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25座建築成節能樣板 整體降低能耗兩成多
原標題:中法攜手7年 降低能耗兩成多 武漢25座建築成節能樣板
建築總能耗佔我國能耗總量的三分之一,怎樣把既有建築特別是政府部門辦公樓、醫院、圖書館、學校等公共建築能耗降下來?
在武漢,這樣一群公共建築提供了樣板。
12月17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從武漢市城市建設利用外資項目管理辦公室(以下簡稱武漢市城建外資辦)獲悉,武漢市利用法國開發署2000萬歐元貸款,歷時7年進行的25座既有公共建築節能改造示範工程,已于前不久完成竣工財務決算,標誌著該項目圓滿完成。
監測結果顯示,25座建築改造總建築面積125萬平方米,改造後年節能量 1855萬度,整體節能率21.76%,折算下來相當於少燒5751噸標準煤,減少排放二氧化碳15930噸,各項節能減排指標都超出預期。
一年省的電夠三口之家用5000年
12月14日,記者來到武漢市圖書館,圖書館2000年建成,建築面積近3.3萬平方米,走進大廳就感到融融暖意。“市圖書館是示範工程中較早改造的項目,2014年改造前冬季取暖效果可沒這麼好。”圖書館工作人員説。
問題出在哪?原來圖書館採用的是單層鋁合金窗戶,保溫性能差。到了夏天,單薄的窗戶玻璃又無法隔絕外界高溫。
“改造時,我們將圖書館的窗戶玻璃全部換成了中空雙層玻璃,窗框採用斷橋窗框,建築的保溫隔熱效果明顯提升。”武漢市城建外資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説,圖書館大門增設了一處門鬥,有效減少冷風或熱氣滲透,降低了冬夏季空調負荷,耗電量也降低了。除門窗改造外,市圖書館還進行了空調系統優化、照明改造等系統化改造,不僅閱覽環境、體感舒適度大幅提升,圖書館一年可省電近100萬度,節能率達到31.2%。
整個示範項目改造的25座建築分佈在武漢三鎮,投入使用時間從10多年到30多年不等,情況各有不同,採用的改造措施也有所不同。如武漢市三醫院在改造中採用了新型外墻保溫裝飾材料,減少了外墻傳熱和空調能耗;市政協大樓外窗貼上了特殊貼膜,夏天可阻隔70%的太陽熱量,冬季又能留住室內溫暖,可以少開空調;在市車管所、市醫療救治中心等地,則用磁懸浮冷水機組等高效設備替換了原有的老舊設備。所有的改造項目都大量使用了LED燈具或節能熒光燈具。
25座建築一年省下的1855萬度電非常可觀,按一個三口之家每天約10度電生活用電計算,夠他們用5000年。據了解,武漢既有公共建築節能改造示範工程是全國第一例利用外國政府貸款、採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開展既有公共建築節能改造的項目。2018年1月,法國總統馬克龍在訪華前夕接受媒體專訪時,對其作出了高度評價。
能耗細節一目了然
改造工程不僅降低了武漢市這些公共建築的能耗,還給它們裝上了數以百計的感測器,組成了能耗監測系統。
在監測系統上打開武漢市車管所的數據,記者看到柱狀圖顯示出每個小時的總用電量和能耗趨勢。比對顯示,2018年5月1日到12月14日,車管所累計耗電比2017年同期下降了17.06%。
一棟建築中,哪部分最耗電,在系統上也看得清清楚楚。記者打開能耗統計圖看到,截至12月14日上午10點,武漢市車管所當日耗電最多的是空調,用電1336.14度;其次是照明、插座用電,1058.25度。在照明用電中,走廊照明和應急照明耗電最多;耗電最少的是電梯、廚房等部分。“通過系統,連每層樓的能耗細節都能看到,這樣,想要繼續挖掘大樓的節能潛力,就知道從哪兒入手。”武漢市城建外資辦相關負責人説。
實際上,監測系統監測的,不僅是25棟已改造的公共建築,另有37棟未做節能改造的公共建築也裝上了感測器,接入了監測系統。通過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實施科學監管,分析建築用能特性及規律,為將來進一步擴大既有公共建築節能改造範圍打下了基礎。
“實施改造項目,意義在於通過政府和公共機構搞好自身節能,率先垂范,進而推動全社會節能工作深入開展。”該負責人表示,改造後的建築,預計運行8年左右,節省下來的電費就能與投資相抵;而且,通過這一示範工程,武漢市在既有公共建築節能改造領域,逐步健全合同能源管理激勵政策,完善技術體系,構建完整的改造産業鏈,給未來大規模開展公共建築節能改造創造了良好條件。
據介紹,該項目多次入選省、部級科技項目成果,在湖北省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湖北省住建廳統計,“十二五”期間,全省完成既有建築節能改造805萬平方米。按照規劃,在“十三五”期間,全省將完成既有建築節能改造面積1000萬平方米。(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彭一葦 通訊員 謝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