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保稅物流監管貨值突破十五億元
1月2日,宜昌三峽保稅物流中心發佈數據,2018年完成進出口報關2375票,實現監管貨值15.04億元,同比分別上漲274%、190%。
據了解,全國約有100家綜保區和保稅物流中心。除沿海發達地區少數綜保區和保稅物流中心業務開展較好外,內陸地區因外貿體量小、開放程度不夠,絕大多數海關特殊監管區少有業務、經營艱難。
宜昌地處中部腹地,同樣面臨以上考驗。從2017年元月封關運營,短短兩年,年監管貨值突破15億元,三峽保稅物流中心的快速發展是如何實現的?
流動資産也能抵押貸款
宜昌聖品油脂每年從加拿大進口10萬噸、價值2億元的菜粕,原來在其它口岸清關,不僅要繳納5%的關稅,還要繳足30%的履約保證金後才能放行。2018年6月,改由宜昌口岸報關,宜昌聖品油脂只需繳納10%的保證金,三峽保稅物流中心作為“第三方物流”代表監管貨物。
通過“第三方監管”增信,三峽保稅物流中心不僅為宜昌聖品油脂省去了5%計1000萬元關稅佔用成本,還節省了20%計4000萬元資金佔用成本。
三峽保稅物流中心董事長袁如亮介紹,國內銀行只提供抵押和擔保放款,少有流動資産質押融資。企業的存貨等流動資産,因銀行無法監管,無法獲得貸款。而西方發達國家銀行均以信用放款為主。
宜昌三峽保稅物流中心是市級平臺,銀行信任、企業認可;有海關特殊監管背景,交易過程真實可信。宜昌三峽保稅物流中心通過供應鏈金融創新,採取“第三方監管”增信、擔保增信、代開信用證和直接融資等方式,為企業融資搭橋,累計為13家企業提供增值服務,增信和融資總額1.2億元,極大緩解了企業融資難,吸引重慶、荊州、恩施、荊門等地34家企業入該中心開展業務。
量身定制“走出去”方案
秭歸吉盛是出口退稅大戶。該企業20多年來一直以一般貿易方式從事外貿業務,進口增值稅和關稅常年佔用2000多萬元,造成流動資金緊張。宜昌三峽保稅物流中心走訪企業後,建議其將一般貿易方式改為加工貿易方式,進入保稅物流中心保稅倉儲,每年節省2000萬元進口增值稅佔用,降成本300多萬元。
國際貿易具有結算及時、回款安全、少有拖欠的優點,很多中小企業想參與國際貿易。但苦於團隊支撐不夠、經驗缺乏等,往往有心無力。三峽保稅物流中心匯集了宜昌13家貨代和報關公司進駐,擁有外貿、金融和結算方面專業團隊,為企業量身定制解決方案。
首屆中國進博會上,宜昌組織67家企業參會,部分企業首次涉足國際貿易,三峽保稅物流中心逐一對接,輔導企業走向國際市場。
湖北賽邦新材料公司是恩施州企業,主營鋁塑板生産。在進博會上,該企業結識了外國客戶,每月需要訂貨30櫃,價值500萬元。
三峽保稅物流中心得知信息,主動上門服務,從簽約、發貨、報關、保險等各環節為企業釋疑,為其製作專業方案。2018年12月初,該企業首批貨物運抵保稅物流中心,隨後在雲池港裝船啟運,完成首票國際貿易試水,企業對此讚賞有加。
深化放管服釋放改革紅利
宜化、興發、三寧等6家化工企業均有大批量出口業務。以前,此6家企業的經銷商採購産品後,都運往上海外高橋保稅區等地,簡單加工後再出口。異地加工導致貨物在途損毀和異地作業損毀,損毀貨物須運回宜昌退換貨,成本高企。
三峽保稅物流中心走訪6家化工企業,吸引客戶就近出貨。2018年2月起,6家企業匯集保稅物流中心出貨,出貨量從3萬噸猛增至8萬多噸。
兩年來,宜昌三峽保稅物流中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運載工具放行方式”改革,將貨物報關作業時間從20天縮短到4天;入圍全省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試點;武漢海關將三峽保稅物流中心確定為唯一的全國通關一體化試點;開展全省同行業首個智慧“雙卡口”改革試驗。
商務部研究院評審宜昌三峽保稅物流中心《貿易便利化和降成本案例彙編》指出:“三峽保稅物流中心的創新做法不僅對中心轉型升級發展有意義,更重要是對內陸保稅物流中心的轉型發展有極大借鑒作用”。(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吳擒虎 通訊員 譚雪姣 鄭凱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