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爭做全球大健康産業鏈重要節點
原標題:規劃建設世界級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産業集群 武漢爭做全球大健康産業鏈重要節點
經過10年建設,武漢國家生物産業基地(光谷生物城)目前已集聚各類生物企業2000多家,2017年生物産業總收入突破1200億元,位列國家生物醫藥産業園區綜合競爭力第三位。
斐然成就得來不易。站在當下謀長遠,未來10年乃至20年,光谷生物城高品質發展之路指向何方?
11月12日,武漢建設世界級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産業集群規劃方案院士專家諮詢會在漢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濟、樊明武、馬丁,中國科學院院士葉朝暉等專家學者,受邀為武漢大健康産業發展建言獻策。
“核—極—園—圈”
武漢構建大健康産業梯次發展新格局
武漢建設世界級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産業集群規劃方案,重點聚焦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和相關研發服務、精準醫療、智慧醫療等産業發展。
方案近期規劃至2025年,打造武漢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産業集群,引領長江中游産業集聚發展,成為國家産業重點發展區域之一。遠期展望至2035年,武漢要爭做為全球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産業鏈和創新鏈上的重要節點。
武漢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武漢市基本構建了涵蓋醫藥、醫療器械、智慧醫療、精準醫療等細分領域20多個子行業種類齊全、規模結構互補的産業體系。從世界生物醫藥産業發展趨勢來看,目前正處於生物技術大規模産業化的開始階段,即將進入快速發展期,並逐步成為世界經濟的主導産業。隨著我國“健康中國2030”、創新驅動發展等重大産業發展戰略的引導,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改革,“生物經濟”初現端倪,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産業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為此,規劃方案提出,構建“核—極—園—圈”的梯次發展新格局,聚集優勢資源,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國內一流的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産業集群。
核,就是以光谷生物城作為産業驅動核,重點發展總部經濟、研發創新、創新型企業孵化,承接國際生物醫藥高端加工;極,即長江新城,以總部經濟、生命科技研發和精準醫療、智慧醫療為主要特色,發展形成高端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産業新的增長極;園,即在江夏、青山、新洲、黃陂等區,規劃建設現代醫藥、智慧養老、精準醫療等産業園;圈,是以武漢“1+8城市圈”為重點,加強與周邊城市的産業交流合作,形成以武漢為龍頭的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産業圈。
院士專家建言武漢生物産業發展
既要通盤考慮,也要細緻深入
武漢建設世界級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産業集群規劃方案,是否契合武漢生物産業未來10餘年的發展節奏?發展過程中還有哪些短板亟待補齊?就此,院士專家們紛紛給出意見。
中科院武漢分院院長袁志明説,方案為武漢生物産業未來的發展指明瞭方向,但後續仍需進行細化。比如當前武漢儘管擁有豐富的醫療資源,但在生物醫學服務體系構建上尚存短板,難以滿足未來需求。此外,如新藥研發、外包服務等重要領域還有許多功課要補,“重點領域固然要重點支持,但弱勢短板領域更需要支持,這樣才能全面均衡發展”。
中科院院士葉朝暉認為,要將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産業打造成武漢市經濟發展第三極,規劃還需做得更細緻深入。他説,當前的方案是大政策,要具體落實,還要層層細剝,讓産業發展的每一塊拼圖更清晰。“比如在醫學影像這樣的細分領域,未來該怎麼形成新的增長點,如何引進和培育企業,要有具體的措施。”葉朝暉説。
中國工程院院士馬丁指出,方案既要看長遠,也要接地氣。具體落實,則要找準小切口,做好長期投入的思想準備,一步一個腳印去實現。
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濟説,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武漢市著手制定方案,值得點讚。但當前武漢大健康産業的發展現狀,距離方案提出的目標還有不小差距,任務很艱巨。“大健康産業是朝陽産業,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産業是有望做成萬億級的。”周濟説,武漢要做好大健康産業的高品質發展,産業的集聚是關鍵之關鍵,要結合“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相關産業,要在培育、引進、發展大企業上做好文章,將武漢建成産業聚集的高地。同時,要在生物産業10年發展的臺階上,謀劃更新的政策、更優的落實,進一步完善方案,激發人的積極性。(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源 通訊員 田瑤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