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工匠精神生長裂變——來自宜昌高新區創新型企業的調查
圖為:安琪宜昌生物産業園生産車間。
圖為:宜昌長機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員工正在加工精密蝸輪。
圖為:宜昌黑旋風鋸業股份有限公司智慧化車間。
9月16日,超強颱風“山竹”來襲。在珠江口佈置的雷達系統,經受住了颱風的考驗,並收集到寶貴的氣象數據。這套雷達出自宜昌高新區中南鵬力公司。
一年種苗,十年植樹,三十年成林。始建於1988年的宜昌高新區,2018年迎來“三十而立”。
30年前,高新區還是傳統磷化工獨大,如今,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和現代服務業等五大新興産業正在崛起,一批“科技小巨人”企業成為勇立行業潮頭的“單項冠軍”。
沉下心來搞研發,精益求精做産品,讓寶貴的工匠精神生長裂變,是宜昌高新區成長的秘訣之一。
專注“小物件”成就一批“單項冠軍”
在宜昌長機科技公司,偌大車間裏,現代化生産設備一字排開。員工們將一個個小鑄件迅速取放在生産線上,經過機床自動打磨,一個個被應用於汽車轉向器的“小物件”完美下線。
“別小看這些小模數齒輪,作為機器人、航空航天領域的關鍵零件,其品質優劣直接關係到産品的性能和壽命。”長機科技公司副總經理李萌説,“航空航天領域對零部件的要求幾近苛刻,國內只有長機能提供高精度小模數數控插齒機。”
長機科技公司前身是宜昌長江機床廠,幾十年如一日,心無旁騖地做著“自己擅長的事”,製造插齒機、銑齒、滾齒、磨齒等産品。精密機床向來是歐美和日本等國家製造業的重器。如今,長機科技也能與之一較高下。
2017年,長機科技自主研發的滾齒機與國際一流企業競標勝出,成功進入印度市場,中國滾齒機首次走出國門。在競爭激烈的高端數控插齒機行業,長機科技成功進入韓國現代汽車生産線,在德國、美國、捷克等十多個國家也頻頻亮相。長機科技已成為亞洲唯一的全系列制齒裝備研製企業。
宜昌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汪元程説,宜昌高新區始終集中優勢兵力,主攻“精品製造”,不求大而全,但求小而精。從種子到大樹,找準突破點,培育了一批行業領先的“單項冠軍”“配套專家”和“科技小巨人”。
安琪酵母30多年專注于酵母這個小領域,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三大酵母公司,産品銷往150個國家和地區,實現“凡是有麵包的地方,就有安琪酵母”。
黑旋風鋸業25年專注小小鋸片,成長為國內規模最大、品種規格最齊全的金剛石鋸片基體製造企業,鋸片精度、尺寸公差、使用壽命達國際先進水準。
精準扶持鼓勵企業沉下心搞研發
過去,海上搜救面臨“以命換命”的困局。而今,一款“宜昌造”改變了這一局面。
走進中南鵬力公司,一輛豪華“房車”奪人眼球。公司副總經理陳智會自豪地介紹,這是公司自主研發的海洋環境監測平臺。經過數十年不斷技改和創新,終於推出了這套成熟的系統。
該平臺搭載了高頻地波雷達系統、光電監控系統和氣象傳感系統,能實時有效地獲取50km範圍海面上風、浪、流、溫度、濕度等圖像視頻數據。一條條安全數據被清晰列出,並附上相應定位、視頻監控和趨勢演變,還能進行事故風險預警及後果模擬分析,極大適應了遠海航運的需要。
陳智會説:“美麗的大海暗藏危機。有了這個監測平臺,就像在陸地上有了導航,幫人們避開重重危機。”
2017年,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海洋環境安全保障”專項中,中南鵬力承擔了“海上搜救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為我國打造出一套海上突發事件應急保障信息平臺。
宜昌高新區經濟發展局局長馬學林説,新一輪技術改造要從産能擴張轉向內涵發展。宜昌高新區安排不低於30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支持企業加大技改投入。對於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重大技改項目,高新區還採取“一事一議”的方式,給予精準扶持。
2018年5月,長機科技獲得了70多萬元的技改扶持資金。在技術改造上投入600多萬元的宜昌金海科技公司,也獲得了60萬元的技改補貼。
湖北億立能科技公司自主研發的智慧氣泡水位計,能高精度地測量水位,打破國外10多年的市場壟斷。該技術成功應用於三峽工程、向家壩電站等全國水利信息化項目,並被列入水利部重點推薦名錄。
宜昌微特電子經過16年潛心研發,開發出起重機的安全保護控制系統,能清晰“看到”起重機的運行狀況並避免發生事故,獲得150多項專利。該公司參與起草了4項行業國家標準。
搭起滋養匠心的溫床
隨著裁判員一聲令下,叉車駕駛員繫上安全帶,啟動叉車,鳴笛一聲,升起貨叉,穩穩托起放有礦泉水瓶的托盤,迅速運到指定地點,贏來一片喝彩。
這是金寶樂器叉車操作職業技能大賽的現場,也是宜昌高新區舉辦全區技能競賽活動的縮影。2012年前,這裡的勞動競賽僅限于幾家大企業,競賽形式和內容也很單一。近幾年,高新區廣泛動員,在頻繁的勞動競賽中,錘鍊企業和員工的工匠精神。
2017年,高新區勞動競賽企事業單位覆蓋面超過90%,1057家企事業單位開展勞動競賽,職工參與率達90%,參賽職工2萬多人。競賽中,涌現了一批技術標兵、崗位能手。
高新區評選“高新工匠”,完善培養和激勵機制。鋼琴整音技師、裝配鉗工、機修組長、機場保潔主管……一大批默默無聞的優秀工匠,被推上領獎臺,受人敬仰。
定期開設“宜昌工匠大講堂”,百餘家企業職工一起聆聽工匠的故事。宜都中機環保公司技師辛祖善多年研究輸送機,破解了多項技術難題,效率提高6倍,成為中國援建埃塞俄比亞發電工程的重要設備。為表彰辛祖善,公司成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職工創新工作室。聽了辛祖善的故事,現場職工們深受觸動:“小崗位也有大舞臺,小工匠也有大奔頭!”
五年來,高新區涌現出全國勞模一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一個,湖北省勞模、省五一勞動獎狀、省五一勞動獎章、省工人先鋒號8個。高新區被列為湖北省十個工業園區勞動競賽示範,在省級經驗交流會上發言。(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唐宜貴 吳擒虎 通訊員 陳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