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長江日報全球探訪武漢友人

2018-12-10 10:05:08|來源:長江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長江日報全球探訪武漢友人 看,這些與武漢交情最深的外國朋友

長江日報全球探訪武漢友人

龜山弘(右)拿著他珍藏的長江日報與記者合影,並用中文錄了一段視頻,他説:期望武漢的明天會更好

  開欄的話

  在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長江日報推出“武漢的朋友圈”系列報道,講述與武漢有著友好密切交往的外國人的故事。這些“與武漢交情最深”的外國朋友,在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等各個領域,助推了武漢的開放與發展。

  我們連線英國曼徹斯特,專訪市議長理查德·裏斯爵士,他見證了兩市締結友城的盛舉,是友好關係的關鍵先生;我們飛到日本大分市,尋訪龜山弘“總工”,他以這個職務曾幫助武鋼打造世界一流的煉鋼生産線;我們飛到德國杜伊斯堡,市長林克在這個德國城市命名了一列“中國武漢號”火車;我們飛到烏克蘭,尋找在當地教漢語的一位烏克蘭女教師,她有個中國名字叫“李娜”;我們飛到南半球的蘇丹,這裡有幾十位在武漢學過絕活,將武漢雜技傳向非洲的黑人演員……

  跨越重洋尋訪老朋友,是為了更好的銘記、更好的未來。這些外國朋友,用他們的一段段人生,見證了武漢的滄桑巨變。這人生故事還在繼續演繹——與武漢的友誼在延續,武漢的朋友圈在擴大……

  與這些報道見諸報端同時,我們也展開了足跡踏上全球多地的跨國直播、國際傳播和新媒體報道。

  武漢的朋友圈

  記者赴日採訪武鋼的日本“總工”

  83歲還想回“第二故鄉”幫忙

  2018年11月20日,日本大分市天氣晴好,早上9時30分,記者抵達龜山弘的宅邸,頭髮花白的老先生已提早站在門口等待。

  他穿著長袖T恤和背心,金邊眼鏡後目光炯炯,精神矍鑠,看起來不像是83歲的老人。遞給記者的名片上寫著簡單的幾個字:日中友之會——龜山弘,這是他目前唯一保留的社會職務。

  這位出生在北海道、在新日鐵公司幹了一輩子的技術專家,38年前助武鋼引進的“一米七軋機”成功投産,自那以後,武漢成為他魂牽夢縈的“第二故鄉”。

  中國煉鋼“趕速度”的年代,他來到了武漢

  上世紀70年代,中央要求中國煉鋼“趕速度”,追趕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在“講工業就看鋼産量”的70年代,中國鋼産量相當於美國1910年水準,與世界發達國家差距60年。

  武鋼與新日鐵籤訂了合約,引進“一米七軋機”,這條生産線代表了日本最先進水準。新日鐵大分制鐵所的龜山弘,帶著“操業組”“設備整頓組”的50名同事,跨越重洋來到武漢。“幾百噸的設備,從大分運到上海,再用船運到武漢。”

  1981年,“一米七軋機”驗收投産。1985年底,武鋼已能生産“一米七軋機”設計中的全部鋼種,鋼鐵年産量達到“雙400”萬噸水準。這些鋼材的生産,改變了中國鋼材過去依賴進口的局面。

  龜山弘作為日方項目總工程師,負責技術指導,自始至終,為“一米七軋機”的建設盡心盡力。

  在武鋼的工作一開始並不順利。

  首要問題是語言障礙。武鋼員工大多都是第一次學習使用自動控制,一名大分來的指導者,需要指導6到8名中國員工,而翻譯大多是日語專業的大學生,能聽懂日文,但對專業技術操作常摸不著頭腦。龜山弘回憶:日方工程師拿著紙和筆,對著翻譯邊説邊畫,手舞足蹈。工程師之間有種默契,往往翻譯還沒懂,這邊工程師已經心領神會了。

  更讓龜山弘困擾的,還有當時的國企陋習。説到這,他激動地從桌上拿過一張紙,一邊寫下九個字,一邊用不甚熟練的中文對記者念了出來:“沒關係,沒辦法,鐵飯碗。”這是他從當時中國員工那聽到最多的幾句話。“我一開始不知道‘鐵飯碗’是什麼意思,後來才明白:做好交代的事就好,就不會沒飯吃——這就是‘鐵飯碗’的意思。”當時有些中國工人,無論多要緊的工作,一到飯點就停下來去食堂吃飯;辦任何事都要經各部門層層批示,效率低下……

  1982年,結束武鋼的指導任務兩年後,龜山弘再訪武鋼,發現設備超乎想像的老朽,生産量提升慢,成品率低。“於是鼓起勇氣,寫了一份建議書。”這份“龜山報告”從管理意識、業務分擔、獎金制度等六個方面毫不客氣地指出武鋼的種種問題。在那個雖然改革已經開始,但仍十分保守的年代,這麼做要擔很大的風險。

  龜山弘至今還記得作報告時聽眾的表情。台下的百來號人,都是各鋼鐵所的一把手和總工。“他們臉上都是那種半信半疑的表情,好像覺得説,這個資歷淺薄的年輕人憑什麼這麼説?”龜山弘沒想到的是,時任武鋼經理黃墨濱完全接受了他的建議。龜山弘至今保存著他的那份手寫報告,工整的字跡如同鋼印,整整寫滿了8頁紙。

  “為什麼寧肯冒著風險也要這麼做呢?”記者問。老先生笑了笑:從建設開始,這個項目就是靠大家的力量,一點一滴做起來的。在我們心中,這也是我們的工廠和事業,沒有中日的區別,我們都希望它能越來越好。 

  八年武漢情,想念那裏的人,想念四季美湯包

  從“一米七軋機”引進之初到一點一點指導它完成安裝調試,龜山弘在武漢待了8年。

  “春天的時候去武漢大學看櫻花,玩棒球,週末就去東湖釣魚,從青山坐船去漢口吃湯包……在武漢的生活十分愜意。”

  龜山弘把在武漢的生活描述成了一首散文詩,即使是那些艱苦的經歷。住在青山招待所的他每天的早餐是粥和麵包。“米飯與日本的不一樣,松松的吃不慣,所以還指導過淘米和煮飯的方法。”每天7時半有專門的通勤車從宿舍發出,“那是中間像蛇腹一樣連接的二連式公共汽車”,上坡時常因引擎動力不足熄火,乘客們不得不下車,推著公共汽車走。

  龜山弘笑:“第一次的時候嚇一跳,後來就習慣了,愉快地和大家一起推車。”

  招待所沒有電視,娛樂項目是每逢週五晚上打麻將。週末時,他喜歡從青山坐輪渡到漢口吃“四季美”湯包。每次下船,排隊的乘客總是人山人海。“四季美”知道龜山弘是國外來的技術專家,對其格外照顧,不管如何擁擠,都會將他帶到二樓,安排個好位子,端上熱騰騰的湯包。

  8年的異鄉生活,沒有讓龜山弘感到寂寞想家。“武漢人非常友好,很感激他們。” 

  永遠的“第二故鄉”,多想再回去幫忙啊

  1979年,大分市與武漢締結友好城市,這是武漢第一個國際友城。

  2009年,締結友城30週年,大分市發起一個活動,組織160人包機去武漢觀日全食,龜山弘由此重訪武漢。這一年他74歲,距他第一次來武漢相隔34年,他已從壯年進入了古稀。

  下飛機的第一眼感覺“做夢一般”。曾經手推熄火的公交車上班的記憶,被眼前高樓大廈間飛馳的小車景象代替。“變化翻天覆地啊,完全變成現代化都市了!”人們身上穿的藏藍色“人民服”也見不到了。第一次到武漢時,他從北京到武昌坐了16個小時臥鋪火車,當時武漢只有一座長江大橋,現在好多座大橋了。

  龜山弘帶夫人去了黃鶴樓、歸元寺、武漢天地,最感幸福的是被武鋼的老同事接回老地方,再次去了工廠和青山招待所。“那一次,龜山弘先生非常興奮,一回大分來就不停地説武鋼的現況,説當初他們做的‘第一塊鐵’竟然還能找到!”大分市企畫部文化國際科的參事、同行觀“日全食”的渡邊裕美女士説。

  記者問龜山弘,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武漢,他將如何總結?“‘第二故鄉’! 永遠忘不了。這是48年工薪生活中再無法體驗的經歷,新日鐵大分的員工有很多至今都認為那是自己的工廠,可以的話還想回去幫忙,但是這個年齡非常遺憾……”

  渡邊裕美告訴記者,龜山弘退休後始終在親力親為中日友好的工作,尤其對中國留學生格外上心,不收取一分報酬為他們服務。近幾年,他患上了癌症,卻始終不願放棄這份工作,每天十分忙碌。(長江日報記者佔思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