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經濟帶多式聯運三年行動
原標題:建設“645” 加速零“換乘” 推廣新船型 長江經濟帶多式聯運三年行動,湖北這樣幹
9月3日湖北省港航局透露,交通運輸部日前發佈了《深入推進長江經濟帶多式聯運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年內開工建設武漢至安慶段6米水深航道工程、武漢港陽邏港區集疏港鐵路等項目。到2020年,長江經濟帶主要港口鐵路進港率達到80%以上,大宗散貨鐵路、水運集疏港比例力爭達到90%以上。
武漢至安慶6米水深航道整治年內開工
新建集裝箱、大宗散貨港區要建進港鐵路
《計劃》要求,著力補齊聯運基礎設施短板,年內開工建設武漢至安慶6米水深航道項目。長航局相關人士介紹,武漢至安慶6米水深工程是長江中游“645”航道整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首個項目蘄春水道整治工程已于去年11月開工。
長江中游“645”工程完成後,宜昌至武漢段實現4.5米通航水深,武漢至安慶段實現6米通航水深。屆時,1.3萬噸級內河船和1萬噸級江海船將直達武漢,5000噸級內河船將直達宜昌。按20年測算,長江航運可産生直接經濟效益547億元,較鐵路節約物流成本1000億元,較公路相比節約3600億元。
根據要求,武漢至安慶6米水深項目將於2020年完成主體工程,並在2019年底前,開展武漢至安慶段江海直達、江海聯運相關碼頭的技術改造。
在港區鐵路方面,將支持武漢陽邏港區建設集疏運鐵路,其他新建重點集裝箱、大宗散貨港區應配套建設進港鐵路。湖北省港航局相關人士表示,目前,陽邏港集裝箱鐵路一期已于2017年底投入使用,二期正在加快建設。黃石新港、宜昌港、荊州港等一批項目也建成了港區鐵路。
武漢打造江海直達鐵水聯運品牌線路
推動成立省級港口集團,區域一體化運營
《計劃》要求,大力推進江海直達、鐵水聯運等多式聯運模式發展,2020年底,實現武漢、重慶、南京等主要港口至上海洋山集裝箱江海直達運輸班輪化,打造武漢—成都等一批集裝箱鐵水聯運品牌線路,實現班列化運行,形成以武漢、南京等長江幹線主要港口為核心的鐵水聯運樞紐。
湖北省港航局相關人士介紹,2006年,武漢陽邏港開通了首趟至上海洋山港集裝箱江海直達班列,2009年實現常態化運行,2013年實現了天天班,現已成為長江幹線上的一張名片;鐵水聯運方面,武漢實現了成都至陽邏港的集裝箱鐵路直達班列,然後在陽邏港換船,直達上海洋山港。目前,陽邏港鐵水聯運已突破1萬標箱,待港區鐵路二期建成後,鐵水聯運量將呈爆髮式增長。
在大宗幹散貨鐵水聯運方面,加強港口與鋼鐵、電力等大型企業的鐵路銜接,促進蒙華鐵路與荊州港、岳陽港的緊密對接,推動大宗貨物集疏港運輸由公路向鐵路轉移。2018年年底前,主要港口煤炭集港原則上由鐵路或水路運輸;2019年年底前,主要港口礦石、焦炭等大宗貨物中長距離運輸原則上由鐵路或水路運輸。
為統籌推進江海直達和江河海聯運發展,《計劃》提出,推動成立省級港口企業集團,加強資源整合,促進區域港口一體化運營。依託大型港航企業,引導長江集裝箱運輸向重慶、武漢、南京等長江樞紐港集並,並與上海、寧波—舟山、蘇州等沿海集裝箱幹線港有效銜接,促進集裝箱港口樞紐化、集約化發展。到2020年,形成優勢互補、合理分工的集裝箱和大宗散貨江海直達與江河海聯運協調發展格局。
推廣武漢至洋山港1140標箱船型
2020年全面實現綠色港口、船舶
根據《計劃》,鼓勵淘汰使用20年以上的內河航運船舶,2019年制定出臺船型優選工作指南,加快江海直達船型研發和推廣應用,重點支持研發武漢至洋山1140標箱等江海直達集裝箱船,2018年出臺集裝箱、幹散貨和滾裝運輸江海直達船檢驗規定和建造規範。
據介紹,1140標箱船舶吃水6米,可載箱1140個標準集裝箱。與原來單船載箱570標箱相比,新型船舶裝箱量翻了一倍,堪稱長江航運版的“復興號”。目前,湖北省正在研發建造6艘1140標箱船,預計2019年可投入使用。屆時,將成為長江中上游最大集裝箱船,可使武漢至洋山的集裝箱運輸成本大幅下降,優化長江運輸模式,能有效緩解三峽過閘和上海洋山港擁堵現象。
根據安排,將推動標準化托盤循環共用系統在集裝箱鐵水聯運中的應用,到2020年,長江幹線主要港口實現多式聯運裝備的專業化、自動化、清潔化;大力推進航運、港口、鐵路企業之間的業務單證電子化,逐步實現多式聯運單證統一。2019年年底前,重慶、武漢、南京等主要港口實現外貿集裝箱設備交接單電子化。
綠色發展方面,2020年實現長江幹線主要港口、水上服務區和待閘錨地基本具備船舶岸電供應能力,全面實現船舶垃圾和污水集中處理、達標排放,全面完成船舶污染物港口接收設施建設任務。(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雷闖 通訊員 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