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拼“天眼” 滑輪解難題 吊裝指揮官空中“玩拼圖”
原標題:巧手拼“天眼”,4450塊反射面單元嚴絲合縫;滑輪解難題,數噸重工件貼到艙壁—— 圖文:吊裝指揮官,空中“玩拼圖”
圖為:11月20日,周永和在工作現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朋 攝)
狹小船艙裏,他巧用滑輪,將數噸重的工件貼到艙壁;FAST“天眼”工程吊裝,他在“鍋邊”做文章,保證4450塊反射面單元吊裝嚴絲合縫……
43歲的周永和,幹起重工已經25個年頭。
在大山深處,在邊疆海島,他用武船軍工人的堅守和奉獻,詮釋工匠精神。
為練吊裝技術,他跟著師傅綁了3年繩子
11月20日下午2時,位於武漢市江夏區的武船集團重型裝備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船重裝公司)裏,一台32噸龍門吊(龍門式起重機)正在作業。
一位身著藍色工作服、戴頭盔的中年男子,正在用口哨和手勢發出指令,巨大的鋼結構被吊至指定位置。
這位中年男子就是周永和。“別看上面有司機,但能不能把東西吊到位,還要看起重工的。”周永和的工友笑著説。
周永和是黃陂人,初中畢業後考進武船技校起重專業學習,“進技校前,我連吊車都沒見過。”出身農村的周永和説,幹上這一行之後,才發現裏面不簡單。
在技校學了3年後,他進入武船重裝公司,他一邊買書看,一邊跟著師傅學操作。
幹起重工,先從綁繩子開始。“開始是師傅指揮,我綁繩子,比較簡單。後來我發現,工件能否按照預設角度到達指定位置,全靠繩子綁在哪,我就開始琢磨了。”
跟著師傅綁了3年繩子,周永和才開始單獨指揮吊裝。
鳥巢體育場,他巧用技術解難題
10年前的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相信很多人都還印象深刻,特別是開幕式上的九環球和閉幕式裏的記憶塔。
但很少有人知道,九環球和記憶塔是在一夜之間完成了更替。
2008年8月8日晚,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結束後,現場觀眾久久不願離場,看到這一幕,作為現場吊裝指揮,周永和心裏很著急。
九環球和記憶塔都在鳥巢體育場中央,事先被放在地下的坑洞裏。由於第二天開始就要進行比賽,就需要在開幕式結束當晚,完成九環球的拆除和記憶塔的安裝。
六邊形的記憶塔,有五層,如果一層層安裝,至少得半天時間。周永和想出採用多臺吊車安裝的辦法。當晚,四台吊車在四個角度同時作業,僅用3個多小時,九環球的拆卸和記憶塔的安裝就完成了。
在2010年某軍工項目施工中,在狹小的船艙裏,面對重達數噸的工件,周永和利用船艙裏的一個工字鋼做支點,利用滑輪圓滿完成任務,他也因此獲得“標兵”稱號。
2015年的FAST“天眼”工程中,4450塊三角形反射面單元,每塊400多公斤,每一塊、每個角,都要準確無誤地嵌入螺栓點位上。大山裏,施工條件不好,周永和團隊提出在500米直徑圈樑上設置軌道,用國內首創的全跨徑、大坡度軟吊裝方法進行施工。2016年7月3日,4450塊反射面單元提前安裝完成。
邊疆海島,他帶徒弟建新功
作為起重工中的佼佼者,周永和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努力做好傳幫帶。
起重工帶徒弟都是“一對一”,工作25年,周永和帶過3個徒弟,“前面兩個都已經不再幹這一行了。幹起重工,除了要有悟性,更重要的是能守得住,耐得住寂寞。”周永和説。
45歲的白光傑,是周永和現在的徒弟,雖然年紀比師傅大,但説起師傅,白光傑一臉的崇拜:“能者為師嘛”。
白光傑從前是電焊工,6年前才轉行,跟著周永和學起重。“雖然現在的起重設備越來越先進,但關鍵時刻,特別環境中,還是師傅的土辦法管用。”
2017年下半年,白光傑和師傅一起參與南海某島礁建設項目,那一次,白光傑頭一回單獨指揮。島上風大,施工條件不好,每一個鋼結構,都要對應螺栓連接,吊裝要求很高。“説實話,頭一回單獨指揮,心裏還是有點慌,好在師傅在身旁指點。”白光傑笑著説。
2017年,周永和榮獲武漢市“大城工匠”稱號,獲得武漢市“五一”勞動獎章。2018年,當選武漢市勞動模範、中國工會十七大代表。他説:“做一個真正的工匠,就要持之以恒,創新實幹,在工作中追求極致和完美。”(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際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