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從資不抵債到新材料隱形冠軍 仙粼化工借“腦”逆襲

2018-12-05 10:12:15|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略顯陳舊的院子裏,一棟不高的辦公樓被高大的樹木圍繞,院墻外已廢棄的紅磚煙囪上滿是爬山虎藤蔓。怎麼看,這都像是一個“過氣”的企業。這家做肥料的老國企,如今轉型成為隱形冠軍的高新企業,目前年産值達8億元。湖北仙粼化工有限公司經歷了怎樣的故事?

  轉攻新材料

  躋身“隱形冠軍”

  仙粼化工前身是成立於1969年的沔陽縣磷肥廠,主産磷肥。2000年,公司改製成為一家民營企業,一批老員工接手時,企業資不抵債。“仙桃沒有做磷肥的礦産資源,也沒有把磷肥運出去的交通優勢,再繼續做磷肥沒出路,只有轉型升級才能絕地反擊。”該企業常務副總經理涂新華説。

  仙粼化工按照“有優勢、有市場、發展潛力大、綠色環保安全”的原則來尋找新産品,花了3年時間調研和分析,從6個産品中,最終篩選出兩個——乙醇胺和丁酮肟,用僅有的資金集中投入。

  負責技術的總工程師謝爭兵説:“我們僅有的資源只有生産硫酸産生的蒸汽,新産品能夠完全利用這些蒸汽。”

  經過幾年的研發,2010年,仙粼化工自主研發的2萬噸乙醇胺生産線正式投産,這種産品廣泛運用在日化、建材、醫藥、食品等上。據謝爭兵介紹,這是國內首套自主研發的大型乙醇胺生産設備。“2007年我們開始研發時,國內的乙醇胺80%依靠進口,而到現在,我們年産6萬噸左右,已佔到國內市場30%。”

  這個産品不僅讓該公司發展躍上新臺階,而且成為湖北省首批支柱産業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示範企業。

  2013年,該公司又自主研發出具有知識産權的丁酮肟産品生産工藝及年産3萬噸的裝置。丁酮肟是合成新型綠色高分子材料和特種功能化學品的重要原料之一,主要用於建材、汽車、新能源、塗料、粘合劑、油墨、新型醫藥等工業領域,全球用量在10萬噸以上,可衍生加工新材料1500萬噸以上。

  2018年,在全國第五屆國際新材料産業博覽會上,該産品從159項參評産品中脫穎而出,一舉獲得展品金獎,仙粼化工成為湖北省唯一獲此殊榮的企業。目前,該公司年生産丁酮肟3萬噸,佔全球市場30%的份額。

  借“腦”求技

  固定研發團隊超70人

  “因為沒錢買技術,所以只能自己搞研發。比如乙醇胺産品,國外的技術轉讓費高達1000多萬歐元!”涂新華説。(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陳熹通訊員陳想生)

  仙粼化工幾位主要負責人,都是化工專業出身,他們深刻認識到核心技術對一個企業的重要性,從開始就堅定了自主研發的信念。

  從2000年起,該公司幾位主要負責人踏上了漫漫求“技”路,借“腦”做研發。

  “浙大一位教授的研究對我們有很用,我在浙大旁邊整整住了一個月,到處查資料、請教專家,最終弄懂教授科研中的痛點和亮點,常常去找他討論,最終感動了他。搞科研的人還是希望有人懂他的研究,並且能轉換為産品。本來他的技術轉讓費需要幾千萬元,但後來以我們能承受的價格給了我們,並參與裝置的設計開發。”謝爭兵講起仙粼化工做産品研發的故事,變得滔滔不絕。

  這個在當時名不見經傳的公司,幾個高管花了3年時間,跑了全國數十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尋找技術和人才。坐綠皮火車、吃速食麵、住招待所,一次次“磨”專家打動對方……靠著這樣對技術的渴求和毅力,仙粼化工組建了高規格的科研團隊,申請了30多項專利,打造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在縣城的小公司,通常很難留住人才。有300多位員工的仙粼化工,卻有著70多人的固定研發團隊。

  不僅如此,仙粼化工還挂有國家原始示範工作站、省級博士工作站和省級工程技術中心的牌子,借助這些外來的“腦力”做研發。

  據統計,從2000年至今,仙粼化工研發經費達1.2億元。

  大量的研發投入,也讓仙粼化工的産品和生産流程,都堅守綠色環保的底線。如,2014年,該公司改進了乙醇胺的生産工藝,污染物排放大幅降低,該技術獲得了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企業還投資了1200萬元,安裝污水處理裝置,做到達標排放。

  據了解,仙粼化工已在仙桃高新區新材料産業園建設新的生産基地,總投資約30億元,力爭建成年産值68億元的國內一流新材料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