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項目 解難題 促轉型 優環境 宜昌以變應變組合拳虎虎生風
圖為:9月11日,當陽市招商局幹部在中材(宜昌)節能新材料有限公司新擴建項目生産線了解情況、解決困難,確保該項目按期投産。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曙松 通訊員 王濤 攝)
7月3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當前經濟形勢時,作出了“當前經濟運行穩中有變,面臨一些新問題新挑戰”的重要論斷。面對新形勢宜昌緊緊抓住三大攻堅戰不松手,在轉型升級、實體經濟發展上,打出“以變應變”的組合拳,經濟運行態勢呈現出量變質變新局面。
因勢而謀 應對宏觀政策新機遇
“把補短板作為當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加大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力度”。近期,國家部委密集出臺細化措施,從財政、金融、稅收、基礎設施補短板、服務實體經濟等方面,對宏觀經濟政策進行預調微調。為搶抓機遇、借勢借力、做實有效投資,宜昌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動項目謀劃工作。
——順應政策謀劃項目。把握國家強弱項、補短板政策導向,積極推動項目謀劃工作。宜昌市出臺重大項目謀劃責任分工方案,圍繞補齊全市基礎設施和産業發展短板,確定了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與修復、骨幹交通網絡、能源保障等22個謀劃方向,提出了謀劃項目835個以上、總投資6500億元以上的目標。圍繞目標,宜昌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主持召開全市重大項目謀劃推進會,帶頭研究謀劃項目。搶抓國家發改委重啟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審批機遇,上報軌道交通一期建設規劃;搶抓自然資源部對高速公路等重大項目依法佔用永久基本農田給予特殊規定機遇,謀劃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53個。
——突出重點謀劃項目。圍繞保護和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等熱點難點問題,適時調整項目謀劃重點。圍繞轉型升級,謀劃工業、科技創新、文創和文旅産業類項目;圍繞長江大保護,謀劃重大生態環保項目;圍繞“大健康”,謀劃打造國內一流的仿製藥生産基地,促進生物醫藥、康養産業發展;圍繞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謀劃鐵、水、公、管等交通基礎設施項目。搶抓央企積極參與長江大保護機遇,爭取央企在宜投資。與三峽集團簽署《共抓長江大保護、共建綠色發展示範區合作框架協議》,促成三峽集團環保基金落戶宜昌,全力推進主城區污水廠網和生態水網共建示範項目建設。與中國化工集團簽訂姚家港化工園産城融合項目合作協議,計劃投資152.5億元,打造國際一流的綠色循環化工園。
——著眼長遠謀劃項目。以謀劃一批、開工一批、在建一批、建成一批、儲備一批“五個一批”為重點推進項目謀劃工作,確保重大項目有序銜接、滾動實施。抓好項目庫動態管理,從概念謀劃、對接政策,到推動立項、開展可行性研究,以及環保、交通、高鐵,加快統籌推進。截至7月底,宜昌市儲備庫項目1619個,總投資5567億元;建設庫項目1067個,總投資4035億元。儲備庫、建設庫項目月調度率達100%,建設庫入庫項目審核率達99%。
“雙千”工程 應對實體經濟新問題
為切實幫助企業解決高品質發展過程中的融資難、融資貴、招工難、轉型難及資源配置等方面存在的困難,督促各部門落實各級降成本、促轉型政策。自7月起,宜昌在全市範圍內啟動“千名幹部進千企”服務活動。
各級幹部,深入實地,問需解難,通過機制建立,推進相關工作開展。為有效開展“雙千工程”,宜昌市委、市政府成立“千名幹部進千企”服務活動領導小組,在企業融資、人力資源、降成本、營商環境四個專項上發力。
據統計,92個市直單位已累計深入161家工業企業、84家服務業企業生産車間和項目建設工地一線,按照總體概況清、基礎數據清、困難問題清、發展訴求清“四清”要求,幫助企業解決生産經營中亟需解決的問題。截至8月底,收集企業反映問題近400個,一批問題逐步得到解決。
據了解,為抓好服務的精細化工作,宜昌各方聯動,建立會商機制,定期聽取企業意見,協調解決重大問題;建立例會機制,每月召開例會,研究分析、督辦推進解決問題;建立督查考核機制,實行月調度、季匯總、半年通報、年終考評,確保實效;建立問責機制,對企業反映的問題應解決而未解決、或未按時限要求解決的,查明情況,分清責任,嚴肅問責。
不久前,企業招工難、用工難問題比較突出。獲知這一信息後,宜昌市8月份組織招聘會42場次,每週四舉行室內招聘專場,每月籌劃1至2場室外招聘會,為2400余個崗位找人。同時,還為企業解決了100多個融資、用地、審批等問題。
政策激勵 應對轉型升級新困難
為應對當前宜昌市産業結構調整和化工轉型攻堅期的階段性困難,宜昌以真金白銀的激勵政策和務實管用的措施,加快補短板、強弱項。
推動傳統産業優化升級。宜昌市出臺了《工業轉型升級戰略規劃》,設立1億元産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實施“工業技改三年行動”,推動産業向中高端發展。1月至7月,工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78.5%,高於宜昌市投資平均水準69.5個百分點;預計全年將完成技改投資700億元,技改投資佔工業投資比重超過50%。搶抓財政部要求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和使用進度機遇,謀劃申報綠色債券5隻、規模93億元,專項用於轉型升級項目建設。完善“飛地經濟”發展機制,支持和引導生態脆弱地區到專業園區新建優質項目。
推動化工産業轉型升級。以解決“化工圍江”為突破口,先後出臺《化工産業綠色發展規劃》等政策,統籌安排10億元化工轉型引導基金和5億元獎勵資金,支持化工産業向高端化、精細化、綠色化發展。對134家納入“關、改、搬、轉”範圍的沿江化工企業,“一企一策”制定工作方案,有序引導36家企業搬遷入園,推動58家企業改造升級,促進6家企業轉産。設立2000萬元專項補助資金,獎勵磷石膏減排。以政策資金扶持引導企業搬遷入園,高標準建設宜都、枝江兩個專業化工園區。
推進服務業提檔升級。組織高規格的全市服務業大會,制定《加快發展服務業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推動生産性服務業發展新突破、提升生活性服務業發展新品質、打造綜合性服務業發展新亮點。設立3000萬元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助推重點項目建設。大力發展旅遊産業,以全域旅遊發展理念為指導,以旅遊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為主線,努力打造千億級旅遊産業。卓爾國際旅遊度假區一期、武陵峽口生態旅遊度假區、月亮花谷等一批項目建成運營。支持發展康養産業,積極創建國家級三峽康養試驗區,制定《關於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實施方案》等政策進行激勵和引導。上半年,宜昌市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同比提高3.4個百分點。
優化環境 應對市場預期新變化
針對國際貿易市場嚴峻、金融領域防風險、房地産市場清理整頓等導致的市場不確定預期,宜昌全力打造“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服務最優”的營商環境,著力增強市場主體獲得感,穩定市場預期,提振投資信心。
宜昌市推行“四多合一”,積極推進“多評合一”改革,將投資項目報批階段的節能評估、環境影響評價、安全評價、水土保持評價、地震安全性評價、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壓覆礦産資源評估等,改為聯合評估,壓縮評審時限至4個環節18個工作日。在深化改革上,將住建、規劃、消防、氣象等部門的建設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施工圖規劃審查備案、消防設計審核、防雷裝置設計審核等事項,實行“集中受理”“集中審查”“集中監管”,首審和復審時限均按法定時限壓縮30%以上。對規劃、消防、人防、水利、園林、國土、住建等部門過去單獨實施的專項竣工驗收,實行“統一時間、集中組織、一次驗收”的聯合竣工驗收,辦結時限由57個工作日壓減為10個工作日。在湖北省“27證合一”基礎上,實行“27證+N”動態管理模式,首期公開的商事登記“多證合一”整合事項清單增加16項,達到43項。
在老大難的堵點難點上,宜昌市出臺並推行企業投資“告知承諾制”,讓企業享用獲得感。不久前,天濟藥業公司領取了全市首個“告知承諾制”施工許可證。他們還推進國有土地出讓“標準地”改革,出臺了《“標準地”出讓工作實施方案》,細化指導性控制指標。8月3日,湖北省首宗工業類“標準地”在宜昌自貿片區成功摘牌;8月20日,湖北省首宗商服類“標準地”在點軍成交。按已出臺的“標準地”政策,對符合條件的工業項目,按投資強度6%給予資金扶持;對年繳稅500萬元以上總部經濟類項目給予一定的資金扶持。6月份以來,宜昌市各級部門現場解決了282個堵點難點問題。(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唐宜貴 吳擒虎 通訊員 顧鵬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