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東湖蠟梅花開六成 細雨探梅更有詩意

2019-01-10 11:24:27|來源:長江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東湖蠟梅花開六成 細雨探梅更有詩意 

東湖梅園內出現“雨打蠟梅”的獨特景致 通訊員馮欣攝

  東湖梅園裏蠟梅綻放,卻因陰雨天氣阻礙了不少市民賞梅的腳步。梅花專家表示,天氣雖不晴好,卻暗合古人對賞梅意境的追求,若想體驗獨特有趣的賞梅文化,不妨錯峰前往。

  “受今年天氣和低溫影響,目前蠟梅盛花期相較往年有所後延,但開放程度也已超過六成,梅花處於正常的花蕾狀態。”1月9日,中國梅花研究中心主任、高級工程師江潤清向長江日報記者介紹了東湖梅園的最新情況。

  每年蠟梅花開,總有遊客分不清“臘梅”“蠟梅”“梅花”。對此,江潤清進行了講解:“易被市民遊客使用的‘臘梅’其實是誤讀,正解應是‘蠟梅’。”他介紹,蠟梅,古稱黃梅、黃香梅,之所以名叫“蠟”,是指花瓣色似蜜蠟,質感像蠟燭。蠟梅開花比梅花更早,是蠟梅科蠟梅屬植物,顏色為深淺不同的黃色,梅花則是薔薇科梅屬植物,顏色常見粉、紅、白,兩者完全不同,但習性有部分相似之處。

  當下受天氣影響賞花客流較少,一旦天晴,往往又易在正午前後形成客流高峰。對此江潤清介紹,賞梅的最佳情境其實是早晚晨昏,而非中午前後。據《梅品》記載,賞梅有二十六宜:淡雲,曉日,薄寒,細雨,輕煙,佳月,夕陽,微雪,晚霞、珍禽,孤鶴,清溪,小橋,竹邊,松下,明窗,疏籬,蒼崖,綠苔,銅瓶,紙帳,林間吹笛,膝下橫琴,石枰下棋,掃雪煎茶,美人淡粧簪戴。江潤清一一道來,“古人總結的這26種情境下,賞梅更富詩情畫意。”

  相較遊客推崇的櫻花繁盛浪漫之美,江潤清認為這一審美標準不能套用於梅花。“賞梅的高妙之處在於意境。”他説,古代文人多推崇梅花的冷逸之美,認為“花是將開未開好”,即以梅花含苞欲放之時為佳,故名“探梅”。古時賞梅的真諦,並不以繁花盛開為準,而以(枝幹)貴稀不貴密、(梅樹)貴老不貴嫩、(新生枝條)貴瘦不貴肥、(花苞)貴含不貴開,謂之“梅韻四貴”,充分展現梅的清逸不凡。

  目前,市民遊客可在東湖梅園售票窗口購買門票,憑東湖賞花聯票可在2019年全年無限次暢遊東湖梅園、櫻花園、牡丹園、落雁景區玫瑰園四大花卉園,還可登上楚天臺欣賞編鐘樂舞表演。(長江日報記者劉帥)