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海峽兩岸合作新平臺——襄陽首屆“電博會”側記
圖為“電博會”現場。(視界網 周力帆 攝)
“以前都是在書本、電視裏看襄陽,這次算是親眼見到了。”11月8日,襄陽首屆海峽兩岸“電博會”的展覽現場,台灣淩群電腦企業集團市場暨産品行銷事業群專案處長張倉尉説,“我跟襄陽其實也很熟啊!”
“《三國演義》120回裏,有32回故事發生在襄陽,還有諸葛亮的隆中躬耕地。”張倉尉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聽説襄陽的地區生産總值去年過了4000億人民幣,確實是了不起的成績,相信以後還會更加繁榮。
著眼于在內陸拓展市場,張倉尉此次參展主要推介公司的智慧化系統服務解決方案。一上午,不停有人前來洽談、留電話、換名片。
在襄陽市的首屆海峽兩岸電子信息博覽會上,台灣電機電子公會組織了約150名臺商參會。襄陽體育館內,一樓專業展區以特裝和主題館為主,創瑞科技、偉光電子、友信電器、徠卡電氣等企業圍繞汽車及零部件産業,推出了尖端、新型的電子信息産品;台塑網科技、光寶科技、台灣綠色生産力基金會等企業,以綠色為主題,帶來了節能産品和能源管理服務。體育館二樓回廊,除專業展區68個展位外,還有“名品匯·台灣風情”等20個展位;金門高粱酒、台東手採綠茶、天目瓷盞等名特優産品,吸引了不少市民選購。
“我們是台灣的獨資企業,這次參展帶來了先進的溫度開關、馬達保護器、車用斷路器等系列産品。”寧波友信電器有限公司業務經理龍紅兵介紹,襄陽有東風日産、揚子江客車、神龍發動機等企業,還有美洋、雅致等新能源整車廠,此次前來就是為了探看市場行情。
“襄陽的營商環境很好。”臺商宋奎武先生介紹,2018年想在襄陽自貿片區設立一家從事戶外智慧穿戴設備生産銷售的企業,7月初第一次來考察,7月26日第二次來就簽訂了購買廠房合同,並辦理了工商註冊等事項。從考察到項目落地,只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據悉,2018年9月宋先生企業的第一條生産線投入試生産,全部達産後可實現年出口額約800萬美元。
據介紹,2018年以來,已有4家台資企業在襄陽自貿片區內註冊。
“此次盛會,為海峽兩岸的産業合作,搭建了一個新的平臺。”蘇州徠卡電氣技術有限公司業務經理周宗璽參展襄陽首屆“電博會”,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
11月7日,“電博會”舉辦了新能源汽車及汽車電子産業論壇、智慧生活暨大健康産業論壇,與會嘉賓對於未來産業發展的焦點和趨勢,展開了深入交流。11月8日,參加“電博會”的台灣客商,對襄陽的汽車、電子信息産業進行了實地考察。隨後的産業項目對接會上,襄陽企業負責人紛紛表示,希望能引進台灣在電控和自動駕駛、物流管理等方面的一些先進技術和經驗,推進企業生産提質增效。台灣嘉賓們也表示,襄陽産業實力雄厚,發展勢頭強勁,將在電子信息、汽車産業等方面加強對接和交流。
“不過也有美中不足。”周宗璽表示:比如展館小了,僅有205個展位,但參展企業就多達150余家;而展會偏專業,天氣又冷,客流量不大。
周宗璽介紹,他們在馬鞍山、長沙等地參加展會時,地方政府直接發文,要求相關企事業單位組隊前來參觀,這樣大大提升了展會效率。
“非常感謝提出這些問題和建議。”襄陽市委副秘書長、臺辦主任毛洪波表示,襄陽市相關部門將會認真聽取和吸收社會各界人士的意見建議,力爭將下一屆電博會辦得更加精彩圓滿。(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夏永輝 通訊員 李俊 肖陽)
連結
82家臺企紮根襄陽
鄂西北崛起台資企業密集區
11月8日從襄陽首屆海峽兩岸電子信息博覽會獲悉,襄陽市2018年前三季度新增台資企業10家,襄陽市累計註冊台資企業200家,正常生産經營的有82家,實現年産值360多億元人民幣,臺企聚集程度在鄂西北及鄂豫陜漢江流域首屈一指。
據介紹,襄陽首家台資企業誕生於1991年。現全市共有襄陽臺商工業園、老河口台灣農民創業實驗園2個省級涉臺園區。其中,臺商工業園位於襄陽高新區,2009年成立,規劃用地2000多畝,現有台資企業20余家。老河口台灣農民創業實驗園位於老河口經開區,2011年成立,重點引進台灣農業科技企業落地,現有臺企6家。
據了解,襄陽現有的82家台資企業,主要涉及汽車製造及零部件加工、服裝及鞋帽加工、電子器件、房地産開發、塑膠材料生産、農副産品深加工等行業。2017年度,襄陽恩梯恩裕隆傳動系統有限公司以營業收入6.7億元的成績,進入襄陽工業企業百強榜單第34名,襄陽東昇機械有限公司、湖北臺基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分別入圍第42名、第66名。在工業企業納稅百強中,襄陽恩梯恩裕隆傳動系統有限公司以納稅5917萬元的成績,進入榜單第20名;此外,東昇機械、臺基半導體、廣佳汽車內飾件、襄誠鞋業等台資企業也分別入圍榜單。
襄陽高新區黨工委書記鄧卓海介紹,近年來襄陽市經濟發展迅猛,並塑造了優良的營商環境,臺企在襄陽的發展勢頭良好。如恩梯恩裕隆公司2014年簽約並實現當年投産,2016年實現産值4億多元;襄陽廣佳內飾件公司因市場業務猛增,原租賃廠房已不能滿足發展需要,目前已徵地35畝,並投資1.05億元建設新廠房擴大産能。(湖北日報記者夏永輝、通訊員李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