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黃鶴樓重建工程總設計師向欣然:一座樓讓武漢人記得住鄉愁

2018-10-15 10:35:57|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1978年,湖北重建黃鶴樓,一座樓,讓武漢人記得住鄉愁

黃鶴樓重建工程總設計師向欣然:一座樓讓武漢人記得住鄉愁

圖為:向欣然與他設計的黃鶴樓。(視界網 寧葉子 攝)

  黃鶴樓天下聞名,與湖南嶽陽樓、江西滕王閣並稱“江南三大名樓”。

  黃鶴樓始建於西元223年,有1795年曆史,期間屢次被毀又屢次重建。它不僅留下了眾多文人墨客的詩詞佳作,也見證了荊楚大地波瀾壯闊的歷史。

  1978年,黃鶴樓重建工作啟動,1985年,黃鶴樓建成並對外開放。原中南建築設計院副總建築師向欣然,是黃鶴樓重建工程的總設計師。他接受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採訪時説,如果沒有改革開放帶來的一系列積極影響,重建的黃鶴樓很可能不是今天這個樣子。

  老省長拍板:就用這個方案

  8月28日,記者在中南建築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見到78歲的向欣然。雖然早已退休,但他仍經常參加與黃鶴樓有關的活動。

  現在蛇山上的黃鶴樓,是以清代黃鶴樓為原型,高五層、攢尖頂、四望如一、層層飛檐,具有清代黃鶴樓的基因,但又有顯著區別。

  “其實早在1975年,武漢市就著手重建黃鶴樓。到1977年已經做好了設計方案,也是以清代黃鶴樓為原型。”向欣然回憶。這個時候,突然有人提出,清政府1868年重建黃鶴樓,目的是為慶祝成功鎮壓了太平天國運動,新建的黃鶴樓再以清代黃鶴樓為原型不妥。

  “清代黃鶴樓留有照片,其圖案曾廣泛用於海報、商標,在老一輩武漢人印象中,黃鶴樓就該是那個樣子。”向欣然説,要重現百姓記憶中的黃鶴樓,以清代黃鶴樓為原型是最合適的。但在那個年代,思想相對僵化,人人都害怕被貼上“不講政治”的標簽,重建計劃一度暫停。

  1978年5月,一篇名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特約評論員文章在《光明日報》刊發,掀起了席捲中國的真理標準大討論,思想路線上撥亂反正,打開了改革開放的新局面,人們從深處打破觀念上的藩籬,衝破思想的枷鎖。也是在1978年5月,湖北省委、省政府重啟黃鶴樓重建工作,開始徵集黃鶴樓重建方案。

  “當時徵集了20多個方案,設計五花八門,像什麼的都有,就是不像黃鶴樓。”向欣然説。但隨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深入人心,重建工作的決策也不斷走上正軌。1980年2月,時任湖北省省長的韓寧夫在最後一次方案評審會上問他:“重建的黃鶴樓會跟你的設計圖一樣好看嗎?”向欣然給出了肯定的答覆。

  老省長最終拍板:就用這個方案重建黃鶴樓。

  黃鶴樓上建餐廳?堅決不行

  1981年10月,黃鶴樓重建工程正式動工。在黃鶴樓重建施工的過程中,讓向欣然印象深刻的是當時社會風氣的轉變。

  “文革”時期,知識分子被打成“臭老九”,受盡屈辱。1978年3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全國科學大會。鄧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生産力”的著名論斷,確立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根本方針。

  向欣然在黃鶴樓重建時,明顯感受到大家對科學、對知識分子的尊重。“當時武漢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都很關心黃鶴樓重建,但他們沒有對重建工作指手畫腳、橫加干涉,而是充分聽取並採納專家的合理建議,這給了我極大的鼓舞。”

  實際上,黃鶴樓的功能是什麼,在當時有很多不同意見。有人提出,黃鶴樓建成後應當作為一座博物館,陳列展示湖北具有代表性的文物。還有人提出,要在黃鶴樓的五樓修建高檔餐廳,對外國遊客開放以賺取外匯。向欣然認為它應該用來展現黃鶴樓歷史文化、體現它千餘年的歷史深度。

  頂著重重壓力,堅持自己的看法。向欣然説:“黃鶴樓必須展示歷史上的黃鶴樓文化,要成為黃鶴樓詩詞、傳説、楹聯、書畫、碑刻的載體。”好在這一主張得到領導支持,使得他可以全身心投入工作。建築施工設計、室內設計、公園總體規劃以及園林景觀設計……150張設計圖紙基本手繪,由於過度勞累,向欣然體重急劇下降。

  1985年6月11日,黃鶴樓建成對外開放。當時互聯網還未普及,但黃鶴樓建成的消息還是迅速傳遍世界,並引起巨大反響。

  “那時有不少武漢籍海外華人來信表達內心的激動。黃鶴樓重建,不僅恢復了武漢的城市地標,同時也讓武漢人的鄉愁有了寄託,凝聚起了海內外武漢人的感情。”幾十年來,世人對重建的黃鶴樓給予了高度評價,讓向欣然十分欣慰。

  搞不好黃鶴樓,我去跳長江!

  重建黃鶴樓主樓,需要600萬元人民幣。而那時中國經濟還很困難,出於成本考慮,有人反對重建。即便重建開始,也有專家不看好黃鶴樓的前景,認為30年也收不回這筆投資。向欣然認為,他們低估了黃鶴樓的經濟價值,也低估了湖北的發展速度。

  在重建黃鶴樓的一次協調會上,有領導問向欣然:你能把黃鶴樓搞好嗎?向欣然答:搞不好黃鶴樓,我去跳長江!此言一齣,四座皆驚。

  1985年是全面貫徹執行《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的第一年。這一年4月,湖北省六屆人大三次會議召開,確定了堅持改革開放、搞活,促進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協調發展的基調。鄧小平視察南方併發表重要談話後,湖北進入發展快車道。2017年,湖北GDP位居全國第七位。

  “黃鶴樓建成開放後,黃鶴樓公園建設仍在繼續。”向欣然告訴記者,黃鶴樓建成後,他還設計建造了南樓、白雲閣、擱筆亭、涌月臺、跨鶴亭等一系列人文景點以及建築,到2000年,向欣然退休前完成了黃鶴樓公園最後一個大型景點——吉祥鐘。這時,黃鶴樓創造的經濟效益不僅早就收回了當時的投資,還為公園後續建設持續提供了資金支持。

  到2005年,黃鶴樓累計門票總收入達4億元。高鐵開通後,黃鶴樓更成為湖北旅遊的風向標。2010年,黃鶴樓公園接待遊客超過172萬人次,年收入首次破億,成為大武漢最具地標性的旅遊名片和對外開放的窗口。2017年,黃鶴樓遊客量達340萬人次,高峰時一天接待遊客將近5萬人次。2018年初,英國首相特雷莎·梅來到黃鶴樓,並在西平臺觀看了京劇表演《美猴王賀新春》。

  作為“天下江山第一名樓”和“江南名樓”,黃鶴樓已成為武漢一張亮眼的名片,自重建以來共接待遊客近億人次。歷史和現實相互映照,黃鶴樓早已走進武漢人的心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能參加黃鶴樓的重建,是我這輩子做的最有價值的一件事!”向欣然説。(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彭一葦 通訊員 蔡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