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湖北米向著“優”與“特”生長

2018-09-12 16:25:44|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趙佳雯

湖北米向著“優”與“特”生長

圖為:遠安農民駕駛聯合收割機收割水稻。

湖北米向著“優”與“特”生長

圖為:宜昌市夷陵區水稻豐收,農民喜收新糧。

湖北米向著“優”與“特”生長

圖為:隨縣天星糧油股份公司大米智慧生産線上,機器人正將出廠的大米整齊地打包運出。

  【開欄的話】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

  踏著新時代的鼓點,從平原到山區,從城市到鄉村,荊楚大地上,處處涌動著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滾滾熱浪,時時激蕩著建設農業強省的幹勁與熱情。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指示,湖北全省上下攻堅克難,創新實幹,匯聚起實現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昂首邁向現代化農業強省。

  從9月12日起,湖北日報開闢“産業振興 農業強省”行業版,聚焦湖北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強省建設的探索與實踐,敬請關注。

  水稻是湖北省第一大糧食作物,常年種植面積3200萬畝左右,總産320億斤以上,分別佔糧食作物的50%和70%,是湖北省糧食産能的“穩壓器”和“定海針”。

  2016年,湖北省委、省政府開展實施《湖北省水稻産業提升計劃(2016-2020年)》,力爭讓這個傳統産業走出一條高品質發展的路子,讓更多人吃上湖北糧、愛上荊楚味,讓種糧農民有個好收成,安心種糧,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更大貢獻。

  如今時間過半,計劃實施情況如何?水稻産業提升了嗎?近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看品質

  一粒種到一顆谷的鍛造

  不施農藥化肥,生物科技防蟲,攝像頭無死角監控,在武漢金禾聖生態米有限公司京山基地,播種、施肥、打藥、收割、儲運、加工、銷售全程可溯源,構築一條全新的生態稻米産業鏈。

  金禾聖公司在京山、應城、潛江等地實施了生態稻田訂單5萬畝,簽約農戶近5000余戶。

  金禾聖模式折射全省糧食轉型發展新脈動。作為全國糧食主産區,湖北省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同時,更加注重質與效並重,堅定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走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一個好品種對稻穀品質至關重要,豐産性、穩産性、適應性、抗逆性等特性逐一鑒定,湖北省共審定429個水稻品種,涵蓋早中晚、秈粳糯等品種,其中,國標三級以上優質稻品種254個,約佔60%。

  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水稻生産佈局逐漸向優勢産區集中,呈現“山區減、丘陵穩、平原增”的特點。去年全省水稻總産348億斤,平均單産543.3公斤,較2016年增加13.5公斤。2018年調控力度有增無減,繼續在水稻劣勢産區調減100萬畝水稻,改種特色優勢作物。

  7月在國家外交部南樓巡展廳,湖北省“蝦稻共作”綠色養殖模式驚艷亮相,引得國內外友人嘖嘖稱奇。“蝦稻共作”發源於潛江,風靡湖北省,面積發展至410萬畝,“蝦稻”一舉成為具有湖北特色的水稻新寵。以“蝦稻共作”為基礎,衍生出稻漁共生、稻糧統籌、稻經輪作等高産高效模式。與之輝映的,還有“一種兩收”再生稻模式,種一季,收兩季,既綠色又高效。

  良種良法,還需配上良技、良機。水稻集中育秧機械栽插、精量規範化直播、無人機作業等輕簡技術日漸完善;秸稈粉碎還田、冬閒田種植綠肥等種地養地模式全面開花,農業不再純粹“靠天吃飯”,抵禦自然災害能力穩步增強。

  農業高品質發展不僅要有“金色”,更應添“綠色”。行走荊楚田野,綠色防控、測土配方施肥、肥水藥一體化、物聯網監測廣泛應用,湖北省農藥使用量連續3年負增長,化肥使用量已實現零增長。

  湖北省農業廳廳長肖伏清表示,高品質發展不是不要速度、不要增量,而是更加注意質的提升,在邁向高品質發展的新征程中,湖北水稻産業起步良好。

  看品牌

  有皓月當空,更有滿天繁星

  有一幕,一直印在湖北省農科院糧作所所長遊艾青腦海裏。

  2017年湖北省首次發佈“湖北名優大米十大品牌”,作為評委的遊艾青,面對參評的幾十種優質大米品牌,一時間難以取捨。而早在十幾年前,每逢向全國推薦湖北大米品牌,除了“國寶”,就是“福娃”,叫得響的品牌寥寥可數。“湖北大米品牌整體水準在提升,既有明月當空,也有滿天繁星。”遊艾青欣慰地説。

  買大米,先看看品牌,這是多數消費者選購大米的習慣性舉動。武漢話劇院退休職工張女士每個月都會去超市買米,她最深的感觸是,往年貨架上東北米、泰國米佔主流,如今本地大米琳琅滿目,可供挑選的品牌很多。

  品牌逐漸成為消費者考量大米安全放心的標簽,大米市場的競爭正在上升為品牌的競爭。

  國寶橋米死磕“品質”,十幾年來堅持“精品名牌”戰略,讓沉寂多年的昔日貢米“橋米”走向普通市民餐桌,成為湖北乃至全國知名優質米品牌。

  福娃集團乘上北京奧運會便車,讓“福娃”火爆到地球人都知道,後借勢而上,將傳統大米加工成營養粥、米果、糙米卷等系列美食,從此人見人愛的“福娃”商標傳遍神州。

  在多年的努力下,“國寶”“福娃”大米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禾豐糧油、洪湖浪米業、洪森實業等9家企業獲“2017年中國大米加工50強品牌企業”。一位內業人士表示,在當前糧食加工行業整體不景氣的情況下,一些堅定走標準化、品牌化發展路線的加工企業卻實現逆勢增長。

  “大而優”的企業知名品牌群星閃耀,“專而精”的區域公共品牌蓬勃興起。“潛江蝦稻”區域公共品牌小荷已露尖尖角,42家企業被授權使用潛江蝦稻區域公用品牌,2017年“潛江蝦香稻”榮獲“湖北十大名優大米”,如今“潛江蝦稻”與小龍蝦一起走出國門,為全世界的人們所共享。

  走進孝感,但聞大米香。孝南、漢川等地將香稻生産融入到水稻綠色高産創建之中,面積迅速發展到60萬畝,“孝感香米”公共品牌雛形基本形成,被授予農産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産品。“孝感香米”的領軍人物、湖北香潤公司董事長吳斌説,生態農業要有效益,必須創品牌,以“特”取勝!

  大有大的美,小有小的精緻。“洪湖再生稻米”“遠安瓦倉米”“竹溪貢米”等具有地域特色的稻米品牌開發空前活躍,呈現出百花齊放之勢。

  看品味

  講好“米故事”,挖掘深層內涵

  《紅樓夢》第53回,莊主烏進孝進貢的紅帖上,有“禦田胭脂米二石”一條;第75回,“賈母因問:‘有稀飯吃些罷了。’尤氏早捧過一碗來,説是紅稻米粥。”

  談到胭脂米,朱文江必談《紅樓夢》。朱文江是十堰胭脂谷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創始人,2013年,胭脂米在海拔800多米的鄖陽區鮑峽鎮大墩子村被發現,朱文江出於對遺種的保護開發,註冊了“鄖陽胭脂米”。

  5年過去,鄖陽胭脂米種植面積從零零散散幾畝擴大至500畝,還衍生出養生酒、健康枕、營養米粉等系列産品,遠銷北上廣。

  有人賣文化,也有人賣情懷。“為有緣人提供放心食糧”,這是黃梅縣謙益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的宣傳語,創始人李明攀是一名大學生,幾年前他帶領一群年輕的大學生創業。為了“情懷”,這群新農人堅持自然農耕,不打農藥化肥,不用除草劑,只種“生態糧”,獨樹一幟的宣傳手法,為合作社贏得了全國各地5萬多名忠實“粉絲”。

  講好背後的故事,挖掘深層內涵,讓産品形成了獨特的魅力和溢價。

  隨著人們對營養健康的期望日益迫切,消費分層明顯,市場分化加速,便捷化、精細化的供給服務成為新藍海。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稻米的特色功能開發取得明顯進展,富硒米、養胃米、低糖米;煮稀飯的米、做糕點的米,各類功能型産品層出不窮,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

  為應順快節奏的現代生活,圍繞“一粒米”産生的新業態新模式令人欣喜。麻城壟上美農業開發公司採用會員制,城市家庭在線下單,認購稻田、菜園、果園,壟上美即為其配置種植管家,負責所有的種植、生産,會員擁有屬於自家的定制農場,也可親自下田體驗農耕樂趣。

  湖北省農業廳總農藝師肖長惜説,通過線上線下、虛擬實體有機結合,催生出共享農業、體驗農業、創意農業、私人定制等符合現代人生活的新業態,水稻産業聯結更加緊密、外延更加廣闊、業態更加活躍。(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胡瓊瑤 通訊員 張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