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鶴樓講解古詩詞 旅遊志願者為古色旅遊添“古香”
原標題:在黃鶴樓講解古詩詞 還懂手語服務聽障遊客 旅遊志願者為古色旅遊添“古香”
旅遊志願者龔禮嫻(左)在服務遊客 武漢旅遊志願者服務隊供圖
“崔顥的一首詩作《黃鶴樓》,李白竟然為之擱筆,這是為什麼?”在黃鶴樓公園,一群遊人經過不起眼的“擱筆亭”非常好奇,詩詞志願講解員龔禮嫻為大家講起了這其中的小故事,原來亭名取自盛唐時期黃鶴樓上“崔顥題詩李白擱筆”的一段佳話。在龔禮嫻生動的講解下,一些經過的遊客也紛紛駐足傾聽。
這幕場景,在武漢古色旅遊地標黃鶴樓已是常態。2018年以來,武漢市旅遊委八支部與黃鶴樓公園服務支部共同開展以“黨旗引領古色旅遊鏗鏘前行”為主題的黨建品牌創建活動,其引領的武漢旅遊志願者服務隊的志願活動,不僅服務了遊客,還能讓遊客更深入地了解黃鶴樓背後的典故,為形成古色旅遊的特色“助力”。
講解景區詩詞歷史
志願服務助力“古色旅遊”
“星級導遊”龔禮嫻就是來自武漢旅遊志願者服務隊的一名志願者。“很多遊客去黃鶴樓遊玩都是隨意遊覽,拍拍照就走,對於黃鶴樓的典故都不清楚。”參加志願服務活動時,龔禮嫻會在黃鶴樓進行詩詞講解,幫助更多遊客加深對黃鶴樓的歷史和文化的了解,“比如在詩詞碑廊有1700多首詩詞,提到的名人也特別多,我會以其中一位大家耳熟能詳詩人的詩詞為例,講一些背後的小故事,加入一些趣味性的解説,來幫助大家了解這些詩詞。”
武漢旅遊志願者服務隊對黃鶴樓景區的志願活動,不僅僅局限于詩詞講解。還有一些志願者在活動中給一線導遊人員和遊客發放飲用水、武漢地圖等物資,引導遊客拾撿垃圾、文明旅遊,做著看似小事、但意義不凡的日常工作。
在十一期間“文明旅遊為武漢加分”的文明勸導行動中,旅遊志願者們進行服務時,遊客的文明素質讓他們很難忘。中國地質大學的孫輝説,他在發放文明垃圾袋時,發現很多人都自帶了垃圾袋,沒有帶的遊客也會主動找他索取,“只要合理引導提供條件,大家都可以做到文明出遊。”
年齡最小的志願者于書可才6歲,和媽媽朱穎慧一起當文明勸導者。起初于書可不敢説話,媽媽和志願者叔叔們鼓勵他要勇敢。當於書可鼓足勇氣將垃圾袋遞給一位阿姨時,阿姨高興地説:“謝謝你小朋友,我們一定不亂扔垃圾。”
會手語服務 學急救技巧
旅遊志願者掌握多項技能
武漢旅遊志願者服務隊前身是2012年成立的武漢市旅遊局學雷鋒志願者服務隊,2015年9月才由國家旅遊局正式命名組建。這支隊伍裏不僅僅有優秀的旅遊工作者、旅遊愛好者,還有在校大學生。目前全市有1556名旅遊志願者登記在冊。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遊客,志願者們掌握了工作之外的各項技能。“星級導遊”龔禮嫻就是一位會手語的旅遊志願者,通過參加市旅遊委組織的手語培訓、自己上網尋找視頻教程等方式,龔禮嫻能用簡單的手語和有聽力障礙的遊客問好,引導他們去想要去的地方。有一次志願服務時,龔禮嫻發現有一個孩子不茍言笑,她講解時,孩子母親就會半蹲在孩子身邊。原來這名孩子患有先天性聽力障礙。龔禮嫻用簡單的手語向孩子問好,孩子一瞬間就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旅遊志願者、導遊袁智是一名應急旅遊志願者,積極參加各項安全應急培訓演習。為學好應急處理,他曾經跟著長江志願者服務隊的隊員學了好幾個月。憑藉著積累的應急處理知識,處理了多次突發事件。他回憶,有一次在景區志願服務時,遊船剛剛離岸,一位遊客探身時突然落水了。所幸水並不是很深,袁智趕緊跳到船上,拉著該遊客的胳膊窩,將他背靠船幫拉到船上,再將遊客移到岸邊平躺,進行按壓性人工呼吸。救助時間非常短暫,遊客當時就吐出水來,恢復了正常呼吸。
長江日報記者獲悉,近4年來,武漢旅遊志願者服務隊已經舉辦了54場旅遊志願者服務主題活動,志願服務達33560個小時。他們長年分期分批在全市重要景區、交通集散地主動承擔志願服務,為遊客送溫馨,為行業樹形象,為城市揚文明。(長江日報記者黃麗娟 通訊員武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