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黃岡建改51.7萬座無害化戶廁 2020年徹底告別旱廁

2018-09-28 14:55:13|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趙佳雯

  廁所內裝配了抽水馬桶和洗臉臺,進口處擺放著綠色植物。“以前廁所臭氣熏天,無法立足,現在這些公廁既衛生又方便。”在黃州區路口鎮,最近新建或改造的一批現代化農村公共廁所得到村民交口稱讚。

  小廁所,大民生。黃岡將農村“廁所革命”作為改善大別山老區群眾人居環境的樣板工程。從2018年開始,黃岡將在3年內完成51.7萬座農戶無害化廁所、4035座農村公廁的建設任務;2020年底,實現農村無害化廁所全覆蓋,徹底告別臭氣熏天的旱廁。截至9月5日,黃岡已完成農戶無害化廁所建改14.1萬戶,農村公廁建改1294座,進度位居湖北省前列。

  據了解,黃岡把“廁所革命”納入縣市區黨政領導班子和市直單位領導班子目標責任考核內容。黃州區、紅安縣、麻城市、蘄春縣、黃梅縣等地均由一名副縣級幹部主抓“廁所革命”,有力加快了工程建設。

  黃岡有平原、山區和丘陵,地理環境、經濟條件差距較大。在具體推進過程中,該市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積極探索符合當地條件的農村“廁所革命”推進模式。黃州區將“廁所革命”融入美麗鄉村建設,與農村污水治理工程一同建設、一次達標,成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節點。在城市和鄉鎮近鄰的村莊,生活污水就近納入城市和鄉鎮污水收集管網統一處理;居住分散、人口規模較小、地形條件複雜的村莊則採用污水凈化池、光伏微動力等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實現生活污水治理全覆蓋。

  浠水推行“縣統籌、專班統核、鎮村統購、村統裝、戶統一”的“五統一”工作模式,形成合力推動農村“廁所革命”。由縣政府統籌工作,縣直相關部門成立審核專班,負責核實、驗收和獎補資金撥付;鎮村統一選擇有資質的供貨商批量供貨;以村為單位統一安裝,由農戶負責自家化糞池選址、挖填坑和化糞池進出水管購置。蘄春整合資源、因地制宜推出6種改建模式,受到廣大農民的歡迎。

  黃岡還積極探索運用政府購買服務的市場化手段,將廁所管理與服務納入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範疇,由專業公司對廁所進行日常保潔、維護、無害化處理及資源綜合利用等後續管理工作。有條件的縣市區,探索建立糞污處理農戶付費制度,完善財政補貼和農戶付費合理分擔機制。同時,倡導村集體和社會資助,建立多元化資金保障機制。(湖北日報記者陳世昌、通訊員肖昶、陳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