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嫁”武漢 領航者飛得更穩更遠
原標題:“許嫁”武漢 領航者飛得更穩更遠長江日報記者在捷克乘坐體驗輕型飛機魅力
長江日報記者在捷克採訪卓爾領航者飛機公司CEO伊戈爾·斯特拉蒂爾 通訊員陳文靜 攝
卓爾領航者飛機製造公司的工藝追求精細 通訊員陳文靜 攝
斯特拉蒂爾是個非常驕傲的人。他在捷克交通運輸大學學航空運輸專業,又在英國和美國知名大學深造,並以優異成績取得MBA學位。
他曾在金融行業長期擔任職業經理人,又曾出任波音公司捷克分部CFO(首席財務官)。2001年,他第一次圍繞航空工業創業,即獲利數百萬歐元。2004年,他創立捷克領航者飛機公司,迅速成長為歐洲最大的輕型飛機製造商之一。
2017年5月,捷克領航者飛機公司卻選擇被武漢卓爾航空工業有限公司收購,斯特拉蒂爾出任“卓爾領航者飛機公司”CEO。在他看來,被中國武漢卓爾收購後,“領航者”才真正成為了一家“世界級”公司。
7年裏來中國近30次
“這裡是最大一片藍海”
“第一次去中國是2010年,目的地是西安。為了尋找合作夥伴,把我們的飛機賣到中國。”伊戈爾·斯特拉蒂爾回憶,從那以後,他幾乎每年都要到中國三四次,一去就是幾個月,幾乎跑遍了中國的主要省份。
談及最初對中國的印象,職業經理人出身的斯特拉蒂爾眼裏只有“市場”。
“2010年,我感覺自己去得太早了,中國人對輕型飛機的認識還不多。”但據他觀察,那時歐洲每年輕型飛機需求量是1000架,中國的潛在市場卻有5000架,“這就是為什麼我一定要打入中國市場的原因,這裡的市場太大了。”
斯特拉蒂爾在西安、成都找到了合作夥伴,但每年來自中國的訂單只有五六架,而且相當不穩定。
2017年,捷克領航者飛機公司已能生産超輕型飛機(UL)、輕型運動類飛機(LSA)兩個系列,共12種機型,發展成為歐洲最大的輕型飛機製造商之一,積累了一批專業技術人才及專利。
銷售的不飽滿,成為制約該公司做大的市場因素。
美國通用航空製造商協會(General Aviation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數據顯示,目前中國通用航空飛機數量不到4000架,比新西蘭都落後,而美國有21萬架。
2016年,中國國務院發佈的一份通用航空業發展指導意見,讓斯特拉蒂爾覺得“時機成熟了”。意見提出,中國將放開3000米以下低空空域,到2020年,中國通用航空業經濟規模將達到1500億美元。
“這裡是最大一片藍海”,斯特拉蒂爾把眼光放到與中國公司開展更長遠的合作上。
曲折談判“許嫁”卓爾
被武漢人的“航空夢”打動
中國許多省份和企業,都向斯特拉蒂爾拋出過“橄欖枝”。
“價格不是最重要的,我更看重的是雙方對公司長遠發展規劃是否契合,”斯特拉蒂爾説,“公司就像是我的孩子,從出生到撫育13年。她是要嫁人,但我要看到孩子出嫁後,過得更好。”
與武漢卓爾的接觸,最初緣于兩國政府牽線搭橋,實際談判並非一帆風順。
“談判進行了三四個月,有時從晚上談到淩晨3點多,早上9點又接著談。白天在律師辦公室裏,飯都沒時間吃,吃點巧克力就打發了。”卓爾方面參與談判的人員回憶,斯特拉蒂爾的不捨與謹慎,就像是“一位待嫁女兒的父親”。
2017年,斯特拉蒂爾受卓爾邀請到武漢考察。這是他第一次來武漢。
“他們沒有一開始就談生意,而是帶我到武漢的大街小巷轉悠,給我講武漢的歷史,武漢人的‘講義氣’、直爽,”斯特拉蒂爾回憶,那次去坐了長江遊輪,到江邊的馬可孛羅酒店頂層酒吧看夜景,“當時我覺得,這座城市真的太美了,有現代化的一面,也有非常柔情的一面。這麼美的江景,如果今後開發出飛機遊覽項目肯定很受歡迎。”
最打動斯特拉蒂爾的是,卓爾方面同樣有遠大的“航空夢”。
“武漢方面對收購後公司的發展有清晰的規劃,而且有遠大的目標,比如,5-10年內,我們想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輕型飛機製造企業。”斯特拉蒂爾説,武漢人的誠意和決心,讓他“逐漸放心下來”。
2017年5月,捷克領航者飛機公司正式許嫁武漢卓爾航空。這是武漢企業首次出海收購歐洲飛機製造公司。
“互相尊重”度過收購陣痛期
武漢沒有在捷克派駐一名員工
“以前公司事務都是我一人説了算。完成收購後,公司要買一台車,或者要給工人漲一點薪水,都需要與武漢方面商量著辦。”斯特拉蒂爾坦承,自己度過了一段“角色轉換”期。
被一個中國公司收購,令許多捷克員工“心裏打鼓”。對中方行事風格的陌生,對公司未來發展的未知,令他們感到不安。
“好在武漢卓爾用非常和緩、藝術的方式,幫助公司度過了整合陣痛期,”斯特拉蒂爾説,“這基於我們彼此互相尊重,這是合作的基石。”事實上,對於任何可能影響到他個人權益的事項,武漢卓爾方面都小心翼翼,一定會來徵求他的意見;而他的一些合理訴求,武漢方面從未拒絕。
收購完成後的“卓爾領航者飛機公司”,仍任命斯特拉蒂爾做CEO,全權管理捷克公司事務。
武漢方面甚至沒有派一名員工到捷克公司“督陣”。“因為我們彼此尊重,彼此信任!”斯特拉蒂爾説。
公司管理方式和工作氛圍並無改變,只有增加的訂單和更加飽和的工作量,捷克工廠的工人們很快放下擔憂。
“我們的生産設備更好了,訂單更多了,公司整體業績也在上升,”在“領航者”工作了10年的瓦萊德米爾説,“還有一個改變,就是我自己更關注中國了,還有那個叫‘武漢’的城市。”
斯特拉蒂爾説:“現在的公司更加穩健了。”
收購一年多來,“領航者”的訂單增加了50%以上,並計劃在伊赫拉瓦通航機場旁建設新工廠和研發基地。全部投産後,飛機年産能將擴大3倍。
斯特拉蒂爾把更多時間放在研發新機型上,“我再也不用花幾個月時間在中國轉悠了,因為卓爾有強大的市場開拓能力。我們已經是一家中國企業。”
武漢讓他成了捷克的名人
中國與世界“相向而行”釋放最大紅利
對斯特拉蒂爾個人來説,與武漢的合作所帶來的最大改變,是把他變成了一個“捷克名人”。
2018年11月在中國上海舉辦的進博會上,斯特拉蒂爾受邀同捷克總統米洛什·澤曼一同訪華。會上,卓爾宇航集團武漢製造基地與卓爾捷克領航者飛機公司現場簽署1.2億元的航空零部件採購協議。澤曼總統評價:“卓爾與捷克領航者在通航領域的合作,是中捷合作的典範。”
“挺瘋狂的!一夕之間,捷克電視臺邀我上節目,雜誌要專訪我,從沒想過自己會如此出名。”斯特拉蒂爾説,他沒有參加進博會後在中國的參觀訪問活動,而是直接回了捷克,“因為我已經有一個很棒的武漢夥伴了,不需要再尋尋覓覓了。”
有了捷克領航者的技術輸入,武漢通航産業飛速發展。
2017年11月2日,在收購交割完成後的第6個月,首架“武漢造”飛機Skyleader 600(卓爾領航者SL600)在卓爾航空工業武漢基地下線。目前,卓爾宇航集團已獲得100多架領航者飛機訂單。研發能力方面,卓爾宇航成長迅速,僅今年一年就獲得40個新專利受理。
“作為一家武漢企業,我們最看重的,當然是通過收購歐洲公司,消化吸收先進技術,然後在武漢落地,形成自主生産、自主研發的能力。”卓爾宇航負責人説,歷史上有許多昂貴卻“不實用”的高科技收購案例,但武漢和捷克領航者的融合非常成功,“我們尊重別國的文化和公司既有的管理方式。即便有分歧,我們也不介意先邁出一步,這或許就是中國改革開放40年所獲得的經驗。”
在斯特拉蒂爾看來,中國的改革開放就是在走向世界;而那些同中國“相向而行”的國家,便可以獲得最大紅利。
“對於捷克來説,我們並不是單方面的技術輸出,而是在獲得中國更豐厚的資本和市場後,共同研發,共同做大做強。”斯特拉蒂爾説,公司已在著手研發新能源、智慧化、四座及以上的新機型,未來還希望向飛機引擎等核心零部件的研發製造進軍。“這在與中國合併之前都是無法做到的。所以説,我們是風險共擔,利益共享。”
2018年9月,卓爾宇航集團又完成了對德國挑戰者特技飛機公司的全資收購,斯特拉蒂爾參與了此項收購工作,現在還參與對德國公司的管理。“這充分説明捷克與武漢已是一家人,領航者已成為一家‘世界級’的公司。”斯特拉蒂爾説。(長江日報記者蔡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