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名樓”黃鶴樓首次展出百餘件設計手稿
“江南名樓”黃鶴樓怎麼來的?在28日黃鶴樓舉辦的“匠之心、鶴之情——當代黃鶴樓建築設計與壁畫創作手稿展”上,百餘件創作設計手稿首次亮相。一幅幅匠心獨運的設計手稿,仿佛將人們帶回到40年前黃鶴樓重建時的歲月。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千百年來,黃鶴樓與岳陽樓、滕王閣並稱“江南三大名樓”。據相關考證,黃鶴樓始建於三國,至今已有1700多年曆史,屢毀屢建。僅明清兩代,黃鶴樓就被毀7次。
本次展覽總共展出歷史創作手稿109件,其中包括此前數座被損毀的黃鶴樓手繪稿,以及40年前黃鶴樓重建設計者向欣然的設計手稿。
年近耄耋的向欣然老人回憶起40年前參與黃鶴樓重建設計時的情形。他説,在1978年湖北省委召開的“關於重建黃鶴樓的情況彙報會”上,大家提出要把古代黃鶴樓建築上的優點吸收過來,結合現代建築藝術和材料,創造一個“具有社會主義時代特點”的新黃鶴樓。
為設計好新黃鶴樓,向欣然和其他設計者們參閱了大量關於黃鶴樓的歷史典籍、詩詞歌賦和民間傳説。對於一些珍貴的歷史圖像,他們用原始的抄繪方式把主要形象描畫下來,以供設計時比較和論證。
設計者們先後根據原畫抄繪了宋代界畫《黃鶴樓》,以及元代永樂宮壁畫《武昌貨墨》、元代畫家夏永繪樓閣圖、明代畫家安正文繪圖、清代雍正《湖廣通志》圖考上的黃鶴樓,並據照片等圖像文獻抄繪了清代同治年間和太平天國時期的黃鶴樓。這些手繪稿如今已成為黃鶴樓彌足珍貴的文化資源。
汲取了歷史文化精粹,設計者們閱過千樓,又上高樓。最終,向欣然設計的黃鶴樓“高五層、攢尖頂,四望如一,層層飛檐”,看上去既像清代黃鶴樓,又有顯著不同。這幅設計稿匠心獨運、精美絕倫描繪出當代黃鶴樓雄姿,成為黃鶴樓復建的首選方案。
“1978年那年,改革開放的風潮正在江城武漢涌動。一個更好的黃鶴樓,是中國改革開放偉大歷史的見證,也是中華民族文化傳承創新的體現。”向欣然説。
據武漢市黃鶴樓公園管理處主任董衝介紹,作為“天下江山第一名樓”和“江南名樓”,黃鶴樓已成為武漢一張亮眼的名片,自復建以來共接待遊客近億人次,其中包括來自64個國家和地區的130多位政要、名人。(新華社武漢記者馮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