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留學生來鄂學醫
圖為:武漢協和醫院150週年院慶時,留學生參加院慶方陣,打出China字樣。(協和醫院供稿)
2萬在鄂留學生,醫學留學生佔四分之一
11月21日,在武漢協和醫院口腔科,來自約旦的阿卜杜拉·哈曼,正跟著陳莉莉教授學習如何矯正牙齒。
阿卜杜拉·哈曼是華科同濟醫學院第一臨床學院口腔學正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這是他在協和的第三年,明年將畢業。阿卜杜拉·哈曼説,拿到碩士學位後,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其他國家,都有很好的職業發展前景。
“以前學醫必去歐美,學中文才到中國。”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國際影響力增強,我省各大醫學院在世界學術地位和臨床水準的提升,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選擇到我省學醫。
有關部門統計,我省現有約2萬名留學生,其中醫學留學生達5000人,僅次於語言類留學生。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武漢大學醫學院、湖北中醫藥大學等院校,成了留學生熱門選擇院校。
以同濟醫學院第一臨床學院為例,該校2007年開始招收留學生,2012年至今已培養315名“洋醫生”。同期,有11名來自美國、德國等國醫生在此進修。該院教學辦公室主任舒曉剛介紹,大部分本科留學生來自非洲、東南亞、太平洋島國等醫療技術較為落後的地區和國家,也有美、英、德、法等發達國家的留學生。本科生要接受6年制的初級醫師培養,其間,他們要學習人文、信息、計算機知識與臨床醫學知識。眼下,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共48名本科留學生,正在該院臨床實習。
國際交流生和研究生多來自較發達國家。2012年至2018年,來自德國、英國、法國等13個國家的共115名留學生,在協和醫院交流學習。
舒曉剛認為,這些學生不僅學到了醫學知識,也了解了中國文化。
臨床實習機會多,中國文憑受歡迎
梅塔哈薇來自泰國曼谷,通過自行申請成為協和醫院2013級本科生。身穿白大褂的她,胸牌上寫著中文名字“陳子軒”。她説,來中國前,從同學口中得知武漢同濟醫學院,在搜索了該校在世界醫學院校排名後,果斷來漢。
學校排名只是標準之一,能否學到真本領才是關鍵。阿卜杜拉·哈曼本科從約旦科技大學畢業後,做了3年牙科醫生。阿卜杜拉·哈曼的一位同事曾就讀于協和醫院,他對同事的業務能力非常欣賞,當他了解到協和醫院口腔科陳莉莉教授在世界口腔醫學界的學術聲望時,決定來漢師從陳莉莉。
武漢的醫學院吸引力從何而來?曾在哈佛醫學院學習的陳莉莉坦言,哈佛牙學院每年從4000個申請者中招收35名學生,競爭更激烈。而且,歐美醫學院培養體制將臨床和科研分開,限制了醫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中國醫生的培養體制是臨床科研一體化,留學生獲得的臨床實習機會更多。
對醫學生而言,病例是筆寶貴的財富。國外大型醫學中心只有千余張床位,而協和醫院擁有床位5000多張,年門急診量570.3萬人次,住院量22.7萬人次,手術量12.1萬台次,優勢顯而易見。
中文和中國文化的影響力也左右著外國留學生來漢的選擇。梅塔哈薇在漢6年,已能説些中文。
泰國留學生泰達波恩説,很多泰國小孩從小就開始學習中文,她很羨慕梅塔哈薇能説中文,因為去國際醫院工作,擁有中國文憑又會中文更有競爭力。
阿卜杜拉·哈曼坦言,當時婉拒他國醫學院,也是因為“中國有著不同於西方世界的獨特文化”,他甚至打算明年畢業後留在中國工作。
中醫、口腔、微創專業受熱捧
醫學留學生都偏愛什麼專業?
舒曉剛説,他們的學習與本國的醫療現狀、社會現狀和個人職業規劃有關。本科生接受的是基礎教育,尚未確定明確的專業方向。對研究生和國際交流生,該院會根據其興趣和專業方向,安排課程。近6年來,超過一半的國際交流生選擇了中醫專業,其次則是口腔、婦産科、皮膚科等領域。
梅塔哈薇趁雙休在省中醫藥大學學習中醫,儘管她不能完全理解中醫關於“氣”的理論,但她把一些中醫治療技巧用在自己身上時,她覺得“很有效”。
阿卜杜拉·哈曼在漢也接觸中醫,他説中醫“就像魔法”。在約旦,有不少中醫診所,收費高昂,如果能學點中醫“會很有幫助”。
協和醫院口腔科是留學生較多的科室,每年有來自俄羅斯、韓國、泰國、阿聯酋和非洲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留學生。該科主任陳莉莉説,這與牙醫在世界範圍的地位相關。在很多國家牙醫頗受尊敬,越是發達國家的學生,越青睞牙科。如果拿到碩士學位,成為一名專科醫生,無論是職業發展還是經濟收入,都會有很大提升。
隨著中國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很多留學生專門到此學習新技術、新業務或者較為缺乏的規範性治療技術,尤以微創術居多。舒曉剛介紹,以協和醫院婦産科為例,85%的手術為微創手術,極大地減輕了患者痛苦。
據悉,中國在微創領域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準,在胃癌、腸癌、肝癌和胰腺疾病手術等方面甚至超過歐美國家水準。歐洲甚至提出“學肺癌微創手術,到東方”。
為滿足不斷增長的留學生臨床帶教需求,協和醫院遴選了全英語授課師資590名,涵蓋內、外、婦、兒等23個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