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黨員科學家黃群以身許國的無悔人生

2018-08-29 09:01:41|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趙佳雯

  原標題:忠誠,生命的底色 ——黨員科學家黃群以身許國的無悔人生 

黨員科學家黃群以身許國的無悔人生

圖為:黃群﹙左﹚生前和黃旭華院士合影。﹙資料圖片由中船重工七一九所提供﹚

  巨浪滔天,是什麼讓他捨生忘死?

  如果可以重新選擇,他還會義無反顧衝向碼頭搶險嗎?“當然會!”“一定會!”“絕對會!”

  他的家人、朋友、同事,無不這樣回答,“因為,他就是那樣一個人。”

  來不及與77歲的老母親道別,來不及再看一眼他以命相護、安然無恙的試驗平臺……

  8月20日,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第七六〇研究所黨委委員、副所長黃群,一位從湖北走出去的黨員科學家,在一場驚心動魄的海上搶險戰中以身殉職,年僅51歲。和他一同壯烈犧牲的,還有宋月才、姜開斌兩位同志。

  英才長空撐巨擘,壯志碧海隕中堅。

  他用生命,書寫了對黨的絕對忠誠,對事業的無限眷戀……

  忠誠——“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

  誰能想到,這是黃群最後一次書寫入黨誓詞。

  妻子亢群整理黃群遺物時發現,調到大連的480多天裏,黃群使用了5個筆記本。

  8月15日,他在筆記本上工工整整寫下完整的入黨誓詞。那句“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如此耀眼。

  5天后,他用行動作出了最壯烈的詮釋。

  這是黃群最後的人生刻度:

  8月16日,在辦公室通宵值班,巡查碼頭。

  8月19日,在辦公室通宵值班,實時掌握試驗平臺動態。

  8月20日早晨,黃群趕到碼頭檢查,要求保障人員每半小時報告一次情況。哪等得到半小時,每隔5分鐘,他就主動詢問一次。

  ……

  誰又能想到,在51年的生命旅程中,海上試驗平臺是黃群的最後一站。

  颱風“溫比亞”過境,七六〇所南碼頭,國家某重點試驗平臺出現險情,在罕見的狂風巨浪中劇烈搖晃。 

  這是對提升我國船舶多項核心技術水準具有重要意義的平臺,一旦失控,平臺就可能保不住了。

  8月20日10時30分許,危急關頭,黃群帶領11名同志組成搶險隊,衝上碼頭,對平臺進行加固作業。

  一段監控視頻裏,留下他們衝向海浪的身影:

  300米長的碼頭上,一個30多米高的巨浪襲來,幾名同志倒下了;浪頭過去,他們又艱難站了起來,繼續奮力前衝!

  堅毅的身影,撼人心魄!

  頑強的前進,讓人淚目!

  “浪打在身上很疼,睜不開眼睛。那時候考慮不了個人安危,就想趕快過去,把平臺控制住,把平臺上的人保住。”參與搶險的七六〇所規劃處副處長孫遜説,“黃群就是那樣一個人,如果有下次,他還會作出同樣的選擇。 ”

  身先士卒,英勇無懼,黃群在關鍵時刻作出了震撼人心的選擇。

  英雄魂,赤子心。

  妻子説,他衝上去,想搶救的不僅僅是國家財産,那就像他血脈相連的孩子一樣,已融入他多年的夢想、深深的眷戀。

  “許黨報國,至死不渝!”黃群犧牲後,他的老部下、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品質部副主任高峰深情訴説。

  忠貞——用生命托舉艦船報國的夢想

  誰能想到,一心夢想獻身軍工的他,如星隕落。

  在家人、同事、同學的記憶中,投身船舶事業是黃群的夢想。

  他們是了解他的。

  出生在武漢,父母是醫生,1985年高考,家人希望他子承父業。但填報志願時,他悄悄選擇了華中工學院船舶工程專業。

  一張褪色的彩色照片上,黃群臉上寫滿為軍工獻身的豪情。那是1989年在上海滬東船廠實習時,他在艦船上的留影。

  “學船舶、幹船舶,誰不想幹出我們自己的航母、潛艇,誰沒有一個艦船報國夢?”他的校友、中船重工首席技術專家張錦嵐動情地説。

  1989年,黃群畢業分配到位於武漢的七一九所,這是“國之重器”的搖籃。

  他對同學説:“我真幸運,能進入軍工單位,進入我國艦船研製的總體所。”

  當時,黃群所在的總體室,十幾名設計人員擠在一間狹小的辦公室。他利用休息時間,把圖紙挂在四面墻上,趴在墻上修改,“一站就是幾個小時,黃群對事業的執著讓人欽佩。”七一九所老專家閆學琳感嘆。

  幹軍工,最怕的不是辛苦、不是清貧,而是沒事幹。那些年,七一九所沒有太多任務。為給員工發工資,軍工企業不得不生産洗衣機、塑鋼窗等。和黃群一起分到七一九所的15名大學生,流失一大半。

  他留了下來,拿著微薄的工資,默默學習本領。

  有人勸他跳槽,他笑稱自己是“釘子”,“釘”在這裡不走了。

  夢想讓他更投入。

  他如饑似渴地投入到研製任務中,像一隻不知疲倦的陀螺飛快地轉了起來。

  七一九所研究員高同兵和黃群共事多年。他回憶,那時,黃群不僅平時加班加點,在研製的關鍵節點更是親力親為,精益求精,深受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的賞識。

  夢想讓他更執著。

  一次,一個外協廠家的設備要上裝備,經過多個審批流程後,最終“卡”在了品質部。“不行!這個産品出現過脫漆問題,整改後還是有問題,上裝備不合適。”擔任品質部部長的黃群將隱患擋在了裝備外。

  在黃群和同事的努力下,他們建立起74項安全生産標準,總結固化成為制度,成為中船重工的一面旗幟。

  同事們説,他熱愛軍工,一心為了工作,真正體現了一名共産黨員的人生境界。

  黃群剛參加工作時,我國和國外艦船設計製造差距不小。現在,中國不斷創造奇跡,國産航母、國産新型萬噸級驅逐艦相繼下水。

  黨的十九大提出加快建設海洋強國,讓黃群心潮澎湃。在一篇學習十九大報告的體會中,他寫道:“牢記使命,勇於擔當,為七六〇所高品質發展提供保障。”

  用生命托舉艦船報國的夢想,他做到了!

  忠魂——忠就是孝,家國之情融入報國之志

  誰能想到,10天前回家探親時,那個有説有笑、給老母親換燈泡的兒子,就這麼走了。

  成長于黨員家庭,執著于艦船事業,黃群的家國情懷,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中成長起來。

  近年來,父親、妹妹因病離世。平日裏,他再忙,也要抽時間探望母親。

  作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黃群的母親鄭厚瑋10年堅持在社區義診8000多人次。

  去年4月,黃群調任大連工作,最放心不下的是母親。

  母親叮囑:“不要擔心我,聽組織的話,好好幹,對得起黨、對得起國家、對得起領導的信任。”

  平日裏,黃群每天下午總會給母親打一個電話。

  忠就是孝,孝就是忠,母子之間有著旁人無法理解的默契。

  但8月20日的那個下午,母親遲遲沒有接到兒子的電話。

  人生之痛,莫過於白髮人送黑髮人。“黃群已經走了,我們必須堅強地活下去,無論如何也要振作起來。”歲月的痕跡刻在臉上,老母親的話堅強如鐵。

  同事們再也看不到那個腳步匆匆的黃群了。

  “真希望時間永遠停在8月20日上午,那樣,他就不會離開了。”七一九所高級工程師胡必忠一開口便紅了眼圈。8月10日,他在地鐵站偶遇回漢探親的黃群,兩人聊了很久,問工作問家庭。

  妻子再也等不到黃群進門就喊“小亢,小亢”了。

  妻子亢群也是一名艦船人,她理解丈夫、體諒丈夫:“他的事業,就是他的生命。”

  兒子再也等不到父親的音容笑貌了。

  “海智,我們真的很愛你,這裡有你溫暖的家,累了、煩了,就來視頻我們……”在整理遺物時,兒子黃海智找到一封父親生前寫給他的親筆信。薄薄兩頁紙上,父愛如山。

  “我一定要努力深造,學成回國後,完成父親未竟的事業。”24歲的黃海智在德國留學,明年本科畢業,父親永遠是他心中的榜樣。

  黃群和94歲的黃旭華院士是鄰居,同住在七一九所家屬院。

  上世紀50年代起,黃院士隱姓埋名為國鑄艦。此後,共和國掀開核潛艇歷史的新篇章,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時光荏苒,歲月變遷,忠誠奉獻不曾改變;

  斗轉星移,碧海作證,信仰傳承不曾改變。

  以黃旭華、黃群為優秀代表的黨員科學家們,赤膽忠心,俠骨柔情。他們用汗水甚至是生命,詮釋著許黨報國的忠誠與信仰。

  星辰大海的征途上,正是他們的默默奉獻,才有了我們的歲月靜好。

  生命,為祖國而澎湃。

  致敬!中國脊梁!(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江卉 鄧偉 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