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五大轉型促五城建設 聚力高品質發展
圖為:半城山色半城湖
站在新時代回望,改革開放40年波瀾壯闊,如大江東去,浩浩蕩蕩,勢不可擋。
黃石,這座長江經濟帶上的重要節點城市,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滾滾春潮,激蕩起揚鞭催馬的澎湃力量;服務國家戰略,搶抓時代機遇,在不斷求索中昇華。一路篳路藍縷,一路砥礪奮進,不斷轉型跨越,不負韶光鏗鏘綻放,不斷迎來翻天覆地的發展變化,必將成為全國發展鴻篇巨制中不可或缺的城市轉型生動樣本。
舉目已覺千山綠,宜趁東風馬蹄疾。為迎接更加美好的未來,中共黃石市委第十三屆六次全會作出決定:保持定力久久為功,持續推進産業轉型、功能轉型、空間轉型、生態轉型、動能轉型,把黃石打造成創新活力之城、先進製造之城、現代港口城市、山水宜居之城、歷史文化名城。
“高品質發展是黃石轉型發展的必由之路。要立足黃石市情實際,牢牢把握事關高品質發展和轉型升級的關鍵性問題,緊扣‘五城’目標,堅定不移‘五大轉型’,突破制約黃石高品質發展的重點障礙,努力實現黃石高品質發展。”黃石市委書記董衛民擲地有聲。
圖為:創新活力之城
A 動能轉型 打造創新活力之城
創新,是黃石轉型發展的核心動能。
9月19日,黃石召開全市動員大會,正式吹響打造創新活力之城、爭創國家創新型城市的衝鋒號角。
市委書記董衛民表示,始終把創新作為高品質發展的第一動力,突出抓好創新鏈、産業鏈、價值鏈三鏈融合,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
創新、改革、開放,釋放強勁動能,黃石正激發出新一輪發展的磅薄力量。
“三鏈”融合,把創新植入每個支柱産業
“要推進‘三鏈’融合,把創新鏈植入産業鏈、提升價值鏈,真正把創新植入每一個支柱産業!”董衛民説。
技改的本質就是創新。今年,黃石以力度空前的技術改造,推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産品邁向中高端,讓老樹發新芽,換來行業一片欣欣向榮。
一批重頭技改項目正在讓傳統産業脫胎換骨,為企業注入勃勃生機:新冶鋼30億元煉鐵産能置換項目、武漢重冶24億元大型汽車零部件鑄造生産線項目、華中銅業10.48億元高精度鋼板帶箔項目、寶鋼50億元120萬噸彩涂鍍鋅薄板項目……據統計,黃石全市投資500萬元以上工業技改項目208個,計劃總投資500億元以上。
黃石推進十大産業研究院、十大工程技術中心、十大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臺建設,組建模具鋼等産業研究院5家。全市27家企業被認定為“科技小巨人”“隱形冠軍”企業。東貝、新冶鋼、三豐智慧等29家企業登上湖北名牌榜,數量僅次於武漢和襄陽。
一批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新興産業優勢企業迅速成長。芳通藥業自主研發的皂素清潔生産項目成為國內示範,東貝壓縮機單個品牌産銷量世界第一,勁牌保健酒産量穩居全國首位。據統計,該市已有20多個産品競爭力居全國第一。
2018年,黃石成立了以市委主要負責人任主任、10余個政府部門一把手任委員的黃石市創新促進委員會;出臺服務創新發展的“黃金十條”,設立10億元高新技術産業發展引導基金,每年拿出8000萬元創新專項資金,支持科技創新與産業融合發展。開工建設黃石科技城和科創大樓,積極推動産學研合作,支持化學藥物、板帶新材料、模具等産業研究院建設。
營造營商環境,激發改革活力
眼下,“黃石優化營商環境60條”帶著濃濃暖意,將服務民營企業發展“暖冬行動”推向高潮。
作為全國首批産業轉型升級示範區,黃石率先在全省進行“先建後驗”改革試點。企業投資項目審批時間由平均78天減少至6天,平均縮短90%以上。“先建後驗”“三十七證合一”“一個號碼管服務”等體制機制不斷改革,讓黃石擁有優良的營商環境。如今在黃石,只要拿到了土地、規劃、環評等三個要件,其他審批實行企業承諾、過程監管、事後驗收,一般只要一週就可以開工建設,大幅度提高了項目建設效率。
2015年以來,黃石每年開展“千名幹部進千企”活動,對項目和企業實行全過程、保姆式、精準化服務,幫助企業實施技改、促進企業提高自身創新能力、加速企業科研成果轉化,取得顯著成果。
在黃石市企業投資項目審批服務分中心,“1號窗口”永遠為企業預留,6名專職代辦員,實施“一窗受理、一門辦公、一對一全程”代辦各類審批事項。推出上門辦、商量辦、缺著辦、聯著辦、省著辦、帶著辦的“六辦”服務模式,為每個企業確立一名專門的代辦員主動送審批上門,開啟綠色通道容缺審批,縮短企業審批時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