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樓宇天天幾千人叫外賣 建“白領食堂”溫暖白領的胃
武漢中央商務區地鐵站商業街的餐飲店,幾乎成了在中央商務區工作的年輕白領的食堂 長江日報記者李永剛 攝(資料照片)
每到中午,江漢區許多寫字樓外面擠滿了送餐的外賣小哥。“不能讓樓裏的白領天天吃外賣,我們正在探索在樓宇或者就近的街區建立白領食堂。”6日上午,武漢市人大代表李湛做客長江日報兩會直播間,為江漢區的白領們帶來了好消息。
實際上,出席政協武漢市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的市政協委員李丹,也有同樣的想法。她提交了發展樓宇經濟的提案,非常關注樓宇經濟的公共配套,“白領吃飯難”就是其中之一。
武漢市人大代表曾少峰曾做過一些寫字樓白領的調查,一名文員月薪4000多元,每個月在吃方面的開支就有1800多元。因此,曾少峰認為,江漢區關注“白領吃飯問題”,是服務企業的切實之舉,回應了許多人關心的問題。
吃得貴,還吃得不好。長江日報記者7日對數個商業樓宇進行實地調查,九成白領對外賣沒有太高期望值,“填飽肚子就行了。至於安不安全、衛不衛生,也顧不了那麼多”。
李丹認為,樓宇經濟是近年來出現的新生事物。過去一廠一區、一單位一樓,現在可能一棟大樓裏有幾千人、幾十上百家企業,大樓的公共服務配套問題不太可能沿用過去的模式,由企業來實現。
她認為,樓宇經濟一般處於城市商業比較發達的地帶,在推動城市高品質發展過程中作用越來越明顯。政府可從樓宇需求出發,根據不同情況推出不同的思路和服務。樓宇中的企業和辦公人員變化快、需求新,這對公共服務提出很高要求。政府需要協調樓宇産權方,特別是物業公司配合,一起搭建樓宇經濟服務平臺。
具體到“白領吃飯難”問題,李丹認為,有的樓宇有企業總部,政府可以給予適當補貼,鼓勵企業自建食堂,並向樓宇內其他企業開放。有的樓宇以中小企業為主,政府可以搭建平臺,協助産權方引導餐飲配套企業競標入駐,提供服務。(長江日報記者馬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