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非洲4600多口“湖北水井”的故事

2018-10-22 15:10:35|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程茜

非洲4600多口“湖北水井”的故事

圖為:水井出水了,當地居民歡呼雀躍。(圖片由李保紅提供)

非洲4600多口“湖北水井”的故事

圖為:打井隊在崎嶇山路上運輸物資。

  有這樣一群湖北人,他們遠離故土紮根非洲,20年專注一件事——為當地人民打井。

  他們是湖北省地質環境總站非洲事業部的員工。1998年2月,李保紅等一行8人前往非洲,組成迦納項目部(現為非洲事業部),開拓水井市場。20年來,該事業部已累計完成各類水井施工4600多口,城鎮供水系統項目20多個,解決了近800萬非洲人民的生活飲水問題。

  10月16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通過越洋電話,連線遠在迦納的李保紅,跨越8小時時差,聽他講述20年來的非洲打井故事。

  老領導“托孤”

  千難萬苦中打出第一口井

  第一口井的艱辛,李保紅一輩子也不會忘。

  非洲最顯著的特點是缺水,河流較少,但有較豐富的地下水。井水是不少當地居民唯一飲用水源。

  20年前,項目部在迦納中標的第一個水井施工項目,位於該國最北端的上東部省。上東部省屬於嚴重缺水區,旱季白天氣溫高達45℃,“雖然穿著登山鞋,也依然能感到腳底發燙。”到夜晚,氣溫又驟降到10℃左右。懸殊的溫差,擊垮了不少人的身體。

  讓李保紅忍不了的,還有食物。施工隊每天的餐食只有番茄和洋蔥,“吃上葉子菜是一種奢望,我現在非常不喜歡吃洋蔥,就是因為當年吃太多了。”李保紅笑稱。

  工作至深夜,打開一張行軍床,露宿野外,蚊蟲叮咬都是常態。“書上寫的霍亂、瘧疾,我們都親身經歷、親眼見證過。”李保紅回憶,當時項目部一位老領導不幸感染瘧疾,由於條件艱苦,醫療條件有限,病情一度非常嚴重。老領導沒提任何要求,只是將他叫到跟前,將保險櫃密碼、項目部的相關重要情況一一告知。“這就是托孤啊。”李保紅感嘆,一方面擔憂無法向其遠在中國的親人交待,一方面又為老領導對事業的忠誠深深感動。“萬幸,老領導挺過來了。”

  在當地,居民每天都需要前往十幾公里之外的淺塘取水。塘水含有一種名為幾內亞蟲的寄生蟲蟲卵,對人體健康危害極大,所以飲用之前必須燒開,再進行冷卻。因飲用不乾淨的水,而導致下肢浮腫、甚至殘疾的非洲兒童比比皆是。這些孩子的身體狀況深深刺痛了李保紅的心。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早日打出水井,讓孩子們喝上健康的水。

  不久,第一口井打出來了!捧起潔凈的水,當地居民歡呼雀躍。他們載歌載舞,給施工隊送來羊和珍珠雞以示感謝,並稱他們為“真主派來的送水使者”,給當地人民帶來了生命之水。

  在迦納,許多村莊的第一口水井,都是這支湖北隊伍打出的。

  每到一個村莊打井,施工隊都會被當地村民圍觀。有的村莊甚至會以當地傳統儀式,祈禱施工隊成功打出水。“看到他們如此虔誠,真的非常感動。”李保紅回憶。

  足跡遍佈犄角旮旯

  沒有湖北人打不了的井

  初入非洲,人地兩疏,由於對氣候條件、迦納水井市場運作方式不盡了解,該團隊第一個中標的項目並未在合同期限內完成,還上了迦納供排水系統的“黑名單”。“之後的兩三年,無論怎麼投標,就是無法接到項目。”李保紅稱,當時非常焦慮。

  通過與當地人深入交流、了解市場,李保紅積極探尋不同地層所需的工藝形式,施工隊逐步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水井施工運作方式,重新獲得了迦納市場的青睞。

  為增加貧瘠井出水量,提高成井率,2006年,該團隊在國內現有設備基礎上,自主研發設計出了一套水力壓裂工藝設備。經過多年的生産實踐證明,該工藝設備在安全性、經濟性和操控性三項技術指標均佔優勢,牢牢佔據了迦納水力壓裂市場,創立了揚名迦納的湖北品牌。“沒有進不了的地方,沒有打不了的井。”李保紅回憶,事業部的足跡已遍及迦納全國10個省份,“每一個偏遠村莊、犄角旮旯,我們都去過。”如今,非洲事業部已取得了迦納建工部頒發的供水與建築資質(級別K1D1)、迦納水資源委員會頒發的最高級別專業打井資質,被公認為迦納最好的打井公司。(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廖志慧 見習記者 劉宇 通訊員 張宏福 鄒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