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孝善是更全面的精神扶貧——英山農村“道德講堂”觀察
10月,湖北省有關部門對計劃2018年脫貧摘帽的17個縣進行預評估。10月22日,英山縣的反饋結果出爐,其中群眾滿意度超過99%。英山縣委負責人欣慰地表示:近5個月來覆蓋英山縣農村的“道德講堂”活動功不可沒。
舉辦這一活動,源於精神扶貧中遇到的新問題。
以往,精神扶貧重點是扶志扶智。英山曾開展“我脫貧我光榮”等主題活動,對推動貧困戶自主脫貧起到一定作用,然而,少數貧困戶在脫貧過程中盲目攀比、不知感恩以及不孝老敬親、不守公德等問題並未解決。
英山就出現這樣的現象——
有的貧困戶不缺“志”,脫貧願望很強烈,也不缺“智”,甚至很精明。他們纏著扶貧幹部要錢、要物、要政策,滿足不了就指責、抱怨;有的貧困戶脫貧了,建起新房,卻讓老人繼續住在舊房裏;有一個農戶家裏三個兒子,都不願贍養老人,向村裏提出讓老人單獨立戶,這樣就能享受貧困戶待遇……
這些現象引起英山縣委一班人深思。大家討論後達成共識:精神扶貧不是只為解決眼前的物質脫貧,應進一步深化內涵,把扶志扶智與扶良扶正結合起來,在大別山鄉營造出尚德崇善、感恩奮進的濃厚氛圍。用什麼方式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一番思索後,英山縣委決定:把“道德講堂”搬到農村去!
據了解,“道德講堂”由江蘇省常州市首創,後被中宣部向全國推廣。這個活動以往多在文明單位內部和城市社區舉辦,英山將它請到農村,為何?
英山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盧峰介紹,“道德講堂”主要推廣中國傳統的孝善文化,這在農村精神扶貧中非常需要,孝善之人懂得感恩,才會對黨的扶貧政策作出積極回應。英山不少單位以前舉辦過“道德講堂”,這些單位如今都有對口幫扶的村,把“道德講堂”完善後複製到農村,技術上不存在障礙。
4月24日,英山縣地稅局與金家鋪鎮汪河村聯合舉辦的“道德講堂”率先啟動。當晚,村文化廣場燈火通明,人頭攢動。開場舞、齊唱《公民道德歌》、看模範人物視頻、聽村裏好婆婆好媳婦講故事談感悟、誦讀經典家書、向村裏評出的道德之星頒獎,最後是村民參與的文藝匯演。一個個環節依次進行,300余位村民興奮著、感動著。村黨支部負責人感慨:沒想到活動效果這麼好!
此後,各村爭先恐後舉辦“道德講堂”,不僅幫扶單位和村兩委積極,村民參與熱情也異常高漲。9月30日晚,石頭咀鎮馮畈村“道德講堂”成功舉辦。至此,英山縣313個村實現了全覆蓋。
英山縣文明辦主任鄭瓊介紹,英山外出打工人多,農村平日難有這樣的活動,每次“道德講堂”都成為熱鬧的節日,不僅村裏男女老少早早圍聚,不少在外的老闆、打工者也趕回來參加。8月30日晚,陶家河鄉英太寨村的“道德講堂”,甚至把相鄰的安徽省岳西縣村民引來“圍觀”。
根據農村實際和精神扶貧需求,英山對“道德講堂”的內容上作了調整。一是聚焦孝善文化,一般不直接講脫貧,而是從道德和法律上引導村民孝老敬親、感恩包容,弘揚賢良方正之風;二是用身邊典型引路,看模範人物視頻、聽村民講故事談感悟、向有德之人致敬(頒獎)等環節,都儘量用本村本鎮的鮮活事例;三是增加群眾參與的文化活動環節,如歌舞表演等,營造歡樂氣氛,增加“道德講堂”的吸引力。
在此期間,許多感人故事被挖掘出來。紅山鎮葉家坊村村民萬其全,十幾年來默默照料兩位五保老人,以前在葉家坊村只有少數人知道,在“道德講堂”上由其他村民講述,大家才知道好人就在身邊。事跡傳到其他村,前文提到想讓父母單獨立戶以便享受貧困戶政策的三個兒子羞愧了,撤回申請,決定好好贍養父母。
誦讀家書環節,讀的大部分是村民和駐村幹部寫的家書,讀者動容,聽者親切。英山縣司法局駐方家咀鄉古聖寨村扶貧工作隊員楊啟瑋在“道德講堂”上讀了寫給父母的家書。他感慨,多年來習慣了打電話、發短信,這是第一次寫信,讓自己對父母的愛、對工作的意義有了更深認識。這個精心設計的環節,拉近了英山縣800余名駐村幹部與群眾的情感。
“道德講堂”活動不僅讓村民享受了從未有過的歡樂夏日,更在這個深度貧困縣營造出積極向上的社會風氣,推動精神扶貧向更深層次發展。(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兵 柯利華 通訊員 胡天堂 吳滕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