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種抗癌藥下月有望納入醫保
原標題:18種抗癌藥下月有望納入醫保 有些藥品價格降幅可達80% 醫保談判成打擊高價藥“殺手锏”
近日,國家醫療保障局下調14種抗癌藥的支付標準和採購價格,並要求9月底前各省級藥品集中採購平臺均按照調整後的新價格公開挂網採購。國家醫療保障局醫保牽頭人熊先軍接受採訪時透露,預計9月底將完成18種抗癌藥的醫保談判,其中包括16個進口藥和2個國産創新藥,患者將可陸續買到更多降價的抗癌藥。
抗癌藥降價新規持續落地
2018年5月起,針對抗癌藥降價的利好消息不斷。我國先後取消了包括抗癌藥在內的28項藥品進口關稅,多數抗癌藥將實現“零關稅”。隨後,相關部門陸續啟動抗癌藥品國家集中採購、醫保準入談判等,多條新規紛紛落地。
記者梳理髮現,目前抗癌藥降價趨勢正由企業主動降價,轉為藥品集中招標採購中心要求企業降價,甚至組織談判降價。湖南、海南、江西、廣東等超過15個省份已要求各藥品相關企業自主遞交調價申請。
8月13日,江西發佈通知,就“抗癌藥專項集中採購”事項向社會徵集意見,以期通過省級集中帶量採購,降低用藥價格,在降稅基礎上進一步實現降價效應。
在上海,企業可將納入醫保支付並實行個人定額標準自負的腫瘤靶向藥,按規定程式同步調整採購價及醫保個人定額自負標準,進入採購價格備案“綠色通道”。海南省則要求各藥品企業在8月17日前按照降價原則自主遞交調價申請,逾期未調價的將撤銷挂網。
在業內人士看來,各地推出的抗癌藥新規對藥企形成了有效約束,在“零關稅”基礎上又邁出了一步。
有些藥品的降幅可達80%
隨著抗癌藥新規相繼落地,網友紛紛點讚。但另有一些網友表示,降價幅度還沒有那麼明顯。
對此,中國藥科大學國家藥物政策與醫藥産業經濟研究中心項目研究員顏建周分析,目前國內市場中已經庫存了一定量的進口抗癌藥品,這部分藥品並沒有受到降稅政策的影響,而且庫存銷售完畢仍需一定週期。
“目前國內化療藥的品質、療效和安全性已經逐漸接近國際水準,而靶向治療正在成為國內晚期癌症新的治療方法。”浙江省腫瘤醫院主任醫師範雲説,目前國內大部分靶向抗癌藥依賴進口,這就給抗癌藥市場的價格談判帶來了挑戰。
范雲表示,在這一輪抗癌藥降稅調價的過程中,對新型靶向藥的價格調整作用明顯,尤其是將“易瑞沙”等高價藥納入醫保後,有些藥品的實際降價幅度可以達到80%。
但在范雲看來,是否納入醫保已經成為決定抗癌藥價格走勢的決定性因素。加快對目錄外抗癌藥的準入談判仍將是今後相關部門的重點工作。
抗癌藥價格需綜合“診療”
業內專家認為,抗癌藥加入醫保目錄將會給醫保基金帶來壓力。對此,哈爾濱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張鳳民建議,抗癌藥新政落地應當從健全國家醫療保險制度及相關配套政策等方面綜合考慮,以醫療體系日益完善為前提。
業內人士指出,實現抗癌藥降價的直接途徑是從採購源頭入手,通過全球採購、充分競爭,讓各類抗癌藥物、包括仿製藥進入國內市場,市場競爭的方式把藥價降下來。
北京大學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此前表示,藥品市場並不是單純通過競爭便可降低價格,加強集中採購力度,充分利用我國大市場的優勢,以量換價,才能真正達到理想效果。
“醫保談判正在成為打擊高價藥的‘殺手锏’。”中國社會科學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鵬表示,有關部門通過收集各類市場價格、臨床使用數據等信息,建立完整的基礎數據庫,可將通過品質一致性評價的仿製藥與原研藥列入同一競價分組,按相同規則招標採購。
12省市組團砍價
18種抗癌藥將成談判重點
記者獲悉,為實現抗癌藥終端銷售價格明顯下降,我國抗癌藥省級專項採購將於9月底前全面啟動。2018年年底前,完成我國抗癌藥專項集中採購工作,包括挂網、採購、使用監測和終端售價全部到位。
有消息稱,8月14日陜西與內蒙古、寧夏、甘肅、青海、新疆、湖南、黑龍江、遼寧、廣西、貴州、海南等12省市召開省際聯盟進口抗癌藥專項採購工作研討會,計劃開展組團談判。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組團聯盟進行議價外,我國已開啟新一輪抗癌藥專項談判。國家醫療保障局相關負責人熊先軍表示,此次納入新一輪抗癌藥專項談判的藥品覆蓋了非小細胞肺癌、結直腸癌、腎細胞癌、黑色素瘤、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淋巴癌、多發性骨髓瘤等多個癌種。
據了解,經過60名腫瘤專業臨床醫生投票遴選並徵得企業意願,共有18個藥品確定納入談判範圍,均為製造血液腫瘤和實體腫瘤所必需的臨床藥品。其中16個進口藥品,2個國産藥品。但由於藥品大多處於專利藥保護期內,所以談判難度不小。熊先軍表態稱,將通過談判和企業達成降價協議——即企業能夠承受這個價格,醫保基金也可以承擔得起。
在此之前,我國一共啟動了兩次國家談判,第一、二批談判目錄共有39個談判品種平均降價50%以上,並已全部納入國家醫保目錄,這39個談判品種中,有17個抗癌藥,而據國家醫保局介紹,目前納入醫保的17種抗癌藥品平均降幅達到57%,總體處於全球較低水準,醫保資金已經累計支付了159億元。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常務副會長牛正乾表示,聯盟議價也是此前採購通知中所鼓勵的省際跨區域聯合採購。例如上述12省組團,其市場份額大概佔全國四分之一,一旦議價失敗,意味著該藥品將至少失去中國四分之一的市場。
“但從長期來看,僅依靠談判降價並不是長久之計。”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楊燕綏建議,應建立藥品評價機制,引導醫生用藥行為。楊燕綏説,隨著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打包定價,進一步開包驗證,可有效運用大數據分析醫生用藥合理性、藥品效用、成本等,以甄別出真正療效好、價格低的用藥。通過公開的競爭機制,進一步促使藥品價格下調。
“未來還將進一步加大對已通過一致性評價的産品的支持力度。”權威人士透露,藥品集中採購試點推進加速,試點或利用年度藥品總用量作為量價掛鉤的砝碼,納入醫保結算範圍等,多方面加大創新藥、一致性評價藥品的降價動力。
據新華社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