息覓食。“生態無價,保護長江不能只算經濟效益賬。”龍感湖管理區黨委書記黃智敏態度堅決。

  有所為是發展,有所不為也是發展。截至目前,該區共籌集3.5億元投入環保整治。龍感湖嚴格落實資源利用上線、環境品質底線、生態保護紅線和環境準入負面清單“三線一單”硬約束,去年以來拒批印刷電路板等10家企業,未引進1家重污染企業。

  找準新路徑,高品質發展走“綠道”

  在“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戰略之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如何拓寬?

  “魚米之鄉”龍感湖在探索。

  合股養蝦,分戶種稻——龍感湖通過蝦稻共生來破題,將小農戶的“分”與現代農業的“統”融合在一起。短短4年,規模發展蝦稻5萬畝,覆蓋管理區93%的水稻面積,年産優質稻穀3萬噸,小龍蝦4500噸,農民因此每畝增收近3000元,小戶年收入二三十萬元,大戶收入在百萬元以上,今年管理區農業增收過億元。

  “我們蝦稻共生基地不施化肥、不打農藥,不僅農作物無污染,還為鳥類覓食提供了安全環境。”龍感湖洋河分場黨委書記楊光稱,好生態出好蝦,儘管每公斤價格高出周邊4到6元,卻依然搶手,20家江浙客商提前交納押金預訂明年小龍蝦。

  生態環境是面向未來的最大競爭力,必須穿“新鞋”走“綠道”,用綠色發展贏得金山銀山。

  豐帛紡織公司,是一家嘗到節能減排甜頭的企業。記者看到,生産過程中産生的廢水沒有白白排放掉,而是集中處理,達標後又回到生産區沖洗,剩餘的雜質擠壓成餅,由環保部門回收送到華新武穴公司處置,廢水不外排,每月節約1萬多元用水成本。“環保不欠賬,發展有底氣。”企業負責人介紹,生産訂單已排到明年3月份,企業年産值有望突破億元。

  以生態優先倒逼産業升級。該區打造“中部紡織之城”,方圓5公里內已聚集38家紡織企業,紡織規模70萬錠,織布機4000台套,年産值過30億元,形成從原棉生産、皮棉加工到紡紗、織布、印染、成衣一條龍的全産業鏈格局,極大地節約了生産、物流、銷售等成本。

  數據顯示,1月至6月,在魯班藥業等8家用電大戶關停後,龍感湖工業用電量同比還增長了15.99%。中浙梵等9家新投産的紡織企業用電量777.67萬千瓦時,成為用電主力軍。

  生態優先理念樹立了,綠色發展才能落實。2017年飛到龍感湖越冬的小天鵝超過3萬隻,當地已有5個觀鳥點,每天吸引數百名遊人和攝影愛好者觀鳥采風。“我要在這兒多拍些好作品,準備衝擊大獎。”江西攝影家協會會員胡清説,他今年已來了7趟。

  龍感湖正在努力建設世界級濕地公園,打造綠色休閒觀光旅遊産業的新基地。招商局局長朱加仁説,在環保整治過後,已有10多批次企業主動前來接洽,要求投資大健康旅遊産業。

  回望來時路,龍感湖前方的“綠道”風光無限。(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利華 通訊員 李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