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年繁華雨打風吹 嘉魚凈堡橋隱落山水田園間
圖為:嘉魚縣渡普鎮凈堡古橋。(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陳勇 通訊員 謝燕子 攝)
咸寧地理
“橋通小市家林近,山帶平湖野寺連。”
嘉魚縣山川形勝,江湖縱橫。自古以來,橋便是嘉魚百姓生活的一部分。據民間文化人士統計,自西晉置縣至清,嘉魚各類橋樑上百座。保存至今,最彌足珍貴者,當數渡普鎮凈堡橋。
鎮縣之寶,位列4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之首
湖北省第四大湖斧頭湖與第五大湖西梁湖,最近相距僅1公里。車從兩湖間狹窄地帶穿過,轉入渡普鎮凈堡村,沿著鄉間小道來到峽港河,便是凈堡橋所在地。
據嘉魚縣誌記載,南宋紹熙元年,寶月和尚在此募建靜寶寺(一説凈堡寺)。元朝元統年間,寺僧張紹忠行醫化緣,在峽港上修建一座單孔石拱橋,是為凈堡橋。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該橋重修,橋全長64米、寬6米、高7米、孔跨8米,2002年被列入湖北省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其體量位居嘉魚現存4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之首。
8月初,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來到橋邊,橋頭豎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碑,橋面全部用青石板鋪就,有些已經開裂。橋兩端堆放砂石,正在維修。橋拱外側石板分別雕有“凈堡橋”和“萬古韆鞦”的字樣。
古時修橋,多在橋頭立碑記載,但凈堡橋重修石刻竟然在橋肚子下。渡普鎮文化站站長孔慶川劃船載著記者來到橋孔下,橋孔最上方嵌有一塊石板,中心是一幅八卦圖案,圖案兩側分別刻著“光緒三十三年歲次丁未吉立”“四月初七日上樑正遇紫微星”字樣。
孔慶川説,由於位置特殊,少經風雨,這塊石板保存完好。從文圖來看,上樑當日遇到吉兆,這也寓意百年前人們對這座橋的祝福。
連湖通江,凈堡自古繁華
走進凈堡村,稻田成片、蛙叫蟬鳴。然而,你可能想不到,就在幾百年前,這裡舟楫穿梭、貨暢其流,是顯赫一時的港口集貿重鎮。
嘉魚縣博物館館長朱強介紹,凈堡村位於斧頭湖和西涼湖之間,村內的峽港河古時連通兩湖,商販從西涼湖運貨至此,再換大船經斧頭湖、金水河入長江。此地屬咽喉要道,加之橋頭的凈堡寺香火旺盛,酒肆、客棧、商行林立,是遠近聞名的商貿樞紐。建國後,陸續從峽港河兩岸挖掘出墓磚、瓷片等物,最遠追溯至三國時期,這也證明當時凈堡橋一帶的繁華。
抗日戰爭初期,國民黨嘉魚縣黨部遷至凈堡寺辦公,不料被日特發現。1940年,日軍空襲凈堡村,包括南宋古剎凈堡寺在內的諸多房屋被炸為焦土,但凈堡橋卻罕見地躲過劫難,保留至今。
該縣農業局退休幹部魯運江多年來研究當地文化。他説,凈堡橋的文化傳説頗多。傳聞清代兩位秀才遊覽該橋,發現村民在橋面曬蕎麥,一陣風起,蕎麥落入湖中。甲秀才頓時來了興致,説出上聯“凈堡橋,橋曬蕎,風吹蕎動橋不動”。乙秀才無以作答。他們乘船來到江夏法泗洲,乙秀才看到船靠岸場景,頓時吟出下聯“法泗洲,舟靠洲,水流舟行洲不行”,成為流傳至今的佳句。
涅槃重生,全域旅遊勾勒前景
凈堡所在的渡普鎮,曾憑水陸之便、工商之盛,被譽為嘉魚的“小漢口”。該鎮鎮長魯傳連介紹,上世紀八十年代,多個村都辦起鄉鎮企業,以農副産品加工、服裝、建築材料生産為主,出産的皮鞋賣到了上海。
如今,工業轉型升級,企業向園區集中,以傳統工農業為主的渡普鎮不復當年之勇,但新的機遇在向渡普招手。魯傳連説,渡普一直沒有盲目地開發,最大的優勢是生態和交通,斧頭湖、西涼湖比肩而立,武深高速、武漢城市圈環線高速穿鎮而過,發展精品農業和全域旅遊得天獨厚。
2018年6月,憑藉傳統的龍舟賽和小龍蝦養殖,渡普辦起首屆“雙龍匯文化旅遊節”,首日即吸引來武漢、咸寧數千名遊客。看中渡普的良好生態,江浙、河南等地企業紛至遝來,擬在此打造特色小鎮和田園綜合體。“渡普正在進行全域高標準規劃,等特色小鎮建成,渡普將從傳統的工業和農業鄉鎮蝶變為咸寧全域旅遊的又一張新名片!”(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江萌 通訊員 謝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